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慧
合作學習有助于人們學會合作和互愛,有助于提高組間關系,有助于學生間的團結合作。合作學習較傳統教學法能讓學生對自己產生更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自尊,提高學生的自我概念。
合作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一、前言
當今社會正處于知識經濟時代,各行各業的競爭日趨激烈,這些競爭并不是靠個人的單兵作戰就可以取勝的。團隊精神在競爭中越來越重要,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合作在今天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教育要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和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來說,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長期以來,我國大多數學校教學采取的是班級授課制,學生在教室里正襟危坐,專心聽教師講課;學生有時站起來回答問題或到黑板上板演,這種教學組織形式的優越性和局限性早已被人們所認識。就其局限性來說,它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到了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它不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的矛盾已經越來越突出。
兩千多年前,我國就產生了合作學習的思想。《詩經?衛風》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育名著《學記》中也提出“相觀而善謂之摩”“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許多私塾都采取“高業弟子轉相傳授”的辦法教學;書院更是盛行“切磋”之風;20世紀3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導“小先生制”。這些提法、行為都體現了合作最基本的理念——互相幫助,共同發展。
所謂合作學習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以教學各動態因素的互動合作為動力資源,以團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一種教學活動和策略體系。合作學習也屬于一種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相比,它們有著許多質的不同。合作學習有以下五條特征:有明確的小組討論,或需解決的數學任務;小組內成員面對面互動;小組內有相互合作幫助的互動的氣氛;小組內人人參與,每人都有自己的職責;小組內和小組間都有合理公平的評價機制。
二、合作學習的特殊性
1.分配學習任務
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說明: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是什么,怎樣完成任務,評價的標準是什么(小組的任務完成得怎么樣,個人的學習成果怎么樣等)。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通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善于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促進學習的遷移。
2.合作探究
每個小組明確了學習任務之后,各組根據任務分工進入合作探究階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期間教師要在組間巡視,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觀察學生學習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要讓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多思考、發言,保證他們達到基本要求。同時,也要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
3.全班交流
讓每個小組的報告員代表本組向全班進行學習成果匯報,了解每個小組學習的情況,同時注意了解每個小組學習有困難學生的掌握情況;對于每個小組提出的疑問,可以請其他小組介紹解決辦法。
三、如何組織合作學習
1.科學、合理的進行分組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傳遞只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單向進行,這樣的信息傳遞大多是師生問答式,沒有學生之間的討論,沒有學生之間的橫向交流,更缺少學生自我調整、矯正的機會,從而也就無法暴露學生思維的“過程”。而新課程倡導的合作學習,恰恰是對這種“缺陷”的彌充,它至少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學之間互幫互學,以優帶差;二是增加學生發言的機會,培養學生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三是為學生創設辯論的機會,在辯論中鍛煉思維的敏捷性;四是培養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因此,小組內成員的搭配就應該做到科學、合理。我們認為必須遵循以下兩個原則:一是異質搭配的原則。異質是指同一小組的學生在知識、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應是不同層次的,這樣便于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則。就是各個小組內的成員男女比例應基本相同,這樣可以優勢互補,有效地促進組內的合作與組際的競爭。組與組之間的相對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學習的評價。
2.充分發揮小組內每個成員的作用
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雖然層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應樹立整體意識和團隊精神,樹立“小組的榮譽離不開我的努力”的意識。因此,小組內的成員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特別是對于那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習基礎比較弱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的同學,更應幫助他們克服障礙。為了使每個人都有鍛煉的機會,小組內的分工應輪流進行,而且各個組輪流的方式基本相同(即同一層次的同學同時擔任同一角色:記錄員、檢查員、組織員、總結報告員等),這樣也利于評價的公平性,樹立每位同學的信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對合作學習評價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評價小組的整體情況,當然也必然會有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我們不應僅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更應關注學生合作的過程;不應僅評價對每個學生的參與情況,更應關注小組的整體情況;不應僅評價發言學生的答案是否正確,更應關注學生在表達自己的觀點、傾聽同學的發言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不應僅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更應關注他們在合作中所表現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與態度。教師通過評價機制,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教師既要考查每個小組的成績,也要關注小組中每個成員的發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測驗來檢查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優點,把每個人的智慧都發揮出來讓大家共享所產生的效益遠比一個所謂的好學生“一言堂”高得多。組長要負責管理好每個成員,通過合作學習使獨立、自私的學生表現出合作、互助等積極的性格特征。
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我們必須去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策略,我們必須去研究。讓合作學習這朵課改之花越開越盛,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