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軍
學生的體質日益下降,這里有很多原因。有社會的,有家庭的,有學校的,還有體育工作者自身的,本文主要從體育工作者入手,談如何提高學生的體質。一是提高自身素質,主要包括教師職業道德和教學能力;二是上好課,包括理論課和實踐課;三是組織好陽光體育活動。并持之以恒,不斷地學習創新,做好本職工作,為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質狀況而努力工作。
學生體質陽光體育活動體育教師一、造成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
1.社會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房子越來越多,馬路越來越多,汽車越來越多,學生活動的場地和空間越來越少,活動的危險性越來越大,活動的空氣質量越來越差。這是造成運動和鍛煉少的環境原因。原來我們上小學全是步行,現在是家長車子接送,現在最堵的地方就是幼兒園,小學附近;原來我們上中學是騎自行車,現在是學校合并,大多數是住校。二是中、高考的指揮棒使得學生、家長為了提高文化課成績疲于奔命,忽視了體育鍛煉,或者說減少了活動和鍛煉的時間與空間。這就使得提高學生體質失去了肥沃的土壤。
2.家庭原因。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而獨生子女基本上又嬌生慣養,不愿參加艱苦的體育鍛煉,家長就怕自己的孩子哪里磕著,哪里碰著,更不用說哪里傷著了。出了事情有很多家長就把責任往學校推,學校很無奈,體育工作者很糾結。這樣運動量和運動難度就很難上去。這就使提高學生體質失去了陽光的照射。
3.學校的原因。由于升學的壓力,學校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文化課上,擠壓和挪用了本來屬于運動和鍛煉的時間。“每天一小時課外活動”和“體育不及格不能參加升學考試”的規定仍是一紙空文。由于安全事故的發生將嚴重擾亂學校的正常秩序,像單杠,雙杠,山羊,跳箱等一些具有危險性的運動項目就被放棄在一邊了。學生鍛煉的項目少了,而越是這些少了的項目越能鍛煉人的意志品質。這就使得提高學生體質失去了雨水的滋潤。
二、提高學生體質的實施策略
(一)提高教師職業道德和教學能力
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教師有敬業樂業精神以及對學生的熱愛和尊重。對學生的熱愛和尊重應該是我們體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要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要從學生的客觀實際出發,不要只憑自己的主觀臆斷。出現問題要認真分析,合理解決。更不能體罰和打罵學生,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身必須做到,而且要做好。學生喜歡模仿,只要你做得好做得到,學生也會做得好做得到,至少會向這一方向努力。有了努力方向,就有了努力的動力,提高體質就有了希望。教師要有敬業樂業精神,要把提高學生的體質作為己任,愛屋及烏。
教學能力是教師的核心能力,必須提高。要提高就必須對《標準》、教學內容有深刻的領會和掌握;就必須對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有熟練的掌握和運用;就必須熟練掌握從事體育教學必需的基本技能;就必須擁有激發和保持學生運動興趣、促進學生形成體育鍛煉習慣的能力;就必須擁有運用計算機和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及開發和運用體育資源的能力等。要全部擁有這些技能很難,但這是我們努力的目標,而且要盡己所能,努力提高,這樣你才能勝任這份職業,才有能力來提高學生的體質。
(二)上好體育理論課和實踐課
1.上好理論課。主要是教授學生科學的鍛煉方法、衛生習慣以及精彩的比賽視頻。提高學生的體質是一項系統工程,但任何事物要發展,總離不開它的內因和外因,而內因又往往起決定性作用。我們要使學生深深地體會到擁有健康才能擁有明天、熱愛鍛煉就是熱愛生命的理念。科學的鍛煉方法是因人而異的。一般為不讓自己感覺到疲憊的有氧運動為佳。比如步行,慢跑等。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有漸進性原則、反復性原則、全面性原則、意識性原則等。除了這些原則,還應該教給學生一些實用的生活常識,比如吃飯時應用兩邊的牙齒咀嚼,否則的話,一邊的牙齒就會退化,更嚴重的是長此以往還會導致面部變形。比如要讓學生明確最好的飲料是水。科學的補水方式是多次少量的飲用。穿衣服是穿的多好呢還是穿的少好?以什么為原則?等等,不一而足。對于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如美國的職業聯賽、英超、意甲等。我國運動員實力較強的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將這些精彩的比賽視頻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使學生能更感性、更直觀地了解這些項目,當然,更希望學生能喜歡上這些項目,這樣學生提高體質就有了項目保證了。
2.上好實踐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合理安排好課的內容是保證,正確的教學方法是潤滑劑。一節好課就是汗水與微笑。有運動量,有成功的體驗。但它必須建立在所在班級學生的體質狀況上,不同的班級,不同體質的學生在相同的課程下應有不同的運動量。這就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科學安排,由易到難,先簡后繁,循序漸進。運用適應——提高——再適應——再提高的方法,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得到鍛煉。課的模式不能一成不變,否則學生將會變得慵懶。準備活動可以穿插一些合適的游戲,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精講多練之后,多給學生一些自己練習的時間,讓他們有自我提高的空間。對身體素質好的學生要十分關心,讓他們有能力去幫助其他同學。對身體素質弱的更是要滿腔熱情,讓他們有不斷提高的喜悅。課內進行一些接力賽、追逐賽、對抗賽等競賽性質的訓練方法,都能有效地激起學生的興趣。主要不是要求他們要達到什么標準,或是趕上、超過什么人,而主要是幫助他們實現自我超越,只要他們有進步,就應給予表揚和鼓勵,尤其其是對于身體素質弱的學生,對他們的肯定,將會使他們從新拾起信心,抑或能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使他們走向更大的成功。
(三)組織好陽光體育活動
我們學校的特色是跑操。每天早晨第一節課后,星期一升國旗除外,只要不下雨,沒大霧,跑操就會按時進行。每個班排著整齊的隊伍,喊著班級獨有的口號,雄赳赳、氣昂昂地跑著整齊的步伐,沿著規定的路線行進。沿線都有文明監督員對班級的人數、出場、整齊度、退場進行打分。體育教師對自己所在的年級進行全程跟蹤,班主任跟著班級跑,不斷地督促他們。跑好了操,學生的體質基本有了保障。
每星期的三、四、五第三節課后分別是高一、高二、高三年級的課外活動課,體育教師都在指定的地點分發器材,并指導學生進行活動。每一學期不同的時間段,每一年級都會安排相應的比賽。如籃球、足球、拔河、越野跑等。競賽是特別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的一種方法。但應給予每個學生參與競賽的機會,讓他們體驗一下勝利或者失敗的滋味。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給他們以歷練。
作為一名體育工作者,我已有十八年的教齡,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著。我相信只要全社會都重視起學生的體質狀況,都關心起學生的所處環境,不斷提高場地和器材的投入。學生的體質就能提高;只要糾正了父母的觀念和思想就能改變學生的體質差和獨立生活能力差的現狀;只要讓學生樹立起擁有健康才能擁有明天、熱愛鍛煉就是熱愛生命的理念。學生的體質就能提高;只要我們千千萬萬的體育工作者做好本職工作,對學生投入愛和尊重,就一定能把學生的體質狀況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小偉.為了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體育教學,2012,(6).
[2]劉亞平.讓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成為常態化標準.中國學校體育,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