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國
〔關鍵詞〕 農村;寄宿制;制度;習慣;育人理念
〔中圖分類號〕 G63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0—0018—01
農村學校要實施素質教育,集中辦學勢在必行,而寄宿制則是集中辦學的必然要求。為了實現集中辦學,從而更好地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形成規模辦學效益,促進學校教育全面、和諧、均衡和可持續發展,作為學校管理者,必須要對寄宿制學校管理問題進行思考。
一、要有完善的寄宿生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細化,為寄宿制學校管理提供了具體的制度保障。合理有效的寄宿生管理制度能提高學生的自律能力、學習的自主能力和生活的自理能力,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和諧發展。
1.學校領導要從思想上重視。學生的安全問題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對學生的教育不僅僅是“傳道、授業”,更重要的是重視和強化對學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教給他們一些應急知識和防范辦法,培養他們的自救自護能力,保障學生安全。
2.成立安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構建起以值周領導、值周教師、班主任、宿管老師為框架的管理網絡,與各級各類管理人員簽訂管理目標責任書,明確寄宿生在校期間各個環節、各個時段的管理要求,層層落實責任,做到寄宿生一日學習生活無縫式管理,確保管理無死角,形成人文化、人性化、人情化的管理,全方位、全過程的服務保障體系。
3.提高舍管教師隊伍素質。對舍管教師工作嚴格要求,日常管理常抓不懈,增強他們的安全意識。如通過舍管處工作例會教育老師們端正態度、轉變觀念,清醒認識宿舍管理的重要性。宿舍管理員是寄宿制學校最大的“班主任”,所以管理能力的提高尤為重要,因此,必須要及時了解學生的住宿情況,使舍管處的工作規范、有序。
4.建立門衛、值班制度,校外人員入校登記、驗證制度。寄宿制學校應健全完善校舍管理、食堂管理、學生宿舍管理、安全檢查等各項校內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應急機制,及時消除隱患,預防事故發生。加強校外人員和車輛管理,禁止無關人員和校外機動車輛入內,制定學生出入校門管理制度,保障住宿學生的安全。
5.落實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工作責任制。寄宿制學校應按規定配備消防設施和器材,并加強日常維護,保證其能夠有效使用。設置消防安全標志,保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車通道暢通,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學生宿舍的消防安全。
6.制定寄宿生的飲食衛生制度。為了確保學生飲食衛生,應該有詳細的寄宿生飲食衛生制度。對學校食堂衛生、商店食品要進行定期檢查,要由專人負責管理。同時還應該定期對食堂進行衛生消毒,以確保學生飲食安全。做好學生用餐管理工作,組織學生排隊有序就餐,嚴防擁擠、燙傷事故的發生。
二、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在寄宿制學校管理工作中,學生的養成教育不容忽視,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從培養學生的養成教育入手,充分發揮班主任、生活指導教師的管理作用。培養寄宿生的良好生活習慣,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 要求住校生在宿舍要床鋪整齊,室內清潔,由生活指導教師負責檢查、監督。
2.生活指導教師對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耐心細致的講解,教會他們怎么用公共衛生間,教會他們怎么疊被子,并對寄宿學生洗漱、吃飯、內務整理等方面進行手把手輔導,培養學生自主生活的意識、能力和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3.對學生行為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如,利用班會、國旗下講話、住校生大會等時間糾正學生不良的行為習慣。
4.制定相應的養成教育策略和機制。如科學量化管理制度,把學生的習慣要求細化、量化,從而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家校聯系制度,加強同家長之間的溝通,使教育同步一致,使學生校內外言行一致,增強教育效果。每個宿舍選出宿舍長,讓學生參與宿舍管理,培養他們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能力。
三、樹立“博愛”的育人理念
前蘇聯教育家蘇赫姆林斯基說過:“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愛心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師愛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應該樹立以師生綜合素質為基礎的專業發展理念,樹立以“保育”為基礎的質量理念,建立以“家”為基礎的新型師生關系,把對學生的關愛作為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引導教師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教書育人的責任感,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孩子。
總之,作為寄宿制學校,我們將大力開展以人文校園、書香校園、綠色校園、平安校園為主要內容的和諧校園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寄宿制學校的辦學品位,全面推進義務教育發展進程。力求辦人民滿意的學校,育全面發展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