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羨君
摘 要:教師的教學能力主要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的認知能力、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教學評價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這五種教學能力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實踐中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師;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4-0046-02
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教師進行高效率教學的一種核心能力,是教師運用已有的教學理論知識,通過練習而形成的穩固、復雜的教學行為系統。教學能力是教師必備的教育教學技巧,它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的創新,具有積極的作用。對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師而言,教學能力比專業表演能力更為重要,只有在具備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才能發揮其音樂專業技能,成為優秀的音樂教育工作者。
一、語言表達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是一個強有力的工具,就像演奏家手中的樂器,畫家手中的筆和顏料,雕塑家手中的刻刀和大理石……沒有活生生的、深入人心的動人語言就沒有學校、沒有教育,語言仿佛是一座橋梁,教育科學就是通過這座橋梁變成教師的教學藝術與教學能力的?!庇纱丝梢?,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多么的重要。中職學生都希望音樂教師能用簡潔清晰、內容具體、鮮明生動、風趣幽默的語言上課,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會唱會奏不會說的音樂教師大有人在,這些音樂課堂,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難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無法使其更好地學習與成長。
二、教學的認知能力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師只有正確地了解了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教學對象和教材之后,才能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目前,有一半的音樂教師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教學對象、教材的認識有偏差,忽視了該專業的職業性和實用性特點,在教學上采用的方式是大學的音樂教學模式及教學內容,把學生當成專業的音樂表演人才在培養,從而導致教出來的學生不能適應市場、適應工作,不能適應變幻莫測的職場生涯。因此,音樂教師應正確了解和掌握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幼兒教師。
三、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
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是教師運用自己各方面的專業知識、技能,采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課堂進行教學的能力。它包括以下兩方面的能力:
(1)制定課程計劃和設計教案的能力。這是一名教師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音樂教師應根據專業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制訂學年、學期的課程進度計劃表,課程計劃的制定應與學前教育專業有很強的關聯性與對應性;同時,音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目的設計教案,教案中一定要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等進行具體的安排,從而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優化教學的效果,實現理論性與實際操作性并行。
(2)善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能力。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和邊遠地區,入學前音樂基礎相當薄弱,音樂素養不高,他們把音樂課當作理論課學習,缺乏動手練習和實踐的意識,音樂程度參差不齊。音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科學靈活地運用練習法、欣賞法和示范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同時,音樂教師要結合現代技術的教學手段來豐富音樂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聽到、看到世界上最好的音樂表演,使其身臨其境,這種視聽結合、聲像一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更能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熱情。
四、教學評價能力
教學評價能力是指針對教師為達到教學目的,取得教學成效而進行的自我評價、對學生的評價、對音樂教育教學質量和效果進行評價的能力。自我評價可以通過察看自己的教案和向學生進行調查的方法來進行;對學生的評價可以通過向學生作調查、抽查學生作業的方法來進行;對音樂教育教學質量和效果的評價可以通過聽課、評課、批改作業和輔導學生等方法來進行。教學評價能力是音樂教師改進教學的重要依據,也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學評價能力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師必備的一種職業能力。
五、教育科研能力
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師來說,要想成為一名“科研型”的音樂教師,一定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育教學中,以發展的眼光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時時吸納最新的信息與資料,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與觀念,掌握和運用多種方法對音樂教學現象進行研究。音樂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總結,才能豐富自身的教學經驗,使其上升為理論,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教學質量。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師教學能力的內涵體現了職業教育的特點與音樂教育的特點,因此,每一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師必須在認清這兩大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反思,以此提高和改善自己的教學能力,成長為受學生歡迎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師。
參考文獻:
[1]蔡汀.走進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吳躍躍.實用音樂教學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
[3]陶西平,張秀媛,李吉會.教育評價辭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