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學位論文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培養

2014-07-25 23:02:04周國鵑

摘要: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是一個新生事物。通過對S大學漢碩學位論文的考察與分析,梳理其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師資隊伍、課程設置及質量保障體系等諸方面提出提升漢碩培養質量的建議。

關鍵詞:學位論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4-0087-03

學位論文是學位授予制度的產物,是相關研究人員為獲得不同級別學位候選資格、專業資格而提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結論的書面報告。學位論文是論文撰寫者知識結構和學術水平的直觀反映,也是學校培養質量的一種外在顯現。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招生至今只有短短的五六年時間,在培養方案設計、教學模式運轉、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還有諸多需要探討的問題。通過學生的學位論文來考察漢教專業碩士的培養質量,是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培養現狀

為推進漢語國際化可持續發展,加強國際漢語師資隊伍建設,國務院學位辦設置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并從2007年開始在部分院校開展招生培養工作。《關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的說明》(2007)中提到①:“目前,我國的學科設置和漢語國際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無法滿足漢語國際推廣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一是缺乏獨立的對外漢語學科;二是人才培養模式缺乏針對性?,F有的培養模式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對外語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對第二語言教學實踐技能訓練不足……”因此,分析認為,設置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是滿足海外漢語教師巨大需求的必要舉措,也是解決漢語國際推廣師資培養的一個有效途徑,其核心是培養學生具備熟練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技能和漢文化傳播能力[1]。但從畢業學生的學位論文來看,無論是2007年開始招收的在職研究生還是2009年開始招收的全日制中國研究生和外國留學生,其第二語言教學技能或漢文化傳播能力距《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的要求尚有不小的距離。如何縮小這些距離?本文通過對J省S大學漢碩學位論文的分析,來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特點與現狀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招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既招收中國學生,也招收外國留學生。招收的中國學生一般為學士學位獲得者,對本科專業沒有特別的要求;招收的外國留學生要求具有漢語言及人文社科類本科以上(含)學歷,具有較高的漢語水平和較豐富的中華文化知識。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經歷使他們在感性上比中國學生更清楚對外漢語教學的諸多規律,在課程學習和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有很強的國別意識。而中國學生來源復雜,各種背景的都有,加之S大學所招收的均為全日制培養對象,所有學生基本上沒有從教經歷,也缺乏漢語言和中國文化方面的知識,以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的知識或體會。加上中外學生在S大學是分開培養的,中國學生大部分由中文系教師在指導,留學生基本上由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師指導,這些最終導致中國學生和外國學生在學位論文的撰寫上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傾向,外國學生的論文更符合《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撰寫指導性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指導性意見》)的要求。

本文旨在結合中外學生不同的學習背景及培養方式,通過對兩部分論文的比較分析,探究漢碩培養中的缺失,為培養工作的進一步完善提出建議。在本文的寫作過程中,除了對論文文本進行分析外,也利用筆者的教學管理者及指導教師身份對部分學生和教師進行了訪談式調查。

三、漢語國際教育學業碩士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2009年至2012年6月,S大學共有46名中國漢碩研究生和54名外國漢碩研究生畢業。本文通過文本分析,對這100篇學位論文進行了分類。分類依據《指導性意見》分為:調研報告、教學實驗報告、案例分析、教學設計和專題研究。在專題研究一類,又根據論文實際,分出漢語本體、中外語言對比、教學、文化、漢語習得、教材、測試等幾個具體小類,并對某些小類有進一步的細分。

根據《指導性意見》,最能體現漢碩學位論文實踐性的應是采用調研報告、教學實驗報告、案例分析、教學設計等形式完成的畢業論文。通過分類可以看出,中國學生只有4人寫了相關論文,占比8.7%,而外國學生的這一比例是42.6%。在專題研究中,漢語本體的比例,中國學生17.4%,外國學生5.6%;而中外語言的對比,中國學生8.7%,外國學生18.5%,這是各自優勢的體現。在教學研究這一類,中國學生的為40%,外國學生為24%;文化研究中國學生19.6%,外國學生只有3.7%。其他研究中外學生比例相差不大。從論文分類可以看出,外國學生學位論文的實踐性要遠遠高于中國學生。

具體到論文內容可以進一步看出,中國學生的論文缺乏實踐性還表現在選題大而空,缺少針對性上。如《關于韓國學生在中國習得漢語情況的報告》、《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教學研究》、《對外漢語課堂趣味性教學研究》等,要么題目很大,但實際涉及范圍很小,要么過于寬泛,屬于宏觀研究范疇。再如《論現代漢語中詞語的超常搭配及對外漢語教學》、《留學生成語使用偏誤分析》、《現代年輕女性社交稱謂語研究及其對外漢語教學》等,可以明顯看出作者缺少對留學生學習漢語情況的了解,也就無法發現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真正問題,因而論文缺少針對性。還有一些論文貌似具有實踐性、針對性,如《關于存現句的教學設計》、《漢語條件復句的教學設計》、《中華狗文化的對外漢語教學策略研究》等,但細看文中設計或策略可以發現,這些東西明顯不合時宜,不是真正實踐的提煉[2]。

反觀留學生論文,其實踐性、針對性要明顯高于中國學生,如《無錫韓國人學校教學調查》、《中韓近音詞對比及其對韓教學方案》、《越南學生漢語語音偏誤分析》、《怎么教“了”——針對將漢語作為外語的日本學生》、《對法漢語同義詞課堂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等。當然,留學生論文也有其不盡如人意處,主要是失于經驗論,自我學習漢語的經驗色彩過重,專業性、學術性單薄,只描述“是什么”,不回答“為什么”,往往只是一種感性的學習、工作總結。

實踐性可以說是專業碩士培養的靈魂所在,是其區別于學術型碩士最主要的特征?!度罩茲h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2009)(以下簡稱《培養方案》)明確提出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熟練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技能和良好的文化傳播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適應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勝任多種教學任務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國際化專門人才”,其中提到的“技能、能力、應用型”等,均需通過大量的實踐才能獲得。而實踐性在漢碩培養中尤為重要的一個原因還在于學生來源。在招生對象上,漢碩主要招收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是在職攻讀的,也大多沒有從教經驗。這與其他專業的教育碩士不同,其招生對象一般為具有三年以上第一線教學經歷的基礎教育的專任教師和管理人員,這些學生不僅有相關的專業知識,更有教學的現實經歷。對這些學生的培養,主要是通過專業知識的傳授使其教學、管理能力得到更高層次的提升,是一種職業提升培養。而漢碩學生,由于普遍缺乏職業經歷,其在學應是一種職前培養。這一特點決定了漢碩培養更應該像職業學校那樣,要把實踐放在學生培養極其突出的位置,要有全程教學實踐的培養意識。但是目前對于這個問題,任課教師和學生多數不是很清楚,或者不是很在意,導致不論是在培養方案設計、培養計劃制訂、課堂教學形式還是在論文選題與寫作過程中,都比較含糊。漢教碩士作為專業學位,盡管是以漢語言、中國文化等方面的知識為依托,但其主要培養應用型人才,決定了教育碩士培養模式要突出實踐性,課程要強調案例教學。但是,考察學校的課程設置及授課內容,理論講述與案例分析的比例嚴重失調。出現這樣的問題,一是碩士專業學位在國內的高校教育中是個新生事物,目前的教師隊伍基本由一直擔任學術型學位的授課教師和導師組成。教師習慣于灌輸式的課堂教學和理論講解,加之多數教師缺乏對外漢語教學的方法和經驗,使得漢碩培養質量難以達到客觀要求。二是教學資源的欠缺。實踐課程強調案例教學,需要大量的案例作為教學資源支撐課堂教學,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學校所擁有的教學案例,尤其是國外漢語課堂教學案例極其貧乏。三是實踐環節疏于管理。盡管培養單位在培養方案中都設計了實踐教學環節,在教學運行過程中也設置并執行了一系列實踐、實習等課程,但是教學效果如何評估,學生實習如何管理,卻往往沒有明確的規定。

四、提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培養質量的建議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漢碩培養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實踐性不夠。加強培養的實踐性,我們應該從觀點、師資隊伍建設、課程設置及質量保障等幾個方面來下功夫。

漢碩培養缺乏實踐性,最根本的是一個觀念問題。專業碩士是培養高層次的職業人才,但在人們既有的認知中,“學位”是對人們在某一知識領域所達到的知識專門化、系統化和創造性程度的確認。學位和社會職業生活沒有必然的、內在的和直接的關聯。甚至一提到職業性,往往認為應該是一種低于大學教育的培訓。盡管管理部門和學術界反復強調專業學位與學術型學位同等重要,同等規格,但是要想短期內在全社會尤其是知識界改變這種長期形成的學位觀念是不容易的。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在培養過程中無可避免地遭受著和其他專業碩士同樣的“歧視”。而這種“歧視”給漢碩培養帶來的不良后果,要遠大于其他專業教育碩士。前已述及,其他專業的教育碩士培養是一種職業提升,培養單位對學術的重視雖然會削弱其實踐性,但也可能有助于有實踐經驗的學生提升理論修養。而漢碩的招生對象決定了其培養過程是一種職前教育,學生對本職業的認知和實踐都要在兩年的時間內完成。這種培養要求決定了漢碩培養首先應該是一種職業培訓,在此基礎上才能來談專門知識、理論提升。因此在當前的漢碩培養中,各高校一定要改變既有的“學位”觀念,從現實出發,正確認識漢碩專業學位的職業性和特殊性。有了思想觀念的轉變,才可能在培養方式上有別于其他學位,真正從職業培養的角度去制定培養方案,完善、落實各項配套保障體系。

主管部門可以考慮放寬漢碩指導教師聘任條件。專業碩士培養應實行研究型教師與教學型教師聯合教學的教師指導體制,形成大學學術型教師和各級學院機構教學型教師與學生多方合作、多向互動的學習網絡[3]。目前國內其他的教育專業碩士培養隊伍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大學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導師,一是有高級職稱的中學教師及管理者。但目前的對外漢語教學機構大多在高校,對外漢語教學方面的教師由于學科所限,在高校統一的職稱評聘體系下很難評上高級職稱,這導致漢碩的培養任務主要由不了解對外漢語教學的語言學及中國文學等方向的教師所承擔,而一大批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對外漢語教師卻被排除在外。如能結合對外漢語教學實際,制定一個有別于其他專業碩導的聘任標準,如規定任教多少年以上,有多少時間的海外教學經歷,有幾篇跟對外漢語教學相關的論文的教師可以被聘為指導教師,則可以使我們的培養隊伍更具專業性和實踐性。這樣的教師組合在滿足相應的理論需要與指導的同時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現學術化傾向,另一方面也將可以實現以實踐性為核心。

在課程設置及教學資源上。一些理論課可以適當壓縮課時。如“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作為學位核心課程,一般規定授課時數為72課時,但實際上這門課的部分內容學生在準備入學考試時已學習過,另外有些內容跟拓展課程重合,因此可考慮減至36課時。同時應適當增加案例觀摩課等實踐課的課時,但大多數學校案例缺乏,尤其是國外漢語課堂教學案例。建議國家漢辦牽頭建立案例庫,以無償或有償的形式對相關學校開放。

對于同時招收中國學生和外國留學生的學校,考慮到外國學生的漢語水平,可適當增加一些漢語言和中國文化知識方面的課程,有些理論課程,也是分開授課為好。而有些拓展課程,如案例觀摩及偏誤分析等,中外學生一起上課,來自不同國家學生的學習教學經歷可以豐富漢語教學的國別差異,避免中國學生一提中外差別就是中英差別;同時中國學生也可以幫助留學生深入分析漢語的一些特點,提高他們的理論分析水平。

在實踐環節,培養單位對教學效果和學生實習要有明確的評價標準,不能流于形式。其次,可以在對學生的畢業要求中凸顯實踐性。這主要體現在對畢業論文的要求上。一是從論文選題開始,嚴把實踐關。實踐是最富個性和特殊性的,只有通過認真實踐,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來選題,才可以發現真問題,進行真研究,不具備實踐性的選題應在開題時堅決予以否決。二是可以規定學習者在課題學習、實習過程中撰寫的相關的有質量的實習報告或課題設計均可視同畢業論文[4]。

總之,培養院校應充分考慮漢語國際教育的特殊性,緊扣專業碩士培養的實踐性要求,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建設師資隊伍、設置培養方案、完善質量管理。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的現實出路?!杜囵B方案》明確指出,設立漢碩專業學位是為了解決漢語國際推廣的師資培養問題,教指委專家也在不同場合多次申明,我們的漢碩研究生培養應該面向海外漢語教學,特別是美國的中小學漢語教學。但現實的情況并沒有這么簡單。雖然國外對漢語教師的需求量很大,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大量的漢碩研究生并不能順利去海外實習,更不用說扎根海外傳播中華文化。大量的學生,最后還是會服務于國內的對外漢語教學。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我們在制定培養方案時,一方面要盡量落實《培養方案》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結合學生來源、本校師資及地方經濟發展諸方面的因素,綜合考量,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制定獨具個性的培養方案。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學校資源,發揮學生積極性,培養出真正合格的漢教專業碩士。

注釋:

①方案及指導性意見文本或見于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處《工作通訊》第1期(2008)、第2期(2009),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監制;或另見秘書處發布的其他會議材料。

參考文獻:

[1]李泉.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原則與實施重點探討[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0,(3).

[2]楊啟亮.偏失與合適: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論文選題[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5,(8).

[3]廖湘陽.非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教育發展的路徑與重點[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2).

[4]高亞杰,饒叢滿.日本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現狀與特色[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6).

收稿日期:2013-07-19

作者簡介:周國鵑(1971—),女,江蘇丹陽人,蘇州大學文學院講師,蘇州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漢語國際教育研究。

四、提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培養質量的建議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漢碩培養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實踐性不夠。加強培養的實踐性,我們應該從觀點、師資隊伍建設、課程設置及質量保障等幾個方面來下功夫。

漢碩培養缺乏實踐性,最根本的是一個觀念問題。專業碩士是培養高層次的職業人才,但在人們既有的認知中,“學位”是對人們在某一知識領域所達到的知識專門化、系統化和創造性程度的確認。學位和社會職業生活沒有必然的、內在的和直接的關聯。甚至一提到職業性,往往認為應該是一種低于大學教育的培訓。盡管管理部門和學術界反復強調專業學位與學術型學位同等重要,同等規格,但是要想短期內在全社會尤其是知識界改變這種長期形成的學位觀念是不容易的。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在培養過程中無可避免地遭受著和其他專業碩士同樣的“歧視”。而這種“歧視”給漢碩培養帶來的不良后果,要遠大于其他專業教育碩士。前已述及,其他專業的教育碩士培養是一種職業提升,培養單位對學術的重視雖然會削弱其實踐性,但也可能有助于有實踐經驗的學生提升理論修養。而漢碩的招生對象決定了其培養過程是一種職前教育,學生對本職業的認知和實踐都要在兩年的時間內完成。這種培養要求決定了漢碩培養首先應該是一種職業培訓,在此基礎上才能來談專門知識、理論提升。因此在當前的漢碩培養中,各高校一定要改變既有的“學位”觀念,從現實出發,正確認識漢碩專業學位的職業性和特殊性。有了思想觀念的轉變,才可能在培養方式上有別于其他學位,真正從職業培養的角度去制定培養方案,完善、落實各項配套保障體系。

主管部門可以考慮放寬漢碩指導教師聘任條件。專業碩士培養應實行研究型教師與教學型教師聯合教學的教師指導體制,形成大學學術型教師和各級學院機構教學型教師與學生多方合作、多向互動的學習網絡[3]。目前國內其他的教育專業碩士培養隊伍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大學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導師,一是有高級職稱的中學教師及管理者。但目前的對外漢語教學機構大多在高校,對外漢語教學方面的教師由于學科所限,在高校統一的職稱評聘體系下很難評上高級職稱,這導致漢碩的培養任務主要由不了解對外漢語教學的語言學及中國文學等方向的教師所承擔,而一大批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對外漢語教師卻被排除在外。如能結合對外漢語教學實際,制定一個有別于其他專業碩導的聘任標準,如規定任教多少年以上,有多少時間的海外教學經歷,有幾篇跟對外漢語教學相關的論文的教師可以被聘為指導教師,則可以使我們的培養隊伍更具專業性和實踐性。這樣的教師組合在滿足相應的理論需要與指導的同時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現學術化傾向,另一方面也將可以實現以實踐性為核心。

在課程設置及教學資源上。一些理論課可以適當壓縮課時。如“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作為學位核心課程,一般規定授課時數為72課時,但實際上這門課的部分內容學生在準備入學考試時已學習過,另外有些內容跟拓展課程重合,因此可考慮減至36課時。同時應適當增加案例觀摩課等實踐課的課時,但大多數學校案例缺乏,尤其是國外漢語課堂教學案例。建議國家漢辦牽頭建立案例庫,以無償或有償的形式對相關學校開放。

對于同時招收中國學生和外國留學生的學校,考慮到外國學生的漢語水平,可適當增加一些漢語言和中國文化知識方面的課程,有些理論課程,也是分開授課為好。而有些拓展課程,如案例觀摩及偏誤分析等,中外學生一起上課,來自不同國家學生的學習教學經歷可以豐富漢語教學的國別差異,避免中國學生一提中外差別就是中英差別;同時中國學生也可以幫助留學生深入分析漢語的一些特點,提高他們的理論分析水平。

在實踐環節,培養單位對教學效果和學生實習要有明確的評價標準,不能流于形式。其次,可以在對學生的畢業要求中凸顯實踐性。這主要體現在對畢業論文的要求上。一是從論文選題開始,嚴把實踐關。實踐是最富個性和特殊性的,只有通過認真實踐,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來選題,才可以發現真問題,進行真研究,不具備實踐性的選題應在開題時堅決予以否決。二是可以規定學習者在課題學習、實習過程中撰寫的相關的有質量的實習報告或課題設計均可視同畢業論文[4]。

總之,培養院校應充分考慮漢語國際教育的特殊性,緊扣專業碩士培養的實踐性要求,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建設師資隊伍、設置培養方案、完善質量管理。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的現實出路?!杜囵B方案》明確指出,設立漢碩專業學位是為了解決漢語國際推廣的師資培養問題,教指委專家也在不同場合多次申明,我們的漢碩研究生培養應該面向海外漢語教學,特別是美國的中小學漢語教學。但現實的情況并沒有這么簡單。雖然國外對漢語教師的需求量很大,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大量的漢碩研究生并不能順利去海外實習,更不用說扎根海外傳播中華文化。大量的學生,最后還是會服務于國內的對外漢語教學。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我們在制定培養方案時,一方面要盡量落實《培養方案》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結合學生來源、本校師資及地方經濟發展諸方面的因素,綜合考量,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制定獨具個性的培養方案。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學校資源,發揮學生積極性,培養出真正合格的漢教專業碩士。

注釋:

①方案及指導性意見文本或見于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處《工作通訊》第1期(2008)、第2期(2009),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監制;或另見秘書處發布的其他會議材料。

參考文獻:

[1]李泉.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原則與實施重點探討[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0,(3).

[2]楊啟亮.偏失與合適: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論文選題[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5,(8).

[3]廖湘陽.非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教育發展的路徑與重點[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2).

[4]高亞杰,饒叢滿.日本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現狀與特色[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6).

收稿日期:2013-07-19

作者簡介:周國鵑(1971—),女,江蘇丹陽人,蘇州大學文學院講師,蘇州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漢語國際教育研究。

四、提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培養質量的建議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漢碩培養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實踐性不夠。加強培養的實踐性,我們應該從觀點、師資隊伍建設、課程設置及質量保障等幾個方面來下功夫。

漢碩培養缺乏實踐性,最根本的是一個觀念問題。專業碩士是培養高層次的職業人才,但在人們既有的認知中,“學位”是對人們在某一知識領域所達到的知識專門化、系統化和創造性程度的確認。學位和社會職業生活沒有必然的、內在的和直接的關聯。甚至一提到職業性,往往認為應該是一種低于大學教育的培訓。盡管管理部門和學術界反復強調專業學位與學術型學位同等重要,同等規格,但是要想短期內在全社會尤其是知識界改變這種長期形成的學位觀念是不容易的。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在培養過程中無可避免地遭受著和其他專業碩士同樣的“歧視”。而這種“歧視”給漢碩培養帶來的不良后果,要遠大于其他專業教育碩士。前已述及,其他專業的教育碩士培養是一種職業提升,培養單位對學術的重視雖然會削弱其實踐性,但也可能有助于有實踐經驗的學生提升理論修養。而漢碩的招生對象決定了其培養過程是一種職前教育,學生對本職業的認知和實踐都要在兩年的時間內完成。這種培養要求決定了漢碩培養首先應該是一種職業培訓,在此基礎上才能來談專門知識、理論提升。因此在當前的漢碩培養中,各高校一定要改變既有的“學位”觀念,從現實出發,正確認識漢碩專業學位的職業性和特殊性。有了思想觀念的轉變,才可能在培養方式上有別于其他學位,真正從職業培養的角度去制定培養方案,完善、落實各項配套保障體系。

主管部門可以考慮放寬漢碩指導教師聘任條件。專業碩士培養應實行研究型教師與教學型教師聯合教學的教師指導體制,形成大學學術型教師和各級學院機構教學型教師與學生多方合作、多向互動的學習網絡[3]。目前國內其他的教育專業碩士培養隊伍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大學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導師,一是有高級職稱的中學教師及管理者。但目前的對外漢語教學機構大多在高校,對外漢語教學方面的教師由于學科所限,在高校統一的職稱評聘體系下很難評上高級職稱,這導致漢碩的培養任務主要由不了解對外漢語教學的語言學及中國文學等方向的教師所承擔,而一大批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對外漢語教師卻被排除在外。如能結合對外漢語教學實際,制定一個有別于其他專業碩導的聘任標準,如規定任教多少年以上,有多少時間的海外教學經歷,有幾篇跟對外漢語教學相關的論文的教師可以被聘為指導教師,則可以使我們的培養隊伍更具專業性和實踐性。這樣的教師組合在滿足相應的理論需要與指導的同時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現學術化傾向,另一方面也將可以實現以實踐性為核心。

在課程設置及教學資源上。一些理論課可以適當壓縮課時。如“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作為學位核心課程,一般規定授課時數為72課時,但實際上這門課的部分內容學生在準備入學考試時已學習過,另外有些內容跟拓展課程重合,因此可考慮減至36課時。同時應適當增加案例觀摩課等實踐課的課時,但大多數學校案例缺乏,尤其是國外漢語課堂教學案例。建議國家漢辦牽頭建立案例庫,以無償或有償的形式對相關學校開放。

對于同時招收中國學生和外國留學生的學校,考慮到外國學生的漢語水平,可適當增加一些漢語言和中國文化知識方面的課程,有些理論課程,也是分開授課為好。而有些拓展課程,如案例觀摩及偏誤分析等,中外學生一起上課,來自不同國家學生的學習教學經歷可以豐富漢語教學的國別差異,避免中國學生一提中外差別就是中英差別;同時中國學生也可以幫助留學生深入分析漢語的一些特點,提高他們的理論分析水平。

在實踐環節,培養單位對教學效果和學生實習要有明確的評價標準,不能流于形式。其次,可以在對學生的畢業要求中凸顯實踐性。這主要體現在對畢業論文的要求上。一是從論文選題開始,嚴把實踐關。實踐是最富個性和特殊性的,只有通過認真實踐,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來選題,才可以發現真問題,進行真研究,不具備實踐性的選題應在開題時堅決予以否決。二是可以規定學習者在課題學習、實習過程中撰寫的相關的有質量的實習報告或課題設計均可視同畢業論文[4]。

總之,培養院校應充分考慮漢語國際教育的特殊性,緊扣專業碩士培養的實踐性要求,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建設師資隊伍、設置培養方案、完善質量管理。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的現實出路。《培養方案》明確指出,設立漢碩專業學位是為了解決漢語國際推廣的師資培養問題,教指委專家也在不同場合多次申明,我們的漢碩研究生培養應該面向海外漢語教學,特別是美國的中小學漢語教學。但現實的情況并沒有這么簡單。雖然國外對漢語教師的需求量很大,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大量的漢碩研究生并不能順利去海外實習,更不用說扎根海外傳播中華文化。大量的學生,最后還是會服務于國內的對外漢語教學。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我們在制定培養方案時,一方面要盡量落實《培養方案》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結合學生來源、本校師資及地方經濟發展諸方面的因素,綜合考量,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制定獨具個性的培養方案。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學校資源,發揮學生積極性,培養出真正合格的漢教專業碩士。

注釋:

①方案及指導性意見文本或見于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處《工作通訊》第1期(2008)、第2期(2009),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監制;或另見秘書處發布的其他會議材料。

參考文獻:

[1]李泉.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原則與實施重點探討[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0,(3).

[2]楊啟亮.偏失與合適: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論文選題[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5,(8).

[3]廖湘陽.非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教育發展的路徑與重點[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2).

[4]高亞杰,饒叢滿.日本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現狀與特色[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6).

收稿日期:2013-07-19

作者簡介:周國鵑(1971—),女,江蘇丹陽人,蘇州大學文學院講師,蘇州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漢語國際教育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小视频|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亚洲AV无码久久天堂| 午夜精品影院| 不卡午夜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欧美色图久久| a色毛片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国产一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一区| 操操操综合网|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 丝袜亚洲综合|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亚洲一级毛片|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欧美亚洲香蕉|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va| 日韩视频免费|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Aⅴ|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色噜噜久久| 狠狠色综合网|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 一级在线毛片| 免费毛片在线|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在线看AV天堂| 看国产毛片| 不卡视频国产| 国内精品小视频在线| 高清乱码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毛片| 色播五月婷婷|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床戏一区|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亚洲最新在线|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成年人福利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国产精品美乳|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999精品在线视频|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午夜精品|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广东一级毛片|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国产91高清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夜夜拍夜夜爽|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免费看美女毛片|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