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禾




如果大衛·O·拉塞爾能按執導《烏云背后的幸福線》那樣正常發揮水準,那么《美國騙局》所呈現出來的精彩程度并不會亞于《紙牌屋》,也就不會出現奧斯卡評選中獲得10項提名最后卻全部落空的尷尬場面,也不至于讓觀眾們大喊可惜了影帝影后級的黃金大陣容。當然正因為有了克里斯蒂安·貝爾、布萊德利·庫珀、艾米·亞當斯、詹妮弗·勞倫斯等人的精彩表演,才避免了《美國騙局》滑向一個敘事散亂、情節不夠緊湊的平庸境地。
不過也許是導演故意而為之。貝爾曾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影片很大一部分都是臨場發揮的,他曾跟導演建議過這么下去劇情會和原來設想的有很大出入,但拉塞爾一點也不擔心,“我討厭劇情,我最看重的就是角色描寫,就這么辦吧。”
因此有人認為拉塞爾拿了一副好牌,卻打出了“三個二帶一對王”的爛牌;也有人為《美國騙局》抱不平,認為其是2014年奧斯卡最大的“遺珠”,連貝爾也忍不住吐槽奧斯卡獎項太虛偽。先拋開觀眾們挑剔的胃口和吹毛求疵的批判精神,《美國騙局》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萊塢影片,更重要的是它于7月4日在中國內地影院上映,與中國觀眾有緣一見。
《美國騙局》是一個關于騙子與FBI聯手“釣魚執法”的故事,基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而成。在電影里,過去那個完美的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為了這次演出不惜增重幾十斤,搖身一變成了大腹便便的職業騙子艾文。性感美艷的脫衣舞娘西德尼(艾米·亞當斯飾)與艾文在酒吧相遇,在對方糖衣炮彈的攻擊下,成為了艾文的情婦和搭檔,干起了幫人貸款擔保的詐騙生意,最后行事作風頗為高調的兩人被FBI盯上并被抓獲。FBI探員里奇(布萊德利·庫珀飾)也有自己的盤算,他積極游說艾文二人與其合作,揭發那些貪贓枉法的腐敗官員,借此戴罪立功。艾文以認識阿拉伯酋長,酋長要來美國投資的名義當起了皮條,引誘新澤西州卡姆登市市長麥卡因等政府官員接受政治獻金,官員們收取賄賂的場面被探員里奇趁機拍下,成為以后的呈堂證據。而在與麥卡因的接觸當中,里奇發現了黑幫的身影,他的野心是要連黑幫一起都干掉。但艾文、西德尼并不愿意拿自己的性命搏出位,也不忍再繼續騙人,于是上演了計中計,兜兜轉轉下將里奇也卷入進來,當然最后麥卡因等政客被送上法庭并獲刑,而黑幫依然逍遙法外。
這個故事其實有極大的隱喻,從艾文的小騙局到里奇的大騙局,再到黑幫與政治高層之間的博弈騙局,無不暗示著美國社會與政治的荒謬。有人說,《美國騙局》故事是一出美式反腐戲,是自由市場放任與大政府干預管制的矛盾體現,是華爾街與華盛頓的糾結關系之折射,是道德與政治的博弈。
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制造業轉移到勞動力成本更低廉的發展中國家,底特律、克利夫蘭、巴爾的摩等工業城市成為“鐵銹地帶”,經濟衰退。這些城市的執政者為了提升政績,渴望能拉到投資,促進城市經濟發展,于是不得不寄希望于掌控賭博業的黑幫和阿拉伯土豪等資本家。卡姆登市市長麥卡因在影片中被塑造成為民謀利益最后被釣魚執法陷害的悲劇人物,但他的真實經歷并不如影片所呈現出來的那么完美,前卡姆登市長不但充當議員的中間人,還從行賄中抽取回扣。導演將自己的意圖,通過艾文之口道出:“ 在我看來,人們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一直在互相欺騙,甚至連自己都騙,我們哄騙自己,說服自己,買那些不需要的東西,我們給謊言盛裝打扮,不顧及風險,對丑陋的事實視而不見。”
回到《美國騙局》的歷史背景,真實的Abscam案件比影片內容要更加復雜和精彩,后續發展也是跌宕起伏。
1977年,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設在紐約長島霍伯格的辦事處,負責監督紐約東區的組織犯罪,最初的目標是監控那些走私被盜物品和商界名人的腐敗,后來轉為調查一個官員腐敗案件。從曼哈頓來到長島的FBI特工約翰·古德,因追蹤調查薩福克縣官員在耗資6.4億美元的西南污水排放項目建設過程中是否充當了中間人,而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
此時的梅爾·溫伯格在長島租賃了一間華麗的辦公室,創建了一個空殼的國際銀行投資公司,宣稱為倫敦的投資者在蘇黎世、倫敦和紐約提供代理業務,替那些難以從傳統銀行獲取貸款的商人提供貸款業務。當然這都是幌子。不過他花錢的速度就如他獲得不義之財的速度一樣快,為了營造更逼真的效果,他不惜巨資包租飛機和豪車,還熱衷消費女人、馬和昂貴的酒。他猶如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周旋于妻子、情婦、黑幫和FBI之間。他為自己能騙倒所有人而自得。梅爾的騙局1977年在匹茲堡被識破,他本人也遭到起訴,面臨被監禁的局面。
約翰·古德在長島的霍伯格辦事處無意中看到了FBI匹茲堡辦事處公布的梅爾·溫伯格備忘錄,他意識到梅爾可以幫助他抓到更多白領罪犯。“他是一個神話般的騙子,非常非常聰明。”古德對梅爾評價很高,挑中他參與自己的臥底行動,于是“Abscam”計劃應運而生。
梅爾·溫伯格起初很熱心,他們想出了一個騙局,捏造了一個財大氣粗的阿拉伯投資者。為了保證騙局不被揭穿,FBI創建了一家名為阿卜杜勒的企業,虛構的代理人阿卜杜勒·拉赫曼據說與阿拉伯王室有利益往來。梅爾·溫伯格是這家公司的總裁,FBI特工則化名擔任公司各職務頭銜,其中還有一位黎巴嫩裔特工化身為酋長,協助梅爾·溫伯格的騙局。根據“阿卜杜勒”和“騙局”兩個關鍵詞,FBI遂將這次行動命名為“Abscam”。
“Abscam”計劃最初只是調查那些被盜竊、偽造的藝術品和證券,以及虛假的存折等,并沒有特意針對政客。將近一年后,一個被阿拉伯資本引誘的中間商威廉·羅森伯格——曾因股票詐騙而坐牢——向梅爾·溫伯格引薦了一位政客、卡姆登市市長安杰洛,并暗示此人收受賄賂。安杰洛是一個杰出的州參議員,在南新澤西有很大的影響力。1978年12月,安杰洛市長來到了長島阿卜杜勒公司的辦公室。根據監控錄像顯示,安杰洛表示他可以確保南新澤西州政客們的支持,并揚言在大西洋城“沒有我,你什么都做不了”。他聲稱可以影響該州賭場管制委員會及副主任肯尼思·麥克唐納,后者是他的好朋友。安杰洛允諾可以幫助阿卜杜勒公司獲得賭場執照,后者則需及時支付共40萬美元的傭金。這一案件促使Abscam計劃轉向政治腐敗調查。
利用安杰洛市長作為關鍵的中間人,Abscam的調查對象擴展到了國會山。安杰洛向梅爾·溫伯格透露,有國會議員愿意接受賄賂,如費城的議員雷蒙德·萊德勒和邁克爾·邁爾斯。隨后這一名單不斷擴充,包括特倫頓的眾議員弗蘭克·湯普森(曾是約翰·肯尼迪的政治盟友,擔任過眾議院行政委員會主席),紐約史坦頓島的民主黨議員約翰·墨菲,南卡羅來納州的民主黨議員約翰·詹雷特,佛羅里達州的共和黨議員理查德·凱利,以及新澤西州的參議員哈里森·威廉斯。
FBI把梅爾與國會議員見面交易的地點安排在機場酒店、華盛頓家中、大西洋城的酒店客房、長島的辦公室等地方。他們不惜血本包下整架飛機、豪車迎來送往,舉辦派對,甚至收購了一艘游艇,以確保計劃能順利實施。當然所有的行動和談話都被視頻和音頻所監控和記錄。這些國會議員的人生污點就此被拍錄下來。萊德勒是第一次當選國會議員,梅爾·溫伯格身邊的FBI臥底探員試探詢問,尼加拉瓜被廢黜的獨裁者索莫查可能被驅逐出境,能否有移民政策支持。萊德勒點頭同意,離開酒店時他的手提包里裝有5萬美元現金。碼頭工人出身的議員邁克爾·邁爾斯更是豪言“有錢能使鬼推磨”,離開之前他也拿到了5萬美元現金。
新澤西州參議員哈里森·威廉斯被認為是“Abscam”計劃釣到的最大的“魚”。哈里森在美國參議院任職20多年,是勞工組織的強硬擁護者,參與擬定關于退休福利方面的聯邦法律。這個看似正直的政治家,其實與弗吉尼亞州的一個鈦礦企業有利益關聯。通過親信他得知,阿卜杜勒愿意借給他1億美元,換取政府的礦石開采許可。商談按期進行,但是威廉斯拒絕接受錢物,只要求酋長能繼續投資礦山。“我的興趣是與我的同事一起能夠適度開發這一非常寶貴的礦區。”對哈里森·威廉斯的調查取證遭遇尷尬,后來的法庭判決也存在諸多爭議。
此時案件已由司法部打擊有組織犯罪部門接手,負責人聯邦檢察官托馬斯·普喬對于Abscam計劃所取得的成就滿心歡喜,但也有法律界人士對案件存疑。后來成為新澤西州總檢察長的羅伯特·德爾圖福律師,對卡姆登市市長安杰洛的朋友肯尼思·麥克唐納被牽連進來表示反對,認為麥克唐納是Abscam案件中的悲劇人物,但他的反對意見被司法部駁回。麥克唐納的案件移交給了后來升任為美國聯邦總檢察長的埃里克·霍爾德律師。而因患直腸癌去世的麥克唐納至死都在為自己謀求開脫罪名。
1980年2月,還在進行細節調查的Abscam案件被媒體曝光。據梅爾·溫伯格的說法,這一消息是普喬故意透露給《紐約時報》記者的,但普喬予以否認。接下來幾個月,哈里森·威廉斯、弗蘭克·湯普森以及其他國會議員被逮捕起訴,并都被定罪。
如今這一案件所涉的當事人幾乎都已去世。萊德勒被判服刑10個月,他的議員資格也被眾議院道德委員會投票決定剝奪。他于2008年去世,時年70歲。湯普森在聯邦監獄待了2年,于1989年在70歲時去世。前卡姆登市市長安杰洛服刑3年,后來成為了一個房地產顧問,去年以84歲高齡去世。當時風光無限的檢察官普喬也在去年死于白血病,時年67歲。
頗具戲劇性的是,主導Abscam計劃的FBI特工約翰·古德和大騙子梅爾·溫伯格還在人世。古德在1986年成為FBI霍伯格辦事處的辦公室主任,他擔任了電影《美國騙局》的顧問。而梅爾·溫伯格住在佛羅里達州的太空海岸,89歲的他幾近失明,但仍記得Abscam計劃的任何小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