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升
新巴爾虎左旗作為發展中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牧業旗,長期以來,牧區人才短缺一直是制約全旗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為了破解這一難題,旗委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立足牧區人才現狀,著眼于長遠發展,借鑒先進地區人才工作中的一些好經驗、好作法,以落實“人才強旗工程”為核心,以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制度為基礎,著力實施“草原英才”、“草原雛鷹”、“地校雙培”三項工程,破解牧區人才規劃、基礎、主力、拔高、擴面等難題,從而有效地推進了牧區各項工作的開展。
實施“草原雛鷹”工程,著力提升本土人才素質,解決人才“基礎”問題。實施“草原雛鷹”工程主要依托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教學平臺,針對本土青年牧民開展畜牧獸醫類、經濟管理類等方面的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打造一支適應牧區經濟發展需要的有文化、有技能、能管理、會經營的牧區實用人才隊伍。“草原雛鷹”工程共分3個批次在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牧民經濟合作組織帶頭人能力提升培訓班,每批選派50名20歲左右的青年牧民到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進行為期兩年的素質提升與專業技術學習,培育牧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特色經濟需要人才。同時,選派涉農涉牧部門專業技術人員到嘎查定期開展科技指導服務工作,整合各行業部門“春風行動”、“雨露計劃”、“陽光工程”等培訓資源,加強對嘎查本土人才的培養,推進牧區實用人才快速成長,為旗嘎查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和經濟合作組織帶頭人儲備,打牢堅實的人才基礎。
實施“青年英才”工程,著力引進專業人才,解決人才“主力”問題。圍繞“人才強旗”戰略,大力實施“青年英才”工程,以自治區選調優秀大學畢業生差額考察人選為基礎,結合旗緊缺專業人才需求,計劃用3年時間,采取“雙向選擇”的形式,從“211”、 “985”高等院校本科 、研究生中遴選30名優秀大學畢業生,充實到旗人才緊缺的工業經濟、環境保護、農牧水利等事業單位干部隊伍中,積極發揮其專業優勢和作用,努力將他們培養成各部門、各行業的骨干力量。2013年從自治區選調優秀大學生差額考察人選中,遴選了13名經濟、環境、法律、旅游、水文等緊缺專業大學畢業生,有效地解決了專業人才培育和引進問題。
實施“地校雙培”工程,著力創新引才聚智機制,解決人才“拔高”問題。實施“地校雙培”工程,從解決人才培養的長期效應和人才需求的即時效應入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通過牧區為高校和科研院所培養優秀教師和專業科研人才提供實踐基地平臺,高校和科研院所為牧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專業技術指導的合作模式,實現資源共享、地校互贏。現已與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達成協議,每年4至10月,由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選派3至5名中青年專家、學者,到新巴爾虎左旗為基層技術人員和牧民提供專業指導,通過“合作社(經濟組織)+牧戶+基地”的生產經營模式,促進牧業生產提升水平。舉辦專題培訓班,邀請選派的專家、學者做專題講座,在蘇木鎮建立實用人才選拔培養實踐基地,培養一批牧業發展帶頭人和實用技術人員,為旗牧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時,通過“草原之光”碩士創業行動和自治區博士服務團計劃,柔性引進高端人才,推助全旗經濟社會發展。
整合各類社會資源,著力搭建人才聚集平臺,解決人才“擴面”問題。針對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難的實際,健全完善就業管理服務體系,定期召開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聯席會議。積極推進“創業就業孵化基地”建設工作,在合理整合現有培訓設備設施及具有地區特色的企業和商貿區等資源的基礎上,出臺了《新左旗創業就業孵化基地建設意見》,采取“就業再就業基地+創業就業孵化基地+創業就業政策”模式,籌措創業發展資金,分別建立了“新左旗大學生創業就業孵化基地”、“新左旗牧民創業就業基地”、“新左旗社區人才創業就業基地”。
(作者系新巴爾虎左旗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
(本欄編輯/冬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