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亮

俄烏雙方早就沒有了使用天然氣中間商的必要,但是這一機制卻持續了多年。這群國家寡頭是烏克蘭真正的權力內閣。
烏克蘭的動蕩時局有著看不見盡頭的裂痕。隨著波羅申科的勝選,這個東歐悲情國度迎來新的治國理政者。但此君與烏克蘭那位前任美女總理季莫申科一樣,同樣出道于(或得益于)天然氣中間商群體。自上世紀九十年代烏克蘭毫無征兆的獲得獨立地位以來,巴卡伊、馬卡羅夫、季莫申科、菲爾塔什等讓烏克蘭的天然氣中間業務完成了多次代際轉換。如今,作為盟友的波羅申科問鼎烏克蘭權力桂冠,深陷奧地利大獄的菲爾塔什也極有可能回國重掌這份肥缺。他會成為烏克蘭最后一位天然氣中間商嗎?
本文為《烏克蘭的天然氣中間商們》下篇。以此文所提供的視角看待這烏國亂世,可知其時局之痛癥與沉珂。
馬卡羅夫的出局
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馬卡羅夫除了同“俄氣”的兩位高管分享了自己“伊特爾”公司的股份,還千方百計地同土庫曼斯坦方面密切關系。他每次去和時任土庫曼斯坦總統的尼亞佐夫見面,都會給他帶去軍刀、貴重裝飾品、貴金屬雕像等一些昂貴禮物。此外,他還讓在土官僚系統中影響巨大的副總統瓦列里·奧特切爾佐夫成為自己的生意伙伴。
1995年11月,“俄氣”同土庫曼斯坦政府簽署協議,成立了“土俄天然氣”公司。該公司將以42美元每千立方米的價格從土方購買天然氣,“伊特爾”負責該交易的供應和結算,隨后由它將天然氣賣至烏克蘭。此舉讓“俄氣”插足至烏土天然氣貿易中,開始扮演轉賣商的角色。只不過,轉賣工作的具體執行由“伊特爾”聯手“俄土天然氣”負責。這使得“俄氣”得以用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來滿足烏克蘭的天然氣需求,從而讓自己有更多的天然氣用來出口至歐洲換取外匯,而自己轉賣者的角色可以保證天然氣過境烏克蘭時的安全并且不被“截留”。
此間一個關鍵點是,“伊特爾”取得了“土俄天然氣”公司5%的股份。從中益發可見“伊特爾”的穩固地位。
顯然,俄土烏三方的這一合作模式將三國利益捆綁在一起,成為一種穩定架構。馬卡羅夫在這里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覷。
可惜,該模式也只持續了2年。2年間,馬卡羅夫也成為烏數得上的富豪,可沒曾想,這看似穩固的模式也遭遇了變局。
1997年,土庫曼斯坦方面突然以不滿現有結算方式為理由終止向“土俄天然氣”公司供氣。當時,“伊特爾”公司還用各種貨物向土庫曼斯坦支付氣款,但貨物價格總會達到其市場價的2-3倍,這開始讓土方不滿。根據2001年《共青團真理報》的報道,尼亞佐夫當時親口對“俄氣”掌舵人維亞希列姆表達了對馬卡羅夫的不滿。1997年,烏從土方僅進口了27億立方米天然氣,但1998年該數字則為零。
維亞希列姆的“俄氣”為此只能從俄其他地區“找氣”,將其輸送至烏,彌補虧空。1997、1998、1999三年,烏通過這種方式分別獲得109、229、232億立方米天然氣。
幾乎在同一時間,“伊特爾”在烏國內也遇到問題。在時任總理的巴維爾·拉扎連科的密令下,烏眾多企業開始大規模拖欠氣款。從1994-1998年,“伊特爾”公司一共被拖欠了15億美元。
顯然,馬卡羅夫在風光了2年后也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一位熟知伊戈爾·馬卡羅夫的友人評價道:“伊戈爾以為他在烏克蘭進口天然氣事業中的地位是無法替代的,但是他失算了。”
繼1997年遭到土庫曼斯坦方面及烏國內的雙重夾擊后,1998年時任總統的庫奇馬簽署命令成立烏克蘭“石油天然氣公司”則又是對馬卡羅夫的更大的打擊。因為,庫奇馬成立這一公司的目的就是為了規范烏克蘭的天然氣進口,避免頻現的亂象。
到了2001年,“伊特爾”被徹底踢出了局。馬卡羅夫如巴卡伊所言,能估清獨聯體天然氣行業的來龍去脈,卻未能及時正確評估普京權力集團在俄羅斯全面掌權可能帶來的影響。隨著普京登上總統權座,“俄氣”管理層也面臨著換血。2001年,普京心腹阿列克謝·米勒入主“俄氣”,首肯“伊特爾”成為“俄氣”伙伴的維亞希列姆去職。維亞切斯拉夫·舍列梅特和亞歷山大·普希金這兩位高管也遭同樣命運,被無奈的馬卡羅夫收留在“伊特爾”任職。
這便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而早在1999年烏“石油天然氣公司”就控制了85%的天然氣進口。庫奇馬成立這家公司時是希望該公司可以像“俄氣”一樣從整體上統領烏克蘭的天然氣工業,直接同“俄氣”對接。值得一提的是,烏“石油天然氣公司”首任總裁恰是被馬卡羅夫斷了財路的伊戈爾·巴卡伊。這成了巴卡伊一次漂亮的“復仇”。
隨著這家大國企的出現,烏天然氣進口局面似乎在朝著擺脫中間商的方向發展。但是,隨后的戲碼卻并未如此發展。
季莫申科匆匆而過
在轉向下一位大中間商菲爾塔什之前,值得將與馬卡羅夫同時代的一位中間商單拿出來講講,那便是后來著名的女政客季莫申科。
正如上文所言,那位只做了一年多總理的拉扎連科下密令不讓烏企業向“伊特爾”繳納氣款。其動機很簡單,他在天然氣進口方面有自己想扶植的人選——時任烏克蘭“統一能源體系”公司的負責人季莫申科。
這位女強人老早就用自己的能力征服了拉扎連科,后者讓她成為了自己經營的政商集團中的核心心腹。而拉扎連科的眼睛當然會盯著烏克蘭最賺錢的買賣——天然氣進口。季莫申科作為拉扎連科集團中天然氣進口領域的主將,自然會得到拉扎連科的力推。
當時,除“俄氣”從土庫曼斯坦轉運的天然氣,他們每年還直接向烏方供應500億立方米天然氣,其中一部分用來沖抵“俄氣”通過烏克蘭對歐出口天然氣的運輸費。在拉扎連科的主導下,包括季莫申科的“統一能源體系”公司、“伊特爾”公司在內的四家公司共同瓜分了這500億立方米,其中季莫申科獨得250億立方米。
拉扎連科顯然想把季莫申科扶持成又一位大中間商。但是他這個總理也只做了1年多。當拉扎連科狼狽地從總理職位上跌落,季莫申科的公司不但立即失去了進口天然氣的那250億立方米“大餅”,還立即遭遇司法調查。其“統一能源體系”公司最終在政敵們的圍剿之下倒閉。1996-1997年,她還是烏克蘭數得著的大富豪之一。但經歷了1997-1999年的剝奪,她連《福布斯》烏克蘭富豪榜前100位都進不去了。
其實,季莫申科在烏天然氣進口史上更多的只是一位過客。但盡管時間過短,這短短的進口業務還是為其帶來了麻煩。由于這筆交易同樣是易貨貿易,季莫申科必須用商品或服務的方式來沖抵氣款。當時“統一能源體系”公司向俄國防部供應了一批建筑材料,用來沖抵氣款。但是,當季莫申科多年后通過“橙色革命”成為總理,這筆交易反倒成為其政敵和俄方對其進行反擊的把柄。他們指責季莫申科在這筆交易中擅自提價謀取不正當利益。
其實,了解了從巴卡伊到馬卡羅夫的易貨貿易,這種所謂提價是廣泛存在的。此中并非肯定這一做法,只是強調用這種方式指控季莫申科,里面大有選擇性執法嫌疑。
菲爾塔什的崛起
謝爾蓋·米勒入主“俄氣”時公開宣布拒絕“伊特爾”作為中間商來提供轉賣服務,“我們完全可以以同樣的條件向烏方供氣,根本用不著通過‘伊特爾”。但盡管如此,“俄氣”還是跟“伊特爾”談了下一步合作的事宜。只不過,馬卡羅夫對“俄氣”提出的33%分成條件難以接受,“低于42%的分成都會讓我非常困難”。最終談判破裂,“俄氣”內部人士認為,馬卡羅夫太短視了。
米勒的表態和庫奇馬成立烏克蘭“石油天然氣公司”的動作都說明俄烏雙方希望今后可以直接向對方供氣。烏克蘭“石油天然氣公司”實際上也是這樣做的,將大部分進口份額都收歸己有。但是,當沒有了中間商,該公司開始被大量欠債,到了2000年,它手中的債權總額已經超過15億美元。中間商存在的邏輯再一次顯現:沒有了中間商主導的易貨貿易,政府再怎么樣也玩不轉。
所以,當2001年烏克蘭政府再次請求在烏俄天然氣貿易中引入中間商時外界也就不感覺奇怪了。此時,烏方已經先同土庫曼斯坦方面達成了協議。面對這一現實,“俄氣”也只能配合。這位中間商便是本文主角德米特里·菲爾塔什以及他的ETG公司。
直到今日,菲爾塔什都一直是烏克蘭政壇非常重要的人物。別看他被奧地利方面抓去,他的政治伙伴克里欽科和波羅申科卻在大選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功。截至筆者本文發稿,菲爾塔什即將被奧地利方面釋放回烏克蘭的消息已經傳遍世界。菲爾塔什早就放出話來,如果波羅申科在大選中獲勝,那么自己將作為一位重要的中間人與俄方進行接觸。他強調,自己與普京重要心腹羅滕伯格的關系非常緊密。眼下,他即將被釋放的消息、波羅申科的獲勝都在印證著他說的話。
顯然,同樣是中間商,菲爾塔什要比巴卡伊和馬卡羅夫成功多了。而早在他作為天然氣進口中間商時,他就表現出了一些預示著他日后可以取得更大成功的素質。比如,2001年與“俄氣”談判時,他同意了38%的分成,而非像馬卡羅夫一樣要求42%往上。2002年,失去了中間商身份的馬卡羅夫邀請從自己手里搶走生意的菲爾塔什一敘。在烏克蘭政治中,暗殺、綁架及各種方式的暗黑手段層出不窮,周遭人都勸菲爾塔什不要前往。但菲爾塔什最終還是決定赴約,馬卡羅夫在一眾保鏢的保護下同只身赴約的菲爾塔什吃了一頓愉快的午飯。在飯桌上,馬卡羅夫對菲爾塔什發誓,一定會拿回自己的生意。當然,這只能是他良好的愿望。
作為中間商,菲爾塔什只是把馬卡羅夫營建的三國天然氣進出口架構復制了一下,但是他卻取得了巴卡伊和馬卡羅夫從未取得過的成功——將“俄氣”的天然氣出口到歐洲。馬卡羅夫曾游說“俄氣”很長時間,卻從未被首肯。菲爾塔什最終做到了這一點。
作為一位寡頭,菲爾塔什有著較為靈敏的政治閱讀能力,無論是庫奇馬時代還是“橙色革命”之后,他都能在政治斗爭中押對寶,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比如,“橙色革命”中他押寶尤先科,而本次“二月革命”中他卻成為革命群體的資助人。本次革命的結果再次證明了他的正確。
從2001年至2009年,菲爾塔什一直穩居中間商角色,直至俄烏雙方簽署《哈爾科夫協議》,正式告別了中間商機制。
實際上,俄烏雙方早就沒有了使用中間商的必要,但是這一機制卻持續了多年。外界當然對此有許多猜測,這也是外界猜測美國人對被捕的菲爾塔什感興趣的原因。而且,直到現在菲爾塔什還在從“俄氣”低價拿氣,轉賣牟利。這里面當然會有一些外界感興趣的秘密。
菲爾塔什如果真的獲釋,那將是俄美協調的一個成果,因為菲爾塔什早已是俄方也極為接受的一個人物。此人成為中間商時代的最后一位代表,倒也具有相當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