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媚娜
摘?要: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旅游從業人員工作中熱情的服務態度和良好的職業素質是至關重要的。而當前絕大部分中職學校的旅游專業學生在實習工作過程中,卻表現出較差的心理素質。為此對旅游專業學生的心理素質及心理承受能力需要特別給予關注和加強培養。
關鍵詞:旅游;服務;心理;承受能力
一、培養旅游專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性
中職學生作為中學生的特殊群體,如何讓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以自己的一技之長和良好的心智,在當前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發揮應有的作用,實現自身的價值,這是值得我們關注的。但經常會遇到我們的學生在實習工作中,叫苦叫累,遇到一些挫折便精神苦悶,情緒低落,哀嘆時運不濟,對未來充滿失望。因此,提高中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強對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旅游業作為一個服務性行業,是一個與人打交道的行業,旅游從業人員需要面對面地為客人提供服務。在工作中,要求從業人員除了具備嫻熟的職業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求他們要有熱情的服務態度,良好的受挫能力等。因此,在職業技能培養的基礎上,培養旅游專業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關重要的。
二、當前旅游專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普遍表現
根據我們在旅游景區和旅行社的實地調研,以及跟旅游企業管理者的訪談中得知,目前總體上我們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都較差。眾所周知,我們今天的教育對象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的成長道路上充滿了陽光,鋪滿了鮮花。家庭給予太多的呵護,逆境、坎坷、困難對他們來說都過于陌生,以至于許多學生表現得過于任性、自私、孤僻,長期以來就導致一些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就像梅溪牌坊旅游區簡經理所說的那樣,學生從單純的校園環境到復雜的社會環境,角色比較難轉換,也比較承受不住壓力,特別是當學生在服務一線崗位上時,他們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客人,當遇到無理的、苛刻的或者是野蠻的客人時,他們的情緒就比較容易失控,從而導致對實習工作心灰意冷,甚至一蹶不振。為此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培養學生良好心理承受能力的措施
為加強學生堅強的意志、健康的心理素質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培養和磨煉,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以職業道德為重點,樹立學生的優質服務意識
我們都知道,旅游服務意識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它與后天的教育和培養是分不開的,所以有必要在學生的在校學習期間加強旅游服務意識的培養。現在很多旅游專業的學生都認為,在校期間只要考到了導游證,學習了專業基礎技能,掌握了書本所有的帶團技能就可以了,往往缺乏服務的意識和理念。其實,隨著旅游市場競爭的加劇和顧客消費意識的提高,現在人們越來越注重旅游服務質量,樹立優質的服務意識也成為旅游工作者的從業前提和最基本的職業素質。因此,中職學校旅游專業應以職業道德為重點,培養學生的優質服務意識。若學生樹立了優質服務的理念,那當他們面對客人的刁難、面對挫折時,心理承受能力自然就提升了,也能應對自如了。
學生旅游服務意識的培養首先要從思想政治教育入手。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服務工作被看作是“伺候人”的工作,至今社會上還有輕視服務行業的現象。比如許多學生認為導游掙錢容易才去做導游的,這種動機危害很大,缺乏了基本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因此可通過專業思想教育、敬業愛崗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旅游服務觀念,強化旅游服務人員的社會責任感。其次在平日的教學中,可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教學方式,讓學生轉變角色,切身體驗一下游客或者導游的身份,從而體會學習旅游的服務意識。另外作為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意識,可通過去企業頂崗實習的機會獲得更加深切的體會,這樣才能更好地教導學生。
2.要引導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提高挫折承受力
總體說來,中職學生年齡偏小心理不成熟,為人處世的能力較差,不善與人協作,缺乏團結合作的精神。正如梅溪牌坊旅游區的簡經理所說,我們的學生走出學校面向社會時大多只有十七八歲左右,因為年齡、實踐經驗、社會閱歷等原因,他們在為人處事及待人接物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缺陷,如不善于人際交往,缺乏團隊協作的精神,特別是一些90后的學生,在工作中我行我素的。所以說,在企業里團隊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這也正是我們很多同學所缺乏的。
首先,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進行人際關系教育,介紹一些人際關系的準則,如讓他們認識到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的重要性,正確引導他們的人際關系理念,同時關心學生平時在宿舍、在班級和在社團的人際關系處理,讓他們把理論落實到實踐上去。其次,教師可結合人際關系的主題,讓學生自己去策劃、組織和開展相關的主題班會,給予學生切身的體會。另外,作為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展示自我的個性、發掘自身的潛能,但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辯證關系,提倡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培養學生之間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
3.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心理素養
旅游行業服務的最高目標就是要讓顧客滿意,這就需要旅游從業人員有良好的心態,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委屈,始終能以大局為重,給客人提供優質的服務。而據我們在景區的調研得知,現在的學生由于大多是獨生子女,嬌氣太重,一旦遭受困難與阻礙,產生心理挫折后,往往會情緒緊張,非常苦悶。而作為旅游從業人員卻容易遭受客人的誤會和不理解,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要有積極良好的心理狀態,要學會如何排解工作中遇到的苦悶,要能夠學會如何釋放心理壓力。
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因挫折產生的消極情緒合理地進行宣泄,使其恢復到理智的狀態,如可以向學生介紹宣泄壓抑情緒的方法。其次要引導學生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寬容與忍耐,摒棄自私自利與霸氣,采取謙和謙讓的態度,消除偏激,避免將矛盾激化。另外,我們可以把心理素質培養同學生就業指導、日常教學緊密結合,讓職業生涯規劃、心理素質培養滲透到職業教育的每一個環節,增強了學生適應環境、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
總而言之,旅游業作為服務行業的第三產業,旅游從業人員作為一線的服務人員,他們必須具備良好的服務意識及良好的職業心理素養。而旅游專業的學生作為未來的旅游從業接班人,在校學習的過程中也必須注重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要試圖通過各種途徑去加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參考文獻:
[1]秦?煒.旅游心理學[M].廣州:廣東旅游出版社,2009(3).
[2]任冠文.中國旅游心理學[M].廣州:廣東旅游出版社,2002.
[3]孫喜林.旅游心理學[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8(8).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