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
導學案是教師在教學中做出的一種教學過程設計,與我們以往所認識的教案有著很大的區別,它不僅是以學生作為主體,對每一節課的具體過程進行預計和目標設計,更是以學生的整體素質提升為目標的教程指導,有著優化課堂教學的意義,在當前的初中歷史課堂中,占據重要的位置。
導學案學案導學初中歷史一、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內涵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強調在課堂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以學案為中心,引導學生通過學案指引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建構,對學習內容由基本的認識以及產生一定的認知沖突,然后以在小組活動中通過同伴合作,解決疑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并習得自主探究的方法,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實施
1.設計導學案
導學案是學案導學模式的初始環節。導學案設計的目標有三個主要的功能:第一,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觀看影音資料、回顧舊知識等方法,呈現課時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會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科舉制的創立》的過程中,學生以學生自編的隋唐之前的各朝代考試場景的再現,讓學生在觀察同伴不同語調的話語、夸張的肢體動作的過程中明確,前朝的選官制度容易任人唯親,并且在演變的過程中逐漸由世家大族把握選官大權,導致國家難以選拔到真正的人才,引起學生對后世選官和考試知識改革方式的好奇,即學習新知識的興趣。第二,目標教學的目標設計要能引導學習活動的開展過程。例如,在活動課《秦始皇功過的辯論賽》中,目標定為,①各小組下去搜集秦始皇的各項資料,每組不低于20條;②在各小組內(班級辯論分成四個小組,三輪辯論)交流搜集到的資料,按時間順序進行編制,以資料的完善性為評比標準;③在辯論的過程中要結合史實進行辯論,并由親友團記錄對方辯手的陳述錯誤,量多為勝。第三,課時目標的設定要具體明確,具有可測量性。例如《科舉制的創立》設立的課時教學目標。①找出科舉制產生和正式確立的時間以及科舉制不斷完善的情況;②明確科舉制產生的主要原因和科舉制的主要內容(不低于三點);③能用自己的話說出科舉制的四點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要求說的具體詳細,并能輔之以歷史故事。目標教學的目標設計具有導向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習活動的開展。
同時,導學案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基于學生水平,能夠引導學生聯系舊知識,刺激對新知識的興趣。這就要求,首先,教師對自己的學生的學業水平要有一個整體的了解,這里涉及到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水平,聯系學生們的生活實際,設置導學案。其次,初中歷史導學案的設計與以往的預習不同,可以是對生活中的某個歷史現象的觀察或設計,也可以是探索性的問題研究等,其內容和形式是沒有局限性。
2.以“導學案”為中心開展小組探究活動
小組探究是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中心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小組內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索逐漸明確新知的主要內容,小組間通過展示學習過程明確新知的邏輯發展過程,通過教師及時的糾正點播,明確新知的疑惑。例如,在《西方文明之源》的學習過程中,小組學習交流圍繞三個問題,首先,雅典的民主的建立經過了幾個階段,它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其次,古羅馬的政體和羅馬法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再次,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呈現出什么不同,為什么雅典和羅馬政體的演變過程不相同。小組通過合作交流明確了第一點和第二點的主要內容,在討論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學生指導學生如何尋找線索以及有的學生知識點尋找不完善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漸提出,城邦的本質含義是什么,古羅馬的政體發展和法律適用之間的時間關系是什么。這時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和先前知識進行思考,根據時間進行梳理,在這個過程一部分學生逐漸明確,城邦本質上是一個國家政體,古羅馬在君主制時期是習慣法,貴族共和時期是十二銅表法,元首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君主制開始編制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其他學生也得到了理解。但是對于第三個問題,學生只能用一些感性的認識進行回答,這時引導學生利用全文知識進行思考,并結合先前的中國古代來時進行思考,學生對東西方文明的發展特點有了了解,并對起因有了初步的感知。
3.運用導學案開展課堂評價
學案導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發揮學生的自我評價,引導學生對自我學習過程進行監控,是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重要要求。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提倡成立學生評價小組,對各小組的課堂發言表現、知識講解清晰度以及學生的積極思考進行評價。例如,在《八國聯軍侵華》的課堂評價中,評價小組對展示八國聯軍侵華背景小組的發言人的評價為,**學生在展示之前,先讓全班同學齊唱愛我中華,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課堂立刻活躍起來,并且在講解的過程中能夠結合以前的知識進行說明很好,聲音很響亮,語言也很幽默,但是展示過程中的儀態太過隨意,板書也不整齊。總體不錯。同時,**同學能夠提出自己的疑問,也值得我們學習。這樣的評價語言雖然不是非常嚴謹,但是拉近了學習內容和學生的距離,是學生成為學習活動開展的主體,并且實現了學生對自己學習的一種監督,明確努力的方向。
4.以導學案為指引開展擴展學習
導學案在設計的意義上講,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初中歷史學習需要大量的課外知識以補充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在課后的學業拓展中又要涉及到一些知識的外延,可能不是教科書中的規定項目,確實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法寶,比如筆者在一個課時將要結束的時候,大概會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給學習小組布置下課后拓展訓練,在紅軍長征這一知識點的課時全部結束時,引導學生搜集長征故事、長征路線圖以及有關長征的詩詞。有的學生將小學與初中階段學過的內容進行整理,提取出描寫長征的課文或者詩詞,有的同學通過網絡搜集了一些有關長征的視頻,還有的學生自己制作地圖,將長征經過的地方進行標記。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對紅軍長征的原因以及過程有了立體的認識,使歷史知識不再成為枯燥的史實堆積,而是一件件活生生的歷史事件重現。
參考文獻:
[1]徐波.學案導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D].南京師范大學,2011.
[2]文素芳.淺析學案導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0):220.
[3]關曉蓮.構建“學案導學自主合作”的初中歷史教學模式[J].學問?現代教學研究.2012,(10).
[4]金群.“導學案六環節自主學習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嘗試[J].學周刊,2013,(9).
[5]孫鑫.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案導學模式探討[J].大觀周刊,20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