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常娟
新課程新理念與時俱進牧師在絞盡腦汁的構思第二天的演講稿,可是,六歲的兒子總是糾纏著讓他講故事,這使他苦惱卻無法擺脫,他隨手拿起身邊的一張世界地圖撕碎了,對兒子說:“你把它拼起來,我才能給你講故事。”剛過了十幾分鐘,兒子就把七零八碎的地圖拼了起來。牧師非常詫異,忙問兒子怎么做得這么快,兒子說:“地圖背面是人頭像,我把人頭像拼好了,地圖自然就拼好了。”牧師恍然大悟——一個人是對的,他的世界就是對的。
是啊,一個人是對的,他的世界就是對的。一個人的能量微乎其微,很難改變外部的世界。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外部世界面前,只有調整自己的心態,更新自己的理念,才會適應這個世界。
新課程改革以來,時常聽到同事發出這樣的感嘆:教了半輩子學,現在倒不會教了。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目前我們的教學改革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課題。
從教材的變化來看,過去,我們有教學參考書,每節課教什么、怎樣教,都可照葫蘆畫瓢。而新課程標準并非面面俱到。過去我們只需要按照教學參考書進行教學,既省心又省力。現在情況大變,新教材無論是體例還是內容,與過去的教材相比,都發生了改天換地的變化,新教材里現成的東西很少,更沒有面面俱到的參考書,教師經常需要自己找米下鍋,每上一節課,必得耗費巨大的精力。如今,不開動腦筋,不勞心費神,真的很難上好這課了。
麻煩不僅限于此,興“新課改”之言,行應試教育之實,穿新鞋走老路,在我們目前的教育中,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新教材已經用了五六年了,然而現實中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依然是僅憑學生的考試分數,在我們這里,全區性的統一考試一學期就有兩次,學校每月還有“月考”——試題內容、評分標準依然以舊教材為準,因為“新教材的知識過于淺顯簡單”,考不出師生的水平,于是乎,為了考出好成績,教師不得不既要講授新教材,又要花費大量精力補充老教材的內容,老師和學生反而比過去更為緊張忙亂,負擔也更為沉重。
從學生的變化來看,這孩子王還真是越來越不好當了。一位同事遇到過這樣一件尷尬之事:課堂上,一個學生影響了課堂秩序,她便批評那位學生,學生不但不聽,反而無禮頂撞,老師無奈的說:“你可氣死我啦”,學生說:“氣死你,我不犯法;你敢打我的話,你就犯法了!”
由此看來,當今的教師果真是如行“蜀道”了。
牧師的孩子已經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撕碎的地圖就是不斷變化的外部世界,面對這個“世界”,一個六歲的孩子都有其妙招,面對不斷變化的中國教育,我們受過高等教育的教師,不會比這孩子做得差吧?我們業已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整個生命也融入三尺講臺了,誰能輕言放棄?面對變化了的世界,一味的怨天尤人又有何益?既然不能輕言放棄,就得從根本上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還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心態對頭了,也就適應并且擁有了這個世界,在“新課改”的浪潮之中,便可如魚得水了。這就是說思維對頭了,我們便擁有了這個世界。我猛然想起了《神鞭》中的一個鏡頭,當洋槍洋炮敲開國門,傻二那曾令所有對手聞風喪膽的“神鞭”化為烏有,但他沒有一蹶不振,而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嬗變為百步穿楊的神槍手,面對迷惑的玻璃花,他如是說:“……祖宗的東西再好,該割的時候就得割。我把‘鞭剪了,‘神卻留著。這便是,不論怎么變也難不死我們;不論嘛新玩意兒,都能玩到家,決不尿給別人……”語言有些糙,但對我們不該有所啟迪么!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