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瑩
農業綜合開發是中央政府為保護支持農業發展,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綜合效益,設立專項資金對農業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利用的活動。烏拉特中旗農業綜合開發辦成立以來,搶抓機遇,艱苦努力,頑強拼搏,農業開發項目建設效益明顯,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節約了農業生產用水,實現了耕地面積、農業產量、農民收入、植被、科技含量五個增加,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現代農業規模化經營、土地流轉、項目整合、產業升級、產業化經營和民生改善,充分展示了農業開發建設、發展現代農業取得的巨大成果。
抓項目上工程,打造高標準農田
烏拉特中旗位于自治區西北部,是一個農牧結合的邊境少數民族聚居旗。2013年,農作物總播面積達到136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5.4億斤。前山灌區是全旗的糧食主產區,可耕地面積105萬畝。多年來,由于水利設施老化,有灌無排或排水不暢,灌區內土壤鹽堿化嚴重,中低產田達82萬畝,占總耕地的78%,嚴重限制了當地的農業發展。
烏拉特中旗農業綜合開發辦成立于1992年,是隸屬于財政局管理的正科級事業單位。2008年以來,農業綜合開發辦緊緊抓住河套灌區500萬畝中低產田改造及國家加大對產糧大縣中低產田改造投入力度兩大機遇,積極爭取和實施項目,以山前灌區為重點,著力改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土地綜合生產能力。到2013年,累計投入中低產田改造項目資金2.428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9974萬元,自治區財政配套資金8621萬元,市級財政配套資金1763萬元,旗財政配套資金762萬元,群眾自籌3165萬元(全部為投工投勞折資),改造中低產田28.8萬畝,占全旗中低產田總面積的31%;扶持產業化項目13個,總投資883萬元;爭取林業生態等部門項目2個,總投資590萬元。
農業綜合開發的主要建設項目是河套灌區中低產田改造項目(2014年更名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財政補貼產業化經營項目、部門合作項目等三項。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建設是農業綜合開發的主要內容,項目實施地點主要在山前灌區。按照集中連片、先易后難、突出重點、因地制宜、排灌配套的原則,進行了渠、溝、路、林、田綜合治理,保障了農業經濟持續、高效、良性可循環發展。現在,項目區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漬能降,到處呈現園林式農田建設的景象,受益農戶人均純收入增加了1200元以上。
抓落實用實招,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是農牧業基礎建設的重要方面,也是農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為了確保農業開發中低產田項目順利實施,烏拉特中旗農業綜合開發辦做了大量扎實細致的工作,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在項目選項、申報期間采取由村委上報鄉鎮,鄉鎮篩選后報開發辦,開發辦再根據競爭立項、擇優選項的原則,選擇出立地條件好、群眾積極性高的項目區確定項目。二是在制定項目規劃設計期間,積極主動聯系項目區鄉鎮、村委,充分了解項目區的實際情況,安排鄉鎮、村委全程參與項目規劃設計,使項目規劃設計盡量符合當地實際,滿足群眾需要。三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結合鄉鎮的要求,認真考慮村委和群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幫助解決和處理項目區以前的遺留問題,化解一些矛盾糾紛,做到讓群眾滿意放心。四是加強宣傳,統一思想,充分調動鄉鎮、村和廣大群眾大搞農業綜合開發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項目建設氛圍。
抓問題找難點,正視困難迎難而上
烏拉特中旗農業綜合開發辦在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全旗立地條件比較差,農業基礎建設歷史欠賬多,與臨河、杭后、五原相比,改造中低產田畝均需要投入的資金更多。目前,農業開發畝均投資已經由2008年的630元增加到2014年的940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項目資金不足的問題。但是,群眾籌資投勞的60元/畝,在項目施工中實際上無法匹配;再加上一些項目規劃難度大,占地矛盾不能妥善解決,項目工程實施還不能完全滿足群眾需要。二是項目建成后在管護方面還存在不足。農業開發項目工程竣工移交給項目受益村委管理后,一些村委由于缺少管護資金和專業人員,特別是管護制度不完善,造成管護措施不到位,影響了項目工程長期可持續效益的發揮。三是項目區部分農民認識不到位,存在牲畜啃林和故意毀林現象。一些項目區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防護林帶建設投入高、產出低,效益不太明顯。四是農業綜合開發目前實施的重點是中低產田改造項目,主要內容為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實施地區為山前灌區,對蘇木、嘎查的支持局限在依靠一些產業化項目和部門合作項目。今后需要進一步加大產業化項目、部門項目的爭取和實施,積極爭取草原建設項目,力爭讓全旗更多的農牧民群眾受益。
抓規劃理思路,明確目標開拓創新
今后一個時期,烏拉特中旗農業綜合開發辦結合“立足農村、服務三農”的工作實際,繼續搶抓機遇,開拓進取,不斷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
一是加強規劃建設,嚴格設計管理。根據全旗實際,制定2014至2017年項目規劃,建立土地治理項目庫,力爭每年實施中低產田改造項目不低于6萬畝,4年實施面積爭取達到24萬畝以上,項目總投資2.5億元左右。二是加強質量監督,嚴格執行工程建設標準。通過公開招標認真選擇符合要求的施工單位,嚴格按照中標工程量及圖紙施工,加大對監理單位的管理力度,確保項目工程高質量完成。三是加強鄉鎮、村組配合,推行項目公示制度。采取競爭立項、擇優選項的原則,從規劃、選項開始就積極與鄉鎮、村組協調,認真篩選出實施項目條件好、群眾積極性高的項目區。四是加強竣工驗收管理,形成優勝劣汰機制。項目竣工驗收時,按照設計標準對項目區渠、路、林、井、管道、建筑物等逐一進行核對,凡達不到驗收標準的全部不予驗收。竣工驗收后,將選出6至7家工程質量優良的施工企業給予表彰,并在以后的項目招標中優先考慮,促使施工企業形成競爭機制。五是加強后期管理,做到“三個到位”。管護制度到位,制定出臺項目工程管護辦法等一整套制度;三級管護到位,建立旗、鄉、村三級管護體系,切實加強項目區的監督檢查和管護;管護權屬手續落實到位,對項目區的路、樹、橋涵、機電等設施登記造冊,明確工程設施所有權、使用權和管護權,充分調動所有權人的管護積極性。
抓開局保重點,全面推進項目建設
近期,烏拉特中旗農業綜合開發辦2014年的工作任務已經全面展開。
完成2013年尾留繼建工程。2013年實施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建設任務5.8萬畝,項目總投資5365萬元,項目實施地點為烏加河鎮、德嶺山鎮和牧羊海農場,現主要尾留工程是道路鋪砂和植樹造林,2014年5月中旬全面完成項目建設任務。
實施2014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6.4萬畝,項目總投資6041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2634萬元,自治區財政資金2581萬元,市級財政資金438萬元,旗級配套3萬元,投工投勞折資385萬元。項目實施地點為烏加河鎮聯豐奮斗村0.8萬畝、紅光勝利1.1萬畝,呼勒斯太蘇木哈拉圖嘎查0.8萬畝,德嶺山鎮金泉村0.9萬畝、烏北林場0.5萬畝、烏鎮0.9萬畝、大圣0.8萬畝,牧羊海牧場0.5萬畝,德嶺山鎮節水配套改造項目0.1萬畝。
實施產業化經營財政補貼項目4個,其中龍頭企業1個、合作社項目3個,計劃總投資946.2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300萬元,地方財政配套資金120萬元,自籌資金526.2萬元。
配合水利部門實施狼山水庫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工程,總投資1496.91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1000萬元,自治區財政資金360萬元,自籌資金96.91萬元,項目將于2015年8月底前完工。
提前安排布置2015年各項工程項目的爭取和申報工作,2014年9月底以前完成2015年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初步勘測設計工作,力爭在10月初組織實施。
全面排查2013年以前完成的中低產田項目工程,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修復,確保項目工程發揮長期效益。
農業開發項目實施以來,烏拉特中旗農業綜合開發辦的工作得到了上級農發辦及旗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也得到了各蘇木鎮(場)、村委的全力配合與支持。烏拉特中旗農業綜合開發辦今后將繼續積極爭取農業開發項目,扎實推進項目建設,全面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烏拉特中旗農業綜合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