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濤+陳滿林+盧佩旭+李昕一+汪雄浩
摘 要:目前,基于Android系統的文檔處理軟件已被廣泛應用于各類移動設備上,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的閱讀空間。但是,這些軟件有的質量不甚理想,有的功能不夠完整,尤其無法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因此,開發一個質量優秀、功能齊全,同時又可彰顯用戶個性的文檔處理軟件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通過對Android安卓核心技術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種基于Android的PDF文件瀏覽的閱讀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礎上,設計并實現了基于Android的文件瀏覽與PDF格式轉換軟件,開發一個質量優秀、功能齊全,同時又可彰顯用戶個性的文檔處理程序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本項目的實施正是著眼于此,經過試驗驗證,該軟件有效的解決了對WORD、EXCEL、JAVA以及PDF的瀏覽、個性化需求換膚、發郵件并對根目錄的文檔進行掃描并增加附件、截屏,同時可以將其他文檔格式轉換成PDF格式并保存等特點。
關鍵詞:Android;PDF;格式轉換
目前,基于Java語言的Android手機比較被看好,尤其被開發人員所鐘愛,但是,基于Android的文件瀏覽與PDF格式轉換軟件卻并不多見,尤其是多各種文件轉換成PDF文件的相關應用更是少之又少。基于Android的文件瀏覽與PDF格式轉換軟件可以實現對WORD、EXCEL、JAVA以及PDF的瀏覽、根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實現換膚、滿足用戶發郵件并且通過瀏覽SD卡對根目錄的文檔進行掃描實現增加附件、截屏,同時可以轉換成PDF格式,便于自己保存。
1 相關技術介紹
1.1 開發語言
Java語言是由SunMicrosystems公司于1995年5月推出的Java程序設計語言和Java平臺的總稱。Java語言是Android開發人員選的開發語言。Android運行時使用自己的虛擬機Dalvik,這并不是多數程序開發人員所使用的普通Java虛擬機。Dalvik支持Java編程語言的大部分功能——但并不是全部。
1.2 開發平臺
Eclipse是一個開放源代碼、基于Java的可擴展開發平臺。就其本身而言,它只是一個框架和一組服務,用于通過插件組件構建開發環境。Eclipse附帶了一個標準的插件集,包括Java開發工具(Java Development Tools,JDT)。Eclipse最初是由IBM公司開發的替代上也軟件Visual Age for Java的下一代IDE開發環境;2001年11月貢獻給開源社區,現在它由非盈利軟件供應商聯盟Eclipse基金會(Eclipse Foundation)管理。
2 文件瀏覽與PDF格式轉換軟件的設計與實現
2.1 系統結構設計
系統由四部分構成,分別為用戶層、系統管理層、數據存儲層和基礎設施層,系統架構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架構模型
2.2 系統功能設計
本軟件旨在為用戶提供一個基于Android文件瀏覽與PDF格式轉換軟件。考慮到文件處理有多個處理模式,為了更好地對操作進行分類管理,按照軟件模塊職能進行了子用戶的劃分。系統設計包括文件管理和系統管理兩個功能模塊。
文件管理:包括文件瀏覽、編輯、截屏、發送及掃描轉換文件等功能。
系統管理:包括系統換膚等對系統界面的操作。
2.3 關鍵技術實現
在軟件的實現過程中,主要完成Word文檔讀取、Excel文檔讀取和PDF文檔轉換三個功能,核心代碼如下:
讀取Word文檔核心代碼:
for(int cp=temp;cp Paragraph p1=r.getParagraph(cp); output.write(tagBegin.getBytes()); writeParagraphContent(p1); output.write(tagEnd.getBytes()); temp++; } 讀取Excel文檔核心代碼: for (int rowNum=firstRowNum; rowNum<=lastRowNum; rowNum++) { if (sheet.getRow(rowNum) !=null) { HSSFRow row=s.getRow(rowNum); short firstCell=r.getFirstCellNum(); short lastCell=r.getLastCellNum(); int h=(int) (row.getHeight() / 15.625); lsb.append(""); } } PDF文檔轉化核心代碼: if (intent !=null){ if ("android.intent.action.VIEW". equals(intent.getAction())){ pdffile=intent.getDataString(); pdf=readUriContent(intent.getData()); } else{ pdffile=getIntent().getStringExtra( SendMail.EXTRA_PDFFILENAME); } } 2.4 系統應用優勢 本系統能夠快速、高效地處理海量數據,滿足在校園辦公、教學和科研過程中的應用需求,具體優勢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4.1 用戶體驗良好,使用簡單,操作簡潔,換膚功能界面感官好。 2.4.2 文檔處理速度快,文件閱讀轉換便捷。 2.4.3 溝通擴展性好。將文本文檔以附件形式發送郵件,交流便捷。 2.4.4 PDF文件的優勢。系統采用PDF文件以促成更加安全可靠的電子文檔分發和交換為特點,可以保留原始文檔的外觀和完整性;不受操作系統、原始應用程序或字體的限制,自由共享。 3 結束語 通過對Android安卓核心技術的分析和研究,結合移動客戶端文件閱讀便捷設計并實現了基于Android的文件瀏覽與PDF格式轉換軟件。系統具有編程簡化、安全可靠性高、開發成本低、易于實現等優點。不僅滿足了移動客戶端用戶對各種主流文檔格式的瀏覽,并對今后客戶端文件的操作開發有一定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楊豐盛.Android應用開發揭秘[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230-340. [2]郭宏志.Android應用開放詳解[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10-200. [3]張錕.基于Android手機的智能遙控器設計[J].電子世界,2012(09):39-41. 作者簡介:劉晨濤(1991-),男,大二學生,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盧佩旭(1991-),男,大二學生,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李昕一(1991-),女,大二學生,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通訊作者:陳滿林(1982-),男,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與智能系統。
摘 要:目前,基于Android系統的文檔處理軟件已被廣泛應用于各類移動設備上,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的閱讀空間。但是,這些軟件有的質量不甚理想,有的功能不夠完整,尤其無法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因此,開發一個質量優秀、功能齊全,同時又可彰顯用戶個性的文檔處理軟件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通過對Android安卓核心技術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種基于Android的PDF文件瀏覽的閱讀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礎上,設計并實現了基于Android的文件瀏覽與PDF格式轉換軟件,開發一個質量優秀、功能齊全,同時又可彰顯用戶個性的文檔處理程序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本項目的實施正是著眼于此,經過試驗驗證,該軟件有效的解決了對WORD、EXCEL、JAVA以及PDF的瀏覽、個性化需求換膚、發郵件并對根目錄的文檔進行掃描并增加附件、截屏,同時可以將其他文檔格式轉換成PDF格式并保存等特點。
關鍵詞:Android;PDF;格式轉換
目前,基于Java語言的Android手機比較被看好,尤其被開發人員所鐘愛,但是,基于Android的文件瀏覽與PDF格式轉換軟件卻并不多見,尤其是多各種文件轉換成PDF文件的相關應用更是少之又少。基于Android的文件瀏覽與PDF格式轉換軟件可以實現對WORD、EXCEL、JAVA以及PDF的瀏覽、根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實現換膚、滿足用戶發郵件并且通過瀏覽SD卡對根目錄的文檔進行掃描實現增加附件、截屏,同時可以轉換成PDF格式,便于自己保存。
1 相關技術介紹
1.1 開發語言
Java語言是由SunMicrosystems公司于1995年5月推出的Java程序設計語言和Java平臺的總稱。Java語言是Android開發人員選的開發語言。Android運行時使用自己的虛擬機Dalvik,這并不是多數程序開發人員所使用的普通Java虛擬機。Dalvik支持Java編程語言的大部分功能——但并不是全部。
1.2 開發平臺
Eclipse是一個開放源代碼、基于Java的可擴展開發平臺。就其本身而言,它只是一個框架和一組服務,用于通過插件組件構建開發環境。Eclipse附帶了一個標準的插件集,包括Java開發工具(Java Development Tools,JDT)。Eclipse最初是由IBM公司開發的替代上也軟件Visual Age for Java的下一代IDE開發環境;2001年11月貢獻給開源社區,現在它由非盈利軟件供應商聯盟Eclipse基金會(Eclipse Foundation)管理。
2 文件瀏覽與PDF格式轉換軟件的設計與實現
2.1 系統結構設計
系統由四部分構成,分別為用戶層、系統管理層、數據存儲層和基礎設施層,系統架構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架構模型
2.2 系統功能設計
本軟件旨在為用戶提供一個基于Android文件瀏覽與PDF格式轉換軟件。考慮到文件處理有多個處理模式,為了更好地對操作進行分類管理,按照軟件模塊職能進行了子用戶的劃分。系統設計包括文件管理和系統管理兩個功能模塊。
文件管理:包括文件瀏覽、編輯、截屏、發送及掃描轉換文件等功能。
系統管理:包括系統換膚等對系統界面的操作。
2.3 關鍵技術實現
在軟件的實現過程中,主要完成Word文檔讀取、Excel文檔讀取和PDF文檔轉換三個功能,核心代碼如下:
讀取Word文檔核心代碼:
for(int cp=temp;cp Paragraph p1=r.getParagraph(cp); output.write(tagBegin.getBytes()); writeParagraphContent(p1); output.write(tagEnd.getBytes()); temp++; } 讀取Excel文檔核心代碼: for (int rowNum=firstRowNum; rowNum<=lastRowNum; rowNum++) { if (sheet.getRow(rowNum) !=null) { HSSFRow row=s.getRow(rowNum); short firstCell=r.getFirstCellNum(); short lastCell=r.getLastCellNum(); int h=(int) (row.getHeight() / 15.625); lsb.append(""); } } PDF文檔轉化核心代碼: if (intent !=null){ if ("android.intent.action.VIEW". equals(intent.getAction())){ pdffile=intent.getDataString(); pdf=readUriContent(intent.getData()); } else{ pdffile=getIntent().getStringExtra( SendMail.EXTRA_PDFFILENAME); } } 2.4 系統應用優勢 本系統能夠快速、高效地處理海量數據,滿足在校園辦公、教學和科研過程中的應用需求,具體優勢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4.1 用戶體驗良好,使用簡單,操作簡潔,換膚功能界面感官好。 2.4.2 文檔處理速度快,文件閱讀轉換便捷。 2.4.3 溝通擴展性好。將文本文檔以附件形式發送郵件,交流便捷。 2.4.4 PDF文件的優勢。系統采用PDF文件以促成更加安全可靠的電子文檔分發和交換為特點,可以保留原始文檔的外觀和完整性;不受操作系統、原始應用程序或字體的限制,自由共享。 3 結束語 通過對Android安卓核心技術的分析和研究,結合移動客戶端文件閱讀便捷設計并實現了基于Android的文件瀏覽與PDF格式轉換軟件。系統具有編程簡化、安全可靠性高、開發成本低、易于實現等優點。不僅滿足了移動客戶端用戶對各種主流文檔格式的瀏覽,并對今后客戶端文件的操作開發有一定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楊豐盛.Android應用開發揭秘[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230-340. [2]郭宏志.Android應用開放詳解[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10-200. [3]張錕.基于Android手機的智能遙控器設計[J].電子世界,2012(09):39-41. 作者簡介:劉晨濤(1991-),男,大二學生,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盧佩旭(1991-),男,大二學生,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李昕一(1991-),女,大二學生,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通訊作者:陳滿林(1982-),男,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與智能系統。
摘 要:目前,基于Android系統的文檔處理軟件已被廣泛應用于各類移動設備上,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的閱讀空間。但是,這些軟件有的質量不甚理想,有的功能不夠完整,尤其無法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因此,開發一個質量優秀、功能齊全,同時又可彰顯用戶個性的文檔處理軟件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通過對Android安卓核心技術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種基于Android的PDF文件瀏覽的閱讀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礎上,設計并實現了基于Android的文件瀏覽與PDF格式轉換軟件,開發一個質量優秀、功能齊全,同時又可彰顯用戶個性的文檔處理程序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本項目的實施正是著眼于此,經過試驗驗證,該軟件有效的解決了對WORD、EXCEL、JAVA以及PDF的瀏覽、個性化需求換膚、發郵件并對根目錄的文檔進行掃描并增加附件、截屏,同時可以將其他文檔格式轉換成PDF格式并保存等特點。
關鍵詞:Android;PDF;格式轉換
目前,基于Java語言的Android手機比較被看好,尤其被開發人員所鐘愛,但是,基于Android的文件瀏覽與PDF格式轉換軟件卻并不多見,尤其是多各種文件轉換成PDF文件的相關應用更是少之又少。基于Android的文件瀏覽與PDF格式轉換軟件可以實現對WORD、EXCEL、JAVA以及PDF的瀏覽、根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實現換膚、滿足用戶發郵件并且通過瀏覽SD卡對根目錄的文檔進行掃描實現增加附件、截屏,同時可以轉換成PDF格式,便于自己保存。
1 相關技術介紹
1.1 開發語言
Java語言是由SunMicrosystems公司于1995年5月推出的Java程序設計語言和Java平臺的總稱。Java語言是Android開發人員選的開發語言。Android運行時使用自己的虛擬機Dalvik,這并不是多數程序開發人員所使用的普通Java虛擬機。Dalvik支持Java編程語言的大部分功能——但并不是全部。
1.2 開發平臺
Eclipse是一個開放源代碼、基于Java的可擴展開發平臺。就其本身而言,它只是一個框架和一組服務,用于通過插件組件構建開發環境。Eclipse附帶了一個標準的插件集,包括Java開發工具(Java Development Tools,JDT)。Eclipse最初是由IBM公司開發的替代上也軟件Visual Age for Java的下一代IDE開發環境;2001年11月貢獻給開源社區,現在它由非盈利軟件供應商聯盟Eclipse基金會(Eclipse Foundation)管理。
2 文件瀏覽與PDF格式轉換軟件的設計與實現
2.1 系統結構設計
系統由四部分構成,分別為用戶層、系統管理層、數據存儲層和基礎設施層,系統架構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架構模型
2.2 系統功能設計
本軟件旨在為用戶提供一個基于Android文件瀏覽與PDF格式轉換軟件。考慮到文件處理有多個處理模式,為了更好地對操作進行分類管理,按照軟件模塊職能進行了子用戶的劃分。系統設計包括文件管理和系統管理兩個功能模塊。
文件管理:包括文件瀏覽、編輯、截屏、發送及掃描轉換文件等功能。
系統管理:包括系統換膚等對系統界面的操作。
2.3 關鍵技術實現
在軟件的實現過程中,主要完成Word文檔讀取、Excel文檔讀取和PDF文檔轉換三個功能,核心代碼如下:
讀取Word文檔核心代碼:
for(int cp=temp;cp Paragraph p1=r.getParagraph(cp); output.write(tagBegin.getBytes()); writeParagraphContent(p1); output.write(tagEnd.getBytes()); temp++; } 讀取Excel文檔核心代碼: for (int rowNum=firstRowNum; rowNum<=lastRowNum; rowNum++) { if (sheet.getRow(rowNum) !=null) { HSSFRow row=s.getRow(rowNum); short firstCell=r.getFirstCellNum(); short lastCell=r.getLastCellNum(); int h=(int) (row.getHeight() / 15.625); lsb.append(""); } } PDF文檔轉化核心代碼: if (intent !=null){ if ("android.intent.action.VIEW". equals(intent.getAction())){ pdffile=intent.getDataString(); pdf=readUriContent(intent.getData()); } else{ pdffile=getIntent().getStringExtra( SendMail.EXTRA_PDFFILENAME); } } 2.4 系統應用優勢 本系統能夠快速、高效地處理海量數據,滿足在校園辦公、教學和科研過程中的應用需求,具體優勢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4.1 用戶體驗良好,使用簡單,操作簡潔,換膚功能界面感官好。 2.4.2 文檔處理速度快,文件閱讀轉換便捷。 2.4.3 溝通擴展性好。將文本文檔以附件形式發送郵件,交流便捷。 2.4.4 PDF文件的優勢。系統采用PDF文件以促成更加安全可靠的電子文檔分發和交換為特點,可以保留原始文檔的外觀和完整性;不受操作系統、原始應用程序或字體的限制,自由共享。 3 結束語 通過對Android安卓核心技術的分析和研究,結合移動客戶端文件閱讀便捷設計并實現了基于Android的文件瀏覽與PDF格式轉換軟件。系統具有編程簡化、安全可靠性高、開發成本低、易于實現等優點。不僅滿足了移動客戶端用戶對各種主流文檔格式的瀏覽,并對今后客戶端文件的操作開發有一定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楊豐盛.Android應用開發揭秘[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230-340. [2]郭宏志.Android應用開放詳解[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10-200. [3]張錕.基于Android手機的智能遙控器設計[J].電子世界,2012(09):39-41. 作者簡介:劉晨濤(1991-),男,大二學生,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盧佩旭(1991-),男,大二學生,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李昕一(1991-),女,大二學生,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通訊作者:陳滿林(1982-),男,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與智能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