蘇紅芳
作為一名教師,一個現代教師,必須掌握抗擊壓力與挫折的正確方法,不斷提高自己承受壓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培養自己勇敢頑強、開朗豁達的良好性格以及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良好意志品質。這樣才能面對挫折,始終保持身心健康,更真實地表現自己的潛力,展示自己的魅力。
教師心理健康心態情緒我們知道,“教師”一詞有雙重含義,既指一種社會角色,又是這一角色的承擔者。廣義的教師是泛指傳授知識、經驗的人;狹義方面來理解,教師是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在學校中向學生傳遞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體質,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把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專業人員。
學校是每個學生學習之地,學校的教育方式與手段必須靠教師的辛勤勞動來實施。可見,教師的職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具有多重性和復雜性,加之國家經濟迅速發展,社會日益競爭,政府、社會、家長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信息技術的發展及知識快速更新,要求教師終身持續學習;新一輪課程改革對課程內容、結構、考試評價及教學過程等一系列改革;獨生之女家庭增多;教學任務繁重,升學壓力過大,工作超負荷;教師職稱等級的評定,等等,使教師面臨多元文化的沖擊,其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身體心理素質面臨新的挑戰。這些特殊性及這種勞動方式,極易使教師形成壓力過大、思想緊張、喜怒無常、冷漠無情或寬嚴失度、情緒抑郁等心理問題。
缺乏健康心理的教師,怎能使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呢?那么,教師自己怎能在重壓下來調適自己的心理壓力,是我們教育管理工作者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教師應該從自我做起,努力學習
隨著學習化社會的到來,讀書學習不僅僅意味著獲取人類積累的知識與經驗,更重要的是獲取個體發展和心理健康的一種手段。在讀書的過程中更容易讀懂人間百味,體會人生歷程,陶冶情操,修身養性;讀書還可以使你更加睿智,看待問題更加深刻;讀書還可以從中享受讀書的樂趣,沖淡工作的煩惱,緩釋競爭的壓力。所以,教師應融學習與任務之中,融理念與實踐之中,融反思與活動之中。多讀一些教育名著,多學一些教育專家的教育方法,方法好了,教育教學效果就會明顯提升,也調和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這樣保證了教師愉悅的心情。
二、教師要學會給自己減壓
過重的工作壓力,導致教師心理空間被嚴重擠壓扭曲。法國作家雨果曾說過:“思想可以使天堂變成地獄,也可以使地獄變成天堂。”我們要認識到危機即是轉機,遇到困難,產生壓力,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因此整個問題的處理過程,就成為增強自己能力、進步成長的重要機會;只要我們動腦筋,想辦法,辦法總會比困難多。如果是環境或他人的因素,則可以理性地溝通解決。所以,教師一定要學會給自己減壓,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一是合理宣泄。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如果你能把自己的煩心事跟好朋友傾訴,那你的煩惱就會減少一半,不會讓它郁積在心中,使自己處在一種郁悶的情緒里。如果一時找不到合理的宣泄對象,你試著記日記,把自己的煩惱一股腦兒地訴諸文字,有時還可以轉移注意的目標,換一種心態去面對原來的挫折,感覺就會截然不同了。你有時遇到困難會情緒低落。你就有意識地告訴自己,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一切都會成為歷史,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二是學會放棄,學會快樂加減法,遇事思考,需要的話加法,努力。不需要的話,采用減法放棄,有些事不要太要強,自尋煩惱。為了有個好心情,不要太苛求,給自己降低標準,凡事做到盡力就好了,這次不行下次再努力,做一個既有責任心而又不激進的人,準備寄希望于下一次,為今后的成功付出更大的努力。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三是自我放松。不管怎么忙,但抽出時間與大家一起去娛樂,搞搞文體活動,在活動中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讓自己擁有一個良好的心境。
三、教師要保持良好樂觀的心理狀態,適時適度地調節好自己的心態與情緒
做教師的要充分認識到,市場經濟不相信眼淚,大浪淘沙、優勝劣汰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有人曾研究所謂樂觀系數,認為如果一個人常保持樂觀的心態,處理問題時,他就會比一般人多出20%的機會得到滿意的結果。因此,樂觀的態度不僅會平息由壓力而帶來的紊亂情緒,也較能使問題導向正面的結果。有時,我們會聽到人們這樣說:“某某人很年輕”。什么叫年輕,年輕不僅僅是年齡小,不僅僅是有一張青春的面容。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充滿陽光的精神,一種朝氣蓬勃勁頭,一種激情的做事態勢。2006年,我接一年級級主任工作,這一班學生也有些有名的淘氣包,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就有個重大發現:老師們對待學生的態度不同其教育效果大不一樣,心態好的時候,在工作中往往是一帆風順;心態欠佳的時候,往往是事倍功半,工作不但沒做好,反倒身體也不好了,睡不著覺,吃不好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師的幸福,就是教師用有魅力的人格,天際般寬容的心胸,明鏡般賞識的眼神,去雕琢孩子的心靈,從中感受學生成長的快樂。”是的,如果教師只要把教師職業當作一項事業而不是一個飯碗,把教育崗位當作一種創造性地實現自身價值的舞臺,而不是一種負擔時,我們就會在工作中得到快樂,我們就會感到,工作著是美麗的,忙碌著是快樂的。魏書生曾認為:“同樣是半杯水,有人皺著眉頭:糟糕,只有半杯水了!有人則舒心一笑:真好,還有半杯水!皺著眉頭的人,往往消極悲觀,挫折之下止步不前;舒心一笑的人,處處積極樂觀,困難面前愈戰愈勇!”生活中的確也有這樣的人,也有這樣的事。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和學生走在一起,是一種緣分;一起在走,是一種幸福。教育就是教師教學生做人,教學生做事,教學生生活,能教學生優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的教育就是優質教育。所以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就應當以熱情、友善的情感面對學生。把情感置于教學中去,為學生創設活潑愉快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才會聽老師的話,聽課才會認真、學習才會踏實,教師才不會多生氣,常生氣。
要讓自己樂于合群,善于交往,不斷補充心理營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一個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所以,我們要學會欣賞,學會悅納。生活本來就是一個繽紛的舞臺,我們每個人既是演員,又是導演,每時每刻都在演繹著自己的劇情,同時也在欣賞著他人上演的劇目。在教育這個行道里,我們經常也會聽到教師對領導的不滿,我們應該換位思考,誰在那都一樣,人們都渴望主角,但主角僅有幾個。那我們就要學會欣賞,學會悅納。欣賞他人能夠認清自己,悅納他人能夠提升境界。當我們欣賞悅納他人的時候,既是對成功者的肯定贊美,更重要的是,我們會發現自己的不足,認清自我,找到彌補的方法,讓自己盡快成長起來。
學會思考。當你困惑時,你要思考;當你在思考時,你已在悄悄成長了!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教師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本文系慶陽市2011年度基礎教育科研小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