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保 溫超
早在十余年前,華亭縣教育局就向全縣發出了課堂教學改革的倡議和要求,“三優三評”活動、學科競賽活動、課堂教學大賽活動等教學活動的開展,推動著華亭縣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穩步向前。2008年伊始,華亭縣教育局就開始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開始強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目前已初見成效:一是涌現出了一些課改名校和課改名師。華亭三中、皇甫學校、馬峽初中、河西初中、民族小學等學校課改工作有聲有色,這些學校因課改而名聲遠揚,先后有寧夏、平涼、莊浪、靜寧等不少周邊市縣學校前來參觀學習課改經驗,開展課改研討交流活動;涌現出了一批課改名師,他們教學理念先進,教法靈活,課堂教學效率高,在縣域內已是名聲鵲起。二是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上能逐步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學理念有轉變。“目標教學法”、“嘗試教學法”和“情景教學法”等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被廣泛使用,教學手段更趨多樣化,教學方法靈活、合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非常普遍,學生參與主動,樂于探究,學習方式得到轉變,課堂教學效率普遍提高。三是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帶動下,華亭縣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合格率、體育合格率均達到98%以上,小學畢業學生都能升入初中就讀,初中學生畢業率100%,全縣初中、小學畢業學業水平測試合格率連續多年在全市名列前茅。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華亭縣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強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精心謀劃 確保課改“不走偏”
推進課改工作,需要有超凡的膽識謀略和超強的謀劃能力。否則,課改工作一開始就會陷入僵局,或者誤入歧途。華亭縣課改工作之所以取得階段性成果,就得益于有這樣一個領導群體。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華亭縣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優化環境發展,實施“一軸兩翼”工程,按照“小學抓規范,初中抓突破,高中抓提高”的總體思路,深化教學改革,著力辦好每一所學校、發展好每一位教師、培育好每一名學生。華亭縣教育局成功召開“全縣課堂教學改革動員大會”,制定了《華亭縣義務教育階段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在全縣教育系統及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華亭縣成功舉辦了課堂教學改革大賽、課堂教學改革校長研討會、課改現場會等活動,創辦了華亭縣《課堂教學改革導向》雜志,全縣各學校課改特色初步形成。
其中,皇甫學校初步總結出了導、學、測、教、練”主體探究教學模式,落實“六推六抓”,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提升課改實效;堅持“六大助力舉措”,規范學校常規管理,優化育人環境,從外圍助力課改,實實在在加強質量建設;開展“六個教育”,豐富育人活動,創建“和諧育人”德育教育特色,助推課改向縱深發展。馬峽初中“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洋思模式及河西初中“努力實現一個目標,借鑒兩種方法,落實三清措施,達到四化要求,完善五項保障”的杜郎口模式,已成為全省范圍內的課改品牌。東華學區 “四動、兩清、六管理”課改思路,神峪學區“一學二創三推動四改革”的課改思路。
學生家長張強在皇甫學校聽課時,談起了自己對課改的感受:“現在的課堂娃娃都在動,都在積極參與,課堂氛圍很活躍,孩子們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得很快樂,很有自信!”
提高師能 確保課改“不走錯”
“教師既是農村教育發展的制約因素,也是成就品牌的核心力量。”這是策底鎮教委主任辛君位常說的一句話。課改的舞臺在課堂,課改的主角是教師。沒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群體,課改工作將舉步維艱,甚至寸步難行。所以,通過各類培訓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教師落實、執行課改思路、課改措施的能力,是華亭縣課改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前提。首先是外出培訓。近年來,縣教育局以及各學區、學校先后選派局機關干部、全縣骨干教師800多人(次)前往杜郎口中學、洋思中學、衡水中學、昌樂二中、永威中學等全國課改名校培訓參觀學習。他們開闊了眼界,更換了思想理念,學到了先進的經驗,又帶動了本單位教師的學習熱潮。其次是城鄉教師交流培訓。通過開展城區學校和農村學校“一對一、全方位、共提高”的“城鄉學校捆綁式結對幫扶”活動,達到幫扶雙方學校理念共享、資源共享、管理共享、成果共享,共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全縣教育均衡發展的目的。三是校本培訓。各校均建立了以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為主要力量的校本培訓隊伍,制定了詳細的年度教師培訓計劃,每周按規定時間進行業務學習,定期組織教研會、課改論壇等活動,使學校教師參訓率達到100%。四是集中培訓。全縣先后舉辦了初中數學、英語、理化、語文,小學語文、數學、英語、中小學體育等學科教師培訓班、研討班,以及中小學教導主任、教研組長培訓班,從學科角度、教研角度,舉辦專題講座,開展專題研討,瞄準課改搞培訓,瞄準課堂研教法,提高了教師隊伍素質,為全縣課改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師資保證。
完善制度 確保課改“不走調”
一套科學合理的制度是完成一項工作、實施一項計劃的重要保障。為了順利、高效、強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確保課改工作“不走調”,華亭縣教育局深入落實“兩抓一促”工作思路,按照“改革、落實、發展”的主題和“一校一特色,家家有亮點”的原則,結合推廣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的課改經驗,出臺了“四組四包四個一票否決”工作機制,并先后制定了《城區骨干教師送教下鄉制度》、《城鄉學校捆綁式結對幫帶及考核制度》、《課堂教學定等晉級制度》、《小學素質教育綜合考核評價制度》、《課改工作月督查月考核月評比制度》等一系列有關課改工作的制度;各學區、學校為確保本單位課改工作順利推進,成效顯著,也紛紛制定了《課改學習制度》、《教師培訓制度》、《說課聽課評課制度》、《課改教研制度》、《集體備課制度》、《落實“兩清一抽查”制度》、《課改目標管理制度》、《課改工作考核評價獎勵制度》等。這些制度的制定與落實,為課改工作的穩步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證。
活動推動 確保課改“不走氣”
有了好的制度、機制,不抓落實,沒人執行,那也不過是一堆廢紙,擺設而已。華亭縣的課改制度落實一靠行政手段,二靠好的活動推動,即以活動促落實。有了好的措施和活動,課改工作就會緊鑼密鼓,有板有眼,有條不紊的穩步推進,而不會“漏風走氣”。幾年來,該縣先后開展了以教學研討交流為主題的“上好一節示范課、舉辦一個專題講座、介紹一種教學方法或模式”的“三個一”送教下鄉活動,“城鄉學校捆綁式結對幫扶”等活動,先后邀請杜郎口中學名師高俊英,全國著名教育家、嘗試教學法創始人邱學華,全國著名教育家魏書生等來華亭講學,數千名教師從中受益;開展以課改工作為主題的校際聯片互動教研、專題教學研討、“同課異構”賽講、課堂教學“定等晉級”等活動,不少教師不斷提高、進步、成長;以比賽為基調的全縣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活動、課改論壇、課改論文大賽、課堂教學設計大賽等,許多教師從比賽中得到歷練,走向成熟;以促進課改工作為基調的全縣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督查月活動、課堂教學改革現場會、課堂教學改革促進會、蹲點式督查等活動。這些教學活動的開展,保證了課改工作落到實處。
強化引領 確保課改“不走樣”
“謀劃”定方向,“師能”是基礎,制度是保證,活動是措施,引領才是關鍵。骨干教師在課改工作中的示范引領帶動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關鍵還是校長。校長是學校課改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也是學校課改工作的倡導者、發動者,是課改工作氛圍的營造著,是課改思路、措施、制度、機制的謀劃者、制定者,是課改制度、措施的先行者和實踐者,是課改工作的重要評價者,更重要的是,校長是學校課改工作的引領者。我們認為:“領”就是“引領”,“導”就是“指導”。
因此,一方面,教育局要求校長要登上講臺,親力親為,每月上好一節課改示范課,在理念、行動、方法上起到示范引領帶動作用,“當好旗幟把好舵”。另一方面,教育局還做出硬性規定,要求校長每月至少聽課十節,組織召開課改交流研討兩次以上,引導校長從繁雜的日常事務中解放出來,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來深入教學一線,深入教師課堂,指導教師按照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上課。要求校長經常性地深入課堂,聽課評課,診斷課堂,以把握教師的課堂和學校的課改是不是走對了、走正了。如果出了偏差、錯誤,就及時糾正,教師有了困惑,就及時組織研究、解決,有了好的典型、做法,就及時鼓勵、推廣,確保校長更好地起到示范引領和指導協助作用,保證課改工作見到實效。
“正是通過課堂教學改革,讓每一個孩子在課堂上享受到了充分的學習權利,實現了在起跑線上的公平和優質。”這在華亭縣教育局局長康文昊眼中,是比硬件均衡更重要的成長公平,也是教育走向內涵發展的更重要的衡量標尺。如今,站在新的起點上,謀劃超前,師能到位,制度保證,活動推動,校長引領,“五輪驅動”,為華亭縣的課改工作注入了源頭活水,插上了飛翔的翅膀,全縣教育事業呈現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