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術又名南蒼術、茅蒼術,為菊科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狀莖粗肥呈結節狀,外皮棕黑色。蒼術以根莖入藥,具有健脾燥濕、祛風辟穢功能,用于濕陰脾胃、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寒濕吐瀉、胃腹脹滿、風寒濕痹、水腫等癥。蒼術產新市場供不應求,人工種植極具潛力。下面介紹蒼術的栽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
育苗地宜選在海拔偏高的通風、涼爽、土質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有一定坡度或排水良好的地塊、疏林、林緣荒坡或者以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為前茬的田塊。移栽地選擇海拔500~1000米的山坡地、帶狀地或梯地,宜東曬避西曬,生荒地、拋荒地好于熟地,最低海拔高度不宜低于300米。海拔300~500米高度的種植地宜選陰面,海拔500米以上地區逐漸向陽,700米以上宜選陽坡。山峽兩邊坡地,通風好的山坡地有利防病。大面積的坡地應開廂成1.3米左右寬的地塊,以利于排水和管理。打壟種植,壟寬30厘米,溝深15~20厘米,溝寬20厘米。帶狀地、梯地均應在靠上一塊崖面處開溝,過長的帶狀地應在適當的地方橫向開溝,以利排水。秋冬播種與移栽的田塊,應及早翻秋坑;春播、春栽,宜早冬耕地,以利疏松土壤和減少病蟲害。播種或移栽前再翻耕1次。蒼術是喜肥植物,底肥以腐熟的土渣肥為主,廄肥、草木灰等均可,每公頃施15~30噸,一般結合整地時施下。土渣肥要特別注意腐熟透,殺滅蟲卵、病原菌、雜草種子。
二、種子選擇與處理
應選擇顆粒飽滿、色澤新鮮、成熟度一致的無病蟲害的種子做種。蒼術的種子屬低溫萌發型,發芽快,發芽勢強,種子的吸水力高(達干種子的3~4倍),田間出苗時間15天左右。因此,播種前用25℃溫水浸種,讓種子充分吸足水分,嚴格掌握溫度在10~20℃。待種子萌動、胚根露白,立即播種。
三、播種
利用秋末從三年生植株上采集的種子,每公頃用種量60~75公斤。春播或秋播,春播2月底至3月初,秋播10月底至11月初,條播為主。株行距15~20厘米,播幅5~10厘米,開2~3厘米深的淺溝,溝底宜平整,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蓋1層火土,以淹沒種子為度,施入充分腐熟的土雜肥或復合肥料,再行覆土。上蓋茅草、稻草遮陰。為防止伏旱、陽光曝曬,可在溝邊植玉米遮陰。
四、苗床管理
出苗后及時揭去蓋草,拔除雜草,間去過密苗、弱苗、病苗。當苗長至2~3片真葉時,地下根莖開始形成,按株距3厘米定苗。及早進行第1次速效肥料的追施。幼苗期如遇干旱,早、晚用清潔水澆灌,既要保持土壤濕潤,又要防止水分過多。根據苗情,在7~8月再進行第2次追肥,注意不能過量施用氮肥,避免提早抽薹,若有抽薹者應及時摘除。若遇干旱、日照過強、氣候干燥,沒有遮陰植物的,可以在廂面用遮陽布或樹枝等材料遮陰。
五、種苗冬季管理
在地上部分枯萎后,挖起根莖,剪去莖蒂及須根,剔除病株,置于室內通氣陰涼處攤晾3~5天,然后置于陰涼干燥的室內。在地面上先鋪1層清潔的3~5厘米厚的沙,然后整齊放上種苗,厚約15厘米,蓋上1層薄沙,再鋪種苗。如此層層堆放,以高不超過50厘米為宜。最后蓋上5~10厘米厚的細沙。堆積前,按照種苗一定級別分別堆放,以利分別移栽和堆積過程中經常檢查。種苗耐寒性較強,可以在田間越冬。越冬前,應清除地上部分殘枝落葉和雜草,適當培土,保護根芽。第二年2月下旬,種芽開始萌動,3月上旬邊起苗邊移栽。
六、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5~7月雜草叢生,應及早除草松土,先深后淺,不要傷及根部,苗周圍邊的雜草用手拔除。植株封行后,淺鋤除草,適當培土。
2.追肥。“早施苗肥,重施蕾肥,增施磷鉀肥”。“早施苗肥”是指4月上旬施速效氮肥1次,以促進幼苗迅速健壯生長;5~7月植株由營養生長盛期進入孕蕾期,可以適當增施1次氮肥,保持植株茂盛。7~8月,植株進入生殖生長階段,地下根莖迅速膨大增加,這段時期是蒼術需肥量最大的時候,主要施鉀肥,要注意控制氮肥用量,如施用過多,則植株生長過旺,會降低植株抗病能力。開花結果期,可用1%~2%磷酸二氫鉀或過磷酸鈣進行根外施肥,增施磷、鉀肥,延長葉片的功能期,增加干物質的積累,對根莖膨大十分有利。
3.摘蕾。孕蕾開花,消耗養分。在植株現蕾尚未開花之前,選擇晴天,分期分批摘蕾。摘蕾時防止摘去葉片和搖動根系,宜一手握莖,一手摘蕾。除留下頂端2~3朵花蕾外,其余均應摘掉。
七、收獲
第二年10月底即可采挖。采挖出來的塊莖,應切下最肥壯的芽頭留做下一茬的種苗。留下種苗后,應在晴天將商品塊莖洗凈。在清洗時,可將太大的塊莖盡量從自然節處掰開,但分割開的塊莖曬干后直徑不得小于1.5厘米。以自然干燥為好。烘制溫度在30~40℃之間,不允許火燒。干燥過程中要注意反復“發汗”,以利于干透。使用無污染的麻袋、編織袋包裝。
(安徽省亳州市光前中藥材購銷有限責任公司 宮光前 郵編:2368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