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發 朱清華
摘?要:文本給學生留下了許多聯想、想象和再創造的空間。我們巧借這些空白,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依據課文內容,結合生活體驗,展開豐富的想象,合理地給文本補白,進行說寫訓練:一是點擊情節補白,二是點擊標點補白,三是點擊結尾補白,四是點擊插圖補白。
關鍵詞:巧借;空白;有效;說寫
所謂“空白”,這里是指文本給學生留下的聯想、想象和再創造的空間。而這些地方往往是作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神來之筆”。語文教材許多地方給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們巧借這些空白,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依據課文內容,結合生活體驗,展開豐富的想象,合理地給文本補白,進行說寫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點擊情節補白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特別重視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強調說寫訓練,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課文中有許多情節被簡略,未展開寫,留下了空白,給人以遐想。因此,我們充分利用情節空白點,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并勇敢地把自己的所想講給同學、老師、父母聽,與大家分享,或把所想的寫下了。
如教學《我為你驕傲》這篇文章,講小男孩“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盡管當時沒敢承認,但內疚的心理和責任感伴隨了“我”三個星期。當“我”用自己攢了三個星期的送報紙的錢賠給老奶奶并附上道歉信……在品讀課文過程中,當讀到“我把錢和一張便條裝進信封,在便條上向老奶奶說明了事情的經過,并真誠地向她道歉”一句時,我故作不明白的樣子說:“咦,小朋友說他寫了便條,可課文中沒有寫出便條的內容,只說‘向老奶奶說明了事情的經過‘真誠地向她道歉,事情的經過是怎么樣呢?小朋友會怎樣道歉呢?同學們能不能代替小朋友寫一張便條給老師看一看呢?”同學們情緒高漲,積極參與……效果還真不錯!他們既體驗、感悟、理解了課文,又訓練了語言表達的能力。
二、點擊標點補白
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文字相配合,為文章增添了許多內涵。由于感情抒發、詳略安排等需要,課文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標點的留白,它們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和想象余地。
如教學《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當品讀到課文“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時,我抓住句末的省略號進行補白訓練,引導學生走進博士和青年的內心世界,去聆聽他們的心聲,引導學生推想、想象,骨髓流出來以后,臺灣青年表情怎么樣,他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李博士又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讓學生先說后寫。通過補白,學生將省略號轉化為一個個動人的場面,一句句感人的話語,這不僅讓學生體會到李博士歷經嚴峻的挑戰,青年救治同胞的急切心情,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而且訓練了他們的發散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和說寫能力。
三、點擊結尾補白
“言有盡而意未盡”,許多課文雖然已經結尾了,但意猶在,仍有無限懸念,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和回味的余地。教學時,我們引導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聯系課文和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合理想象,進行續編,延伸情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如《狼和小羊》結尾寫道:“狼不想再爭辯了,齜著牙,逼近小羊,大聲嚷道:‘你這個小壞蛋!說我壞話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樣!說著,狼就朝小羊身上撲去。”學到這里,學生關切地問道:“老師,最后小羊怎么啦?”于是我啟發學生想象故事的結局,互相交流交流。有的說:“有一個獵人正好走來,一槍把狼打死了,救了小羊。小羊鞠著躬對獵人說:‘謝謝您,救了我!”有的說:“狼把小羊咬成一塊一塊的,把小羊吃掉了。小羊媽媽哭了幾天幾夜。”……在續編的過程中,每一位同學積極參與,迸發出創造的熱情,發展了他們的語言能力。
四、點擊插圖補白
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配有精美的插圖,形式多樣,形態逼真,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教學時,我們注意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給插圖補白。
如,學習《四季》,根據兒童好動的特點,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給文中相應季節的插圖添枝加葉,畫上自己喜歡的景物,然后要求他們向同學們介紹介紹,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文本內容,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充分利用文本“空白”這一課程資源,激活學生的想象,巧妙靈動地“補白”,補出一片飛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