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建平
摘?要:我國是交通事故頻發的國家,交通事故率和事故的嚴重程度已位居世界首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安全問題已成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本文根據作者多年來的駕駛經驗,分別從駕駛員的心理狀況、氣候條件、夜間及高速公路行車等多方面,提出了自己一些具有參考性的建議和意見,從而進一步切實有效地提高駕駛機動車的安全性,更好地維護國家、群眾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關鍵詞:交通安全;心理狀況;高速公路;夜間行駛;氣候條件
在我國交通運輸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的今天,公路交通以其方便,快捷的特點已成為社會交通運輸的主體。隨著社會、經濟和道路交通的飛速發展,目前已進入道路交通事故的高發期,道路交通事故成為危害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因素,交通事故多發,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的頻頻發生,嚴重危害了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給社會增添了新的不安定因素,遏制道路交通事故上升趨勢已成為擺在我們每一個人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而面對嚴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勢,迫切需要我們認真查找原因,研究預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新思路和新機制。根據美國安全委員會的統計數字表明,90%以上的交通事故與人有關;英國一項長達四年的調查,對2130起交通事故的研究表明,道路使用者(包括駕駛員和行人)單獨或共同引起的交通事故近95%;芬蘭保險信息中心對1193起交通事故搜集的資料表明,在89%的交通事故中,主要原因是駕駛員的錯誤;在德國的640起交通事故中,有77%是由駕駛員造成的;而我國通過大量的統計明,80%以上的交通事故是由駕駛員直接原因造成的。因此要減少交通事故,提高行車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駕駛員本身。本人開車近三十余年,從部隊到地方,駕駛過各式車型20余種,安全行駛200多萬公里,多年的行駛摸索總結出了在多種復雜氣候、環境條件下的安全駕駛機動車輛的經驗和體會,現總結如下:
一、駕駛員心理與安全行車
安全行車是我們每個駕駛員都關注的一個問題,然而,汽車是高速行駛的工具,經常處于長時間的運行中。能否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與駕駛員的心理素質有著密切的關系,也是一個具有良好心理素質駕駛員的基本要求。作為駕駛員,很有必要掌握心理方面的知識,了解自己出車時的心情,以保證安全行車。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與現象的態度,因而產生愉快、憂愁、激憤、恐懼等不同的形態體驗。這對駕駛員觀察和判斷道路情況有著較大影響。其主要體現在反應變慢,駕駛行動遲緩等。在這種情感下開車,很容易發生事故。當然,一種情感會發生增力作用還是減力作用,還與一個人的思想修養有關。特別在行車中,時時遇到不愉快的問題,這時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罵人”或者說過頭話,而有時遇到高興的事,也不要忘乎所以。由此可見,駕駛員加強思想修養,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保持良好穩定的情緒,對安全行車是非常重要的。
二、高速公路如何安全駕駛
由于高速路上機動車行駛速度快,容易造成機動車爆胎等故障、事故,特別是車輛發生故障或者事故停車后,引發二次事故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機動車上高速公路行駛前,應當對車輛進行仔細檢查。按照《實施辦法》的要求,在高速公路上行駛速度很快,所以在停車修車時必須采取適當措施,并盡可能地將車開到休息地點(服務中心),才能確保車輛和家人的安全。車主還要保持警惕,一旦有險情,就應立刻緊急避險,人員馬上跑到防護欄外側路肩上。
三、夜間如何安全駕駛機動車
夜晚駕車能見度較差,尤其是在郊區或山區公路等無路燈的環境里行駛,更需要注意觀察道路的變化。要學會利用路面明暗和不同的反光來判斷路形路況。凡是發現前方路面顏色變化就要注意。如:成片的亮處可能是積冰或積水,暗處可能是坑。所以要控制車速,隨時注意儀表板因為能見度差,周圍速度參照物不易辨認,因此要隨時注意察看儀表板上的時速表和發動機轉速表,把車速控制在安全速度以下。尤其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夜間如遇有對向車時,不要過多地使用制動或向右側打轉向,要注意行人、自行車、路側障礙及故障車。防止與其相撞而發生交通事故。其次,注意從道路兩側橫穿馬路的行人、自行車、電瓶車及摩托車。夜間行車經常發現行人、自行車等在車流的路中間或馬路中間左右穿插,在白天駕駛員還能看清楚,而在晚上則很難發現(而他們認為我們有燈光應該可以發現他們,特別是晚上醉酒后行路的人,膽量大容易出現這種情況),所以一旦有這種情況發生,事故發生率極高。再次,嚴格控制車速。特別是夜間行車(視線不清)應盡量避免超車,并拉大前后車距。有隨時準備停車的心理,避免發生追尾造成交通事故。最后就是禮貌行車,禮貌會車注意右側距離會車時關閉遠燈既是禮貌又是安全行車的必要手段之一。
四、冬季怎樣安全駕駛機動車
冬季氣溫低,天氣變化快,給行車帶來諸多不便,嚴重影響了行車的安全,除了要掌握一些行車技巧外,還要對于汽車本身采取一些保護措施,提前在水箱、噴水箱加上適當的防凍液,觀察電瓶液面高度是否正常,電瓶接觸是否有氧化物,一旦發現有氧化物應即時清理。啟動汽車時,應待溫度升到正常時再緩慢起步。具體做法如下:
(1)先預熱 緩起步。在出車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后,先將發動機進行預熱是確保發動機有效動力輸出的基礎。冬季起步一定要柔和緩慢,一方面可以使發動機在未達到正常運轉溫度時,盡量控制轉速,另一方面讓較硬狀態的輪胎有一個漸熱的過程,對發動機、輪胎使用壽命及安全很有好處。
(2)謹慎超車。冬季氣候冷,一般情況駕駛員都緊閉車窗,前車不易聽到后車的喇叭聲,超車時應運用喇叭和前大燈提示,待前車做出讓道動作時再超車。在有冰雪的天氣,實在必須超車時,要選擇寬直的,對面有極足夠的安全距離的路段進行,而且超過前車千萬不要馬上向回變線,而要盡量給被超車留出安全距離。
(3)轉彎要慢。冬季駕車轉彎時容易產生側滑、摔尾,所以在轉彎時特別注意避開彎道內的積雪和結冰,無法避開積雪和結冰的彎道時,一定要提前減擋、減速,緩慢通過。降速后,應采取轉大彎、走緩彎的辦法,不要急轉方向,更不要在轉彎過程中使用制動或掛空擋。
(4)制動要早。由于冬天雨雪天多,地面附屬系數的降低,冬季行車制動突出“早”和“柔”,即使在無冰雪的路面上行駛也一樣。冬季制動有些“硬”,制動應早一些并輕踩,盡量與減擋制動結合起來。
五、夏季怎樣安全駕駛機動車
夏季雨天行車要保證車輛的安全設施齊全有效。小雨天氣,道路泥濘容易側滑,駕駛員應謹慎駕駛;大暴雨行車時,更要謹慎,不得開快車。夏季高溫天氣多,人容易煩躁容易導致開車時注意力不集中,出現這種狀況,建議在出車前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坐,閉上雙眼深呼吸,用冷水洗臉,以緩解自己不安的情緒。墨鏡顏色過深會延遲眼睛把影像送往大腦的時間,這種視覺延遲又造成速度感覺失真,使司機做出錯誤的判斷。在行駛中要隨時注意車輛制動效能,高溫下制動皮碗會因高溫而膨脹變形,造成制動失控。
六、雨、雪、霧等惡劣天氣如何安全行駛
在雨天,公路路面的摩擦力會變小,制動距離也比平時增加(附屬系數降低)。汽車剎車時,會形成水浮狀態,使汽車輪胎出現滑動。因此行車時應注意:
(1)與前車拉大距離。隨時注意前方的車況和路況,注意制動器的使用方法,特別剛下雨時路面水漠很容易打滑,在行駛中遇有積水路面先停車,觀察前車通過情況后再做決定。
(2)下雨天更要注意騎車人(包括電瓶車、摩托車),他們只顧低著頭蹬車,根本顧不上看車,同時由于穿帶了雨具根本不見汽車的聲音(包括喇叭聲),而且雨天剎車距離也會加大,特別危險,駕駛時也要特別留意。
(3)大雨天路過結水路面大的機會很多,要盡量避讓,當水漫過排氣管時汽車熄火,千萬不要再次試著點火,立即關閉車上電路,將車推到路邊,并及時將車輛送到汽車修理進行檢查維護。
下雪天里,為了防車況不良,出車前,應加強對汽車的檢查,保證車況良好,特別是轉向系、制動系應有效可靠。剎車時不得有跑偏和偏剎現象。輪胎氣壓應取規定值的下限,且左右輪胎氣壓相同。輪胎花紋被磨損了的輪胎應及時更換。雪天里起步不要過猛,起步時離合器可半聯動,輕踏油門,使發動機在不致熄火的情況下輸出較小動力,以適應冰雪路面,避免驅動輪滑轉。若驅動輪打滑,應鏟除車輪下的冰雪,并在驅動輪下撒些干沙、煤渣、柴草等物。
霧天行車時,一定要控制好行車的速度,與前車保持好車距(拉長與前車的跟車距離),并打開前后霧燈,示寬燈,如果發現后車離得太近,可以輕點幾下剎車,但并不是真的剎車,只是讓剎車燈亮起后提醒后車注意。如果已經感覺到大霧影響了視線,那么就得控制車速。霧越大,可視距離越短,你的車速就必須越低。在冰雪路上行車時,特別是轉彎或下坡時必須將車速控制在能停車為好;需要加速或減速時,油門應緩緩踏下或松開,以防驅動輪因突然加速或減速而打滑。在冰雪路上行車一定要控制車速,在轉彎或下坡時必須將車速控制在能停車為好;在冰雪道路上盡可能避免超車,若情況特殊非超車不可,一定要選擇寬敞、平坦、冰雪較少的路段,不得強行超車。會車時,應選擇平坦寬闊的路段,并保持兩車旁邊有足夠的側向安全距離。注意不要轉向過快,當需轉向時,一定要提前最大限度地降低車速,把穩方向盤,慢轉慢回。在不影響對面來車的情況下,盡量加大轉彎半徑,以減小轉彎時的離心力,切不可快速急轉猛回,以防側滑橫甩。總的來說,惡劣天氣開車的安全原則是:時刻注意車速與可視距離,做到心中有數,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