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思德
摘 要:課堂價值最大化不僅包括效率最大化,而且還包括效益最大化。簡單地說就是在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的同時,能力水平、素質水平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切實貫徹落實新課程基本理念,要深入挖掘語文教材的內涵,從多方面、多角度為課堂價值的最大化做出相應的貢獻。
關鍵詞:高中語文;價值;最大化;自主能力;探究能力;運用能力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可見,語文課堂的價值遠不只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我們應該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展示語文的價值,進而為培養真正的“人
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開展小組學習,鍛煉自主學習能力
小組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三大主要學習形式之一,在該學習活動中,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同時,在優等生帶動學困生的學習中,語文課堂的效率也會有一個大幅度提高。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卻出現了“注重形式,忽視實質,缺乏實效”的現象,嚴重阻礙了語文課堂價值的實現。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組織有效的小組學習,讓學生在相互學習中找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時,由于該文章節選自《紅樓夢》第三回,再加上大部分學生對這部分知識也有所了解,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選擇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首先,我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接著,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閱讀文本,并欣賞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特點。之后,我借助視頻向學生展示了該部分的影像(老版),并讓學生討論、思考,視頻中的人物形象是否和你在閱讀后形成的形象一致,并說說視頻中的形象有哪些欠缺之處。之后,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譬如有的學生說:我看過新版和老版兩部紅樓,我感覺老版紅樓中的王熙鳳不論是在演技還是形象上都和文本中所描繪的“鳳辣子”形象比較吻合,而新版的則比較柔弱,缺少一定的氣勢。還有學生說:我心中黛玉的形象和視頻中的相似,都是給人一種小心翼翼,寄人籬下的感覺……學生在小組中發表各自的看法,雖然有些學生還不能積極地參與到討論中,但是,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全體學生都會積極地參與到小組活動當中。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組織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搭建平臺讓學生智慧飛揚,展現個性,為語文價值的展示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創設問題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問題是探究的基礎,在語文課堂中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要讓學生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提高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也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如,在教學《裝在套子里的人》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授課的時候,我選擇了問題情境創設的方法,首先,我引導學生帶著下面的問題去閱讀文本:“別里科夫平時都有哪些行為,都說哪些話,做過哪些事?”三個簡單的小問題,既可以將文章串起來,又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接著,在學生對文本有所了解之后,我又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套子對別里科夫有什么影響?”最后,我還引導學生討論“你眼中的別里科夫是什么樣子的?”這樣的幾個問題不僅可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且,還能讓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有效的情境促使學生在探究中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進而大大提高語文課堂的學習效率。
三、搭建演講平臺,培養運用能力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是確保語文價值有效展示的重要方面。但是,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將過多的精力放在了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并不看重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導致語文課堂培養出來的學生僅能應對各種難度的試卷,
表達能力以及邏輯能力卻不是很好。因此,在素質教育下,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有意識地搭建演講平臺,要鼓勵學生抓住機會,自主鍛煉,進而逐漸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例如,在學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后,為了讓學生真正懂得感恩,真正明白父母愛的無私,我組織了一場以“親情”為話題的演講活動。又如,平時遇到一些節日,譬如清明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等,或者是對于一些時事話題等我也會組織一些演講活動。
這樣的活動,不但可以打破傳統課堂的沉悶;而且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讓學生在演講活動中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同
時,為寫作水平的提高做好基礎工作。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端正教學觀念,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運用能力。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能力和語文素養,進而,促使語文課堂價值達到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彭玉璋.淺談新課程改革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轉變[J].華章,2011(21).
[2]袁丹丹.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高效課堂[J].新課程:上,2011(03).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