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文秀
摘 要:以《小魚的夢》一課的教學為例,先設計了一種教學方案,試教后,聽取其他教師的意見進行調整,并在其他班級進行授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深刻體會到了磨課對教師自身專業成長的重要幫助。
關鍵詞:磨課;專業素養;集體智慧;教學經驗
校本教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沃土,是學校提升辦學品質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開學伊始,為推進教學交流、滲透生本理念、改革課堂教學,我校同級教師的送教課再次拉開了帷幕。這次學校改革了送教課的形式,由以前的“一課五教”變為“一課兩教”。改革后,不僅減輕了教師的負擔,而且追求課堂教學質量,切實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在本次活動中,我們不僅欣賞了執教者風格迥異的教學魅力,學到了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在自己上課的過程中,深刻地體驗到了磨課對教師自身專業成長的重要幫助。
我選的送教課是《小魚的夢》,這是一篇語言清新優美、充滿童趣的兒歌。我深知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識字教學,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本著這種思想,我精心設計了四大環節:(1)激趣導入,一開始出現“夢”字,滲透識字教學;接著引導孩子說一說自己做過的各種奇奇怪怪的夢,學生對這個話題都特別感興趣,并給“夢”字組詞。(2)自主識字,這是本課的重點,由于這首兒歌要求學生認識的字比較多,所以在識字環節上,我采用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以隨文識字為主,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3)讀中感悟,語文課堂要堅持以讀為本,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在培養學生想象力方面,我設計了“小魚會夢見什么呢?”這一問題。(4)寫字教學,低年級的學生學會將生字規范、工整、美觀地寫進田字格中非常關鍵,是最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學寫字,重點教會孩子讀帖。讀帖,也就是讀懂田字格,仔細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筆畫和結構,鞏固地記憶字形。在看清字形后,還要細致觀察每個字的關鍵筆畫的占位、起筆、收筆的位置、運筆的過程。在完成以上環節后,便指導學生描一描范字,并寫一寫。引導學生仿寫時,要求注意力集中,看準田字格,不隨便下筆。一旦下筆,力求一次就把字寫正確、寫端正、寫整潔。當寫好一個字后,隨時和范字作比較,加以改進。
我設計完后抱著一種試驗的心態先給本班學生試教。由于對每個學生都了如指掌,學生也非常熟悉我的教學風格,師生配合還算默契。但是,我的試驗有一些遺憾,下課時,沒有按預想的完成所有的教學環節。“寫字”環節還剩下一個“做”字沒寫,最后“情感升華”環節聽歌曲《小魚的夢》也沒有完成。課后我向同級的幾位教師虛心請教,他們真誠地提出了建議,我的課的亮點是識字教學扎實細致,缺點是時間安排不合理,前半節課費時多,后半節課又趕時間,有種前松后緊的感覺,寫字教學生字筆順也沒有指導學生書寫,所以有幾個學生寫字時筆順錯亂。在同事的幫助下,我很快理清了思路,不再盲目地追求面面俱到,追求形式花哨,而是根據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重新改進教學方案,刪繁就簡,突出重點,為識字寫字環節預留出充足的時間。
方案調整好后,我開始為其他班送教課做精心準備。先從重要的幾個點做了預設,在下一個班中可能會遇到哪些新問題,針對出現的這些新問題,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從探究環節到練習設計再到學生評價都進行了改進。當我的送教課結束后,同級教師都說上得比較成功。缺點就是駕馭陌生班級學生的能力還要提高。從我的經歷來看,好課的確是“磨”出來的,它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
磨課是集體智慧的閃現。送教活動讓教師團結到了一起,課前課后,大家都要細致地分析問題,尋求對策,思想水平不斷得到提升。備課越來越細,對教材重難點的把握越來越準確,課堂效果日趨明顯。每一節課別人會給予你畫龍點睛的評價,同時,聽其他教師的課時會學到更多的教學藝術,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在這次同級教師的交流活動中,我看到了甘老師上課時有始有終的老練,課堂應變的沉穩;康老師對學生所做的評價性語言在我聽來如沐春風;聽陳老師的課,讓我領略到了課堂的美好氛圍,閃亮的導入、恰當的引領將學生牢牢吸引到了學習中來;毛老師親切和藹的教態、抑揚頓挫的語調、對學生積極向上的鼓勵,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磨課也是一種教學經驗的積累。一堂課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與不同的學生來分享,感覺是有所不同的,所以我們的教學是變化不定的。面對這種變化,我們教師不僅要備教案,還要備學生。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特點、風格,有的班級學生活躍、有的班級學生乖巧、有的班級收放自如、有的班級氣氛沉悶......教師只有深入了解了各班的具體情況,才能在我們精心準備的教案上自由發揮。例如,一個重點的突破,在思維活躍的班級可采用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討的方式,在不太活躍的班級則采用教師半扶半放,師生合作的方式。
所以,經驗的積累就顯得至關重要。同一節課在本班上的經驗加上在另外一個班上的經驗,已經不是單純的1+1=2這么簡單的計算題了。它是一種滾雪球的效應,讓教師的收獲越來越多。
“磨”課更是一種反思。我們經歷了教學、反思、再設計、再教學、再反思的艱辛過程。在這樣的反復打磨中,我們的送教課最終就會綻放異彩,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注:本文是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規劃課題《小學語文教師提高專業素養的途徑與方法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
編輯 劉青梅
聲 明
《新課程》雜志社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成立的正規出版單位。從2008年1月開始,凡是我社編輯發行的所有正式出版刊物,均在新課程網站予以公布,內容包括文章名稱、作者單位地址和姓名,如在本網站查閱不到,而以“新課程”名義出版的出版物,均屬非法出版物,我社保留對當事人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同時真誠歡迎廣大讀者投訴舉報。
舉報電話:135463839100351-4061938
網 址:http://www.chinaxinkeche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