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能夠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高高校學生的整體素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多種內容,通過將其進行生活化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文章主要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并對其特點進行了探討,包括多樣性、整體性和發展性。通過本文的研究,希望為相關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據。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生活化 教育形式 分析
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主要是指在實施思政教育的過程中以大學生的現實生活為中心、關心大學生的生活情況,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基本素質。思政教育的生活化廣義上來說包括大學生和大學教職員工,但一般來說主要針對于大學生。高校思政教育的生活化既是我國教育方針的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客觀需求。
一、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的意義
(一)理論意義
(1)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門新的高校學科,在內容上、領域上以及指導實踐上均需要進一步發展和成熟。大力推動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進程能夠豐富思想教育的內容、拓寬其教育視角,對該學科的鞏固和加強具有重要意義;(2)思政教育工作需要與實際結合,這就需要解決教育對象的實際問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黨的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實現思政教育生活化能夠促進高校思政教育理論研究不斷深化,完善其理論結構,進一步提升思政教育工作對時間的指導作用;(3)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理論建設方向已經逐漸轉變為實現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即為其中的一個具體展現。努力探索和落實思政教育生活化,有助于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
(二)應用價值
(1)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有助于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效果。我國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要求中指出,高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貼近學生生活,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2)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課程教學工作的效果。目前國內高校雖然積極開展了于思政教育的理論課程,但并未取得滿意的效果。分析其原因主要為理論課程不能夠與學生實際相結合,不能夠很好的實現指導學生生活實踐的作用;(3)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有助于和諧校園的建設。建設和諧校園是新時期高校發展的重要環節,實現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能夠為教師學習和研究思政教育的特點和要求提供基礎,提高教師的思政教育工作水平,有利于實現師生間更好的交流,消除各種矛盾的出現,促進和諧校園的構建。
二、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的特點
(一)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具有整體性
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體是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生活化的主題內容包括了大學生身心發展的方方面面,包括大學生的思想狀態、心理素質、法制認知和道德倫理觀念等,對大學生在發展的特殊階段具有規范和塑造作用。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既能夠教學育人,也能夠管理育人,是大學生教育的重要環節。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的整體性也體現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涵蓋了大學生入學至畢業整個過程,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使每一階段的教育工作都能夠得到落實。
(二)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具有多樣性
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內容豐富,涵蓋了大學生校園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其又表現為多方面和多形式的手段。其中課堂教學手段、娛樂手段以及實踐活動等均為常用手段,能夠通過不同落實途徑給予學生文學方面、心理方面、教育方面、道德以及社會等綜合方面多樣且立體性滲透,推進其對于大學生的影響。
(三)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具有發展性
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不是一個僵化的體系或套路,隨著大學生生活和成長需求的變化以及時代的發展,思政教育生活化正在不斷完善和成熟。在黨和國家對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發展的調控下,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能夠不斷調整,順應時代發展需求。
三、結束語
總之,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并不是為了追求創新而創造出的應景式教學套路,而是為了迎合社會發展和大學生思想變化形式所需而出現的必然產物。積極落實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的進程,促進高校思政工作的成效是當前的首要任務。
參考文獻:
[1]袁奮光,趙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新路徑探尋 [J].社科縱橫,2013,15(11):27-28.
[2]郭紅明.微博與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轉向的理論契合及其價值探尋 [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4):25-26.
[3]邱啟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執行的影響因素、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 [J].中國校外教育,2013,5(S2):41-42.
[4]范彥,金鑫.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指導原則及實現途徑 [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6(04):18-19.
[5]黃彥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創新——學習黨的十八大報告體會 [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6(08):32-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