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玉華
歌聲融于地理課堂,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梳理學習知識點;學生樂于接受,更能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地理課堂更精彩。
歌聲地理課堂精彩歌聲以優美的旋律,濃縮的詞語,給人以美的享受,心的愉悅,對高中生來說,歌聲能幫他們展示飛揚的青春,釋放高考的壓力,更有不少的歌曲蘊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如果能準確把握這些歌詞的含義,巧妙地把它運用在地理教學中,學生樂于接受,它不僅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更能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此,我做了讓歌聲融于地理課堂的初步嘗試。
片段一:質疑歌詞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風你輕輕的吹,海浪你輕輕地搖……”輕松舒緩的歌聲,把我們師生融入微風拂面的海濱軍港的夜色之中,伴著音樂的節奏,我的地理課開始了行程。
同學們,海濱的夜朦朧美麗,海濱的風寧靜溫柔,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夜晚海邊的微風是怎么形成的,風的方向又是如何呢?我的話音剛落,聽著歌曲的學生興奮起來,一邊認真查找教材上的資料,一邊與同組的學生仔細分析研究,歸納總結出夜晚海邊的風向問題,不到5分鐘,學生興趣高漲,爭著搶著展示回答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所得的成果。展示畫面一,A學生口述法:夜晚地表冷熱不均,海洋溫度高,氣流上升,近地表氣壓低,海邊的陸地溫度比海洋的低,氣流收縮下沉,近地表氣壓高,同一水平面上出現氣壓差,大氣水平運動形成了風,所以說,海風你輕輕的吹,這是一個簡單的“熱力環流”,熱烈的掌聲是同學們的認同,是同學們的贊揚,但也留下美中不足,風的方向呢?展示畫面二,B學生圖示法:如圖所示,白天海邊風從海洋吹向陸地,稱為海風,在海邊旅游的人們感覺涼爽,夜晚海邊風從陸地吹向海洋,稱為陸風,我認為,歌詞寫錯了,
應該說陸風輕輕的吹,(同學們大笑)一石激起千層浪,到底誰錯了,一個討論的高潮來臨了,學生之間,小組之間爭得面紅耳赤,甚至跑到前面找我來做裁判,課堂氣氛真的活躍起來了,學生完全自主、自由了,在爭論聲中,糾正了錯誤,用完整準確的語言,展示出所得結論,歌詞真的寫錯了,與此同時,“熱力環流”的形成這個教學中的難點,就這樣輕松的解決了。面對著情緒高漲的學生,我又讓他們分成組,分別探討了“山谷風”“城市風”形成的原因,學生沉浸在自己的角色里,在“做圖”“觀察”“思考”“歸納”
“推理”“探究”“體驗”和“創作”中,把剛學到的課本理論與生活實踐圓滿結合,我看到我的學生真成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自由者了。就在我宣布今天圓滿結課時,一位學生再次站起來,大聲的唱起歌來:“無論是東南風還是西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高亢的歌聲,熱烈的掌聲,引出了下節地理課的內容——“季風的形成”。
片段二:分析歌詞梳理學習知識點
在教學中,地理知識點瑣碎繁雜,而歌詞中包含著豐富的地理術語,應用學生熟悉的歌詞,引導學生分析歌詞,同樣能夠完成地理學習任務,并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學習《長江》時,我一改過去按照長度,流經的省市、支流等教學模式,而是借用通過分析《長江之歌》歌詞,引導學生認識、總結出我國第一條大河特點的。歌詞中:“你從雪山走來……(地理知識:長江的源頭——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春潮是你的風采(地理知識:長江的上源是靠冰川融水及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的,春季氣溫升高,積雪、冰川融化,形成規模宏大的春汛);你向東海奔去(地理知識: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絕大部分河流東流入海,長江入海口東海);驚濤是你的氣概(地理知識:我國地勢呈階梯狀分布,落差很大,多峽谷、險灘、急流,沿途驚濤駭浪,水力資源豐富)。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地理知識:長江干流流經12個省、市、自治區,分上、中、下游,沿途地區民族眾多,長江是沿途地區重要的灌溉水源及生活用水);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地理知識:恰說明長江支流眾多,河湖密布,穿越深山峽谷流經高原、盆地、平原,有充足的水資源、水力資源和水利資源)。整個課堂內容的設計雖然都是分析歌詞,實際上是在歌詞中引導學生分析長江的自然環境特征。在此基礎上,我又把美國田納西河流域治理與開發的經驗借用過來,引導學生體會田納西河流域的治理與開發,對我國長江的治理有哪些重要的啟示?讓學生學會分析流域綜合開發的一般方法,然后總結出治理開發長江的措施,最后伴著歌聲,學生們興致勃勃地探討了三峽水電,南水北調工程。就是這樣,學生在分析歌詞中梳理知識要點,在歌詞中牢牢地記住重要的知識點,輕松地完成學習內容……
一段歌聲,一首歌詞,一個糾錯,它卻點燃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加深、加速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給地理課堂增添了無窮的魅力與生機,各位同行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