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恒
中小幼相結合的區域教育一體化是區縣教育改革的一種有益嘗試。其改革策略: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主導;以辦學質量優質、資源規模較雄厚的高級中學招生片區為區域劃分標準,并由其擔當核心組織力量;在生源學區劃分基本吻合的情況下,推行區域教育共同體內義務教育段中小幼免試對口入學,實現中小幼不同學段學生素質教育的連續性;區域教育一體化內部要構建合作交流、資源共享的平臺;在趨同性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提倡“一校一策、一校一品、一校一景”,以各校歷史和現狀出發,促進各校特色化發展。
區域教育一體化實施策略一、中小幼相結合的區域教育一體化的概念
1.區域教育。教育區域,可以指自然的地理空間,也可以指人為劃分的行政空間。在傳統教育體制下,主要以行政區域劃分為依據。
2.區域教育一體化改革。區域教育一體化改革就是根據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要求,以促進教育公平為理念,通過教育體制機制調整,在區域內推動不同類別、不同地域教育均衡發展,以適應區域經濟發展要求,滿足受教育者發展需要的一種地區性改革。
3.中小幼相結合區域教育一體化改革。區域教育一體化的類型:有行政層級范圍內的一體化,行政區域之間某一教育類型的一體化,行政區域和教育類型交叉而形成的教育一體化。中小幼相結合的區域教育一體化,是指在同一區縣內,為解決區域教育發展不均衡,緩解各級學校“擇校熱”,提高區域教育綜合實力增強區域競爭力等,根據區縣各級各類教育布局特點,將同一地區內一至二所高級中學與學區范圍基本一致的若干小學幼兒園作為成員單位,開展的一體化改革實踐。
二、中小幼相結合的區域教育一體化改革的實施策略
1.中小幼相結合的區域教育一體化改革必須在區縣教育行政部門主導下進行。西安市新城區政府之所以積極實施區內教育一體化改革,建立中小幼“共建共強”工作機制,有區域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該區優質教育較多,但發展極不平衡,不能滿足地區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要。實施區域教育一體化,就是全面推進區域教育高品質均衡發展,實現均衡教育與優質教育的有機統一。其次,通過優勢互補、共建共強,著力打造具有優勢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的品牌學校群,使區域教育更加具有競爭力。第三,有效緩解“擇校熱”問題。聯通區域中小幼各級評價體系,努力實現素質教育的有效銜接,保障每位學生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都盡可能享受到優質教育,實現教育公平。
2.中小幼相結合的區域教育一體化改革,比較適宜于以辦學質量優質、資源規模較雄厚的高級中學招生片區為區域劃分標準,并由其擔當核心組織力量。區縣教育局一般管理的學校,應該是高中以下階段。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高中教育階段劃片招生,從招生范圍來看,同一地區內有影響力的1~2所辦學質量優質、資源規模較雄厚的高級中學,其招生覆蓋范圍包含義務教育階段多所初中、小學、幼兒園。
統籌區域教育發展方向,調動各類主體的積極性。在一個地區內,一所有影響力的中學,其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都較其他學校雄厚,其社會影響力和示范引領作用也較大,在資源共享、合作交流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單向輻射性。
3.中小幼相結合的區域教育一體化改革,必須在區域內部建立各成員校共同參與的合作交流、資源共享平臺。區域教育一體化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提高區域政策效率,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推進教育高品質均衡發展。一體化作為手段強調的是(不同)教育的雙向溝通、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動互助。因此,建立各成員校共同參與的合作交流、資源共享平臺是重要前提。西安市新城區中小幼“共建共強”共同體創設“六聯”平臺。即黨政班子聯建、校際情感聯誼、教育資源聯享、學校特色聯創、活動載體聯動、品牌學校聯強。通過各共合體內一系列扎實有效的合作交流項目和特色活動,為各校發展提供了科研技術等智力上的支持、設備場地等物質上的幫助、發展視野和管理理念上的開拓創新和人力資源的培養交流,加深了學校間、師生間的多向交流和情感認同。
中小幼“共建共強”區域共同體工作機制旨在把轄區內各級各類學校組織起來、團結起來、凝聚起來、優化起來,全面提升教育強區的競爭優勢和綜合實力,實現均衡教育與優質教育的有機統一。強力推進強強聯合、強弱聯合,使強校更強、弱校變強,形成具有優勢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的品牌學校群。目前,后宰門地區共有省級示范高中1所,省級示范小學4所,省級示范幼兒園2所,國家級重點、省級示范職校1所。
4.中小幼相結合的區域教育一體化改革,推行區域教育共同體內義務教育段中小幼就近免試對口入學,實現中小幼不同學段學生素質教育的連續性。因為在生源學區劃分基本吻合,使得聯通區域中小幼,全面實行共同體內中小幼免試對口入學,有效緩解“擇校熱”成為可能。根據《義務教育法》,義務教育階段各中小學實行免試就近入學的原則。但由于目前階段優質教育資源客觀上短缺,同一地區學校發展極不均衡,導致出現各地“擇校熱”高燒不退。中小幼相結合的區域教育一體化改革,義務教育各校在體制內的交流合作,資源共享,不斷學習,共同發展,一定周期后,校際間差距將會明顯縮小。另外,由于有幼兒園與小學之間、小學與初中之間教師、學生及家長的有效銜接,使得不同級差學校間增進了解;建立幼兒園成長記錄卡、小學素質教育報告單、中學素質評價手冊,完善人才培養鏈,實現中小幼不同學段素質教育的連續性。使中小幼免試對口入學在一定區域內的實現成為可能。
5.中小幼相結合的區域教育一體化改革,在趨同性合作交流基礎上,提倡“一校一策、一校一品、一校一景”,以各校歷史和現狀出發,促進各校特色化發展。
區域教育一體化是一種趨同性交流合作,強調地域的同質性和內聚力。一定周期后,共同體會形成區域性特質,各成員校必須在區域性特質基礎上,依據自己的歷史與現狀、學段特點與學校特質,不斷創新各校特色化發展之路。西安市新城區后宰門地區中小幼“共建共強”共同體,集中區域整體力量幫助各校打造特色亮點,做到了“一校一策、一校一品、一校一景”。后宰門小學的中華經典誦讀、西安市實驗小學的藝術特色教育、西安育英小學的革命傳統教育特色“周恩來班”、西一路小學的浸入式英語教學等都形成了特色亮點,形成具有優勢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的品牌學校群。后宰門小學積極探索多種辦學體制的改革,以教育品牌、教學管理輸出等合作創建兩所民辦學校,西安育英小學和西安市實驗小學與英國沃靈頓市小學建立友好合作學校。各成員校立足于區域內德育、科技、體育、藝術、外語、對外交流等各類特色教育資源,研究制定了打造特色、品牌的規劃,推進了區域教育發展特色化。
參考文獻:
[1]李學,張勤.區域教育一體化改革:內涵、動因與路徑.現代教育管理,2013,(12).
[2]龐效民.區域一體化的理論概念及其發展[J].地理科學進展,1997,(1):40.
[3]于斌斌.區域一體化、集群效應與高端人才集聚——基于推拉理論擴展的視角[J].經濟體制改革,2012,(6):16-20.
[4]林存銀,褚宏啟.城鄉教育一體化及其制度保障[J].教育科學研究,2011,(5):5-9.
[5]李濤,宋玉波.中國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的全景透析:從歷史到現狀[J].江漢論壇,2011,(1):145-15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