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會 孫小杰
每當夜幕降臨,通遼市奈曼旗體育場上便飄蕩著美妙的音樂,伴隨著輕快的旋律,男女老少在動感的節拍中翩翩起舞……廣場健身舞,豐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讓奈曼的夜晚“動”了起來。領舞的齊大姐逢人便說:“以前我們想跳健身舞太難了,到處求爺爺告奶奶協商解決電源問題,現在可好了,社區干部幫助協調免費給我們提供場地和照明。這是因為幾名社區干部到我家‘問事,我順嘴提了一句,沒想到,還真解決了!”
從2009年開始,奈曼旗從民意訴求最凸顯的問題入手,黨員干部深入嘎查村(社區)以“群眾說事,黨員問事”這一簡捷有效、雙向交流的方式廣泛征求意見,查民情、解民憂,堅持立行立改。如今,班子成員聯系點調研問事、黨員干部包聯村懇談問事、普通黨員群眾家中代言問事,已成為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干部的腿勤了,百姓的心暖了。
干部下訪 ,百姓“出題”。全旗黨員干部不再坐在辦公室里被動地等群眾來“說事”,而是主動登門入戶,到群眾家里去“問事”,群眾想辦的事情由“問事”干部跟蹤落實。在363個嘎查村、分場全部建立“問事室”,在社區廣場和小區花園等群眾聚集的地方建立“露天問事室”,黨員輪流值班,與群眾面對面嘮家常,接受群眾“出題”。配齊“問事箱”和“問事簿”,黨員干部深入村組、田間地頭和居民家中“流動問事”,與群眾促膝談心,了解民情,收集問題。蘇木鄉鎮街道、旗直各部門通過召開“現場問事會”集中問事,解決群眾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配合推行“黨員家訪”、“干部駐村夜訪”等活動,變群眾“出題”為黨員“找題”,使“問事”活動的方式更靈活,更有針對性,逐步構建黨員“問事”活動長效機制。
流程管理 ,干部“解題”。對黨員干部上門“問事”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擬為群眾辦理事項實行問事、議事、辦事、評事“四位一體”的鏈條工作流程,實行分級解決,確保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反饋。對群眾“出題”進行登記,分類歸口,由“問事人”提出解決問題的初步方案,按輕重緩急,每旬召開一次集中“議事會”。嘎查村(社區)著力解決群眾生活需求、鄰里糾紛等問題,5日內將進展情況答復“出題人”;蘇木鄉鎮(街道)主要解決嘎查村(社區)難以解決的問題,15日內將進展情況告知“出題人”;蘇木鄉鎮(街道)難以解決的問題,上報旗級層面協調解決。采取督查、抽查、民意測評等辦法進行評事,對工作開展不實、敷衍走過場或反映的問題該落實而未落實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并責令限期整改。
制度保障 ,群眾“監考”。完善相關配套制度,保障群眾“監考”。定期對群眾反映事項的責任人和辦理進度在嘎查村(社區)的公示欄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黨員干部定期到村(居)民家中進行回訪,收集群眾對“問事”活動的反饋意見,對未處理或處理后群眾不滿意的事項,加強整改或督辦。每月初邀請黨員干部代表、居民代表和關心農村建設的各界人士代表召開評議會,對“問事室”和“問事”黨員的辦事結果、辦事效率進行民主評議。實行“末位通報制”,對民主評議中群眾滿意率不足80%的黨員干部和排名后3位的部門單位進行通報。并把“問事”活動與創先爭優、基層黨建、扶貧增收等服務群眾工作制度相結合,統籌安排,建立健全協調解決、績效考核、行政問責四個機制,推動活動深入開展。
通過“問事”,群眾的合理想法變成政府的科學決策,進而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調動了群眾參與經濟社會建設的積極性,黨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各項工作得到順暢開展。活動開展以來,黨員干部征求群眾意見建議1.2萬余條,爭取項目資金560余萬元,引進產業項目39個,提供就業崗位500余個,解決信訪纏訪問題120多件。
編輯點評:“問事”活動是服務群眾的重要舉措,黨員干部與群眾“面對面”問計,“心對心”溝通,“實打實”解決問題,贏得了民心,樹立了形象,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通遼市委組織部供稿)
(本欄編輯/麥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