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憲芬
摘 要:對話作為一種時代精神,已為人們所提倡和推崇。對話教學理論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之一。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也曾說過,教學就其本質而言,是交往的過程,是對話的活動,是師生通過對話在交往與溝通中共同創意的過程。所以一定要摒棄那些沉悶的、乏味的、特別黯淡無光的課堂教學方式。在當前這種改革的大潮流下痛定思痛,做出一些有效的舉措。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營造富有藝術的課堂對話氛圍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為此需要做到以下兩點:一定要在課下做足了準備;課堂對話一定要風趣幽默而不失大雅。
關鍵詞:課下準備;課堂幽默;課堂對話
一、每一位老師一定要在課下做好充足的準備
俗話說得好不做無準備的戰,給學生上課亦如此,只有在課下備好了課,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我們上課才能夠更加從容,才不會把本課堂的重點落下,才能以一種好的方式傳授學生知識,讓他們更加輕松地記住。我曾經聽一些家長反映,一些老師上課上到一半突然卡殼了,講不下去了,說大了這種情況叫做教學事故。歸根結底就是課下備課不充分。我這里說的課下做好充足的準備除了上面說的這一點之外還有更深的含義。下面我以一個例子來闡述這一點。
假如下節課所上的內容是教學生認識一些圖形的區別。
案例《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教師提問:“長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1:“相同點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生2:“不同點是長方形的上下兩條邊、左右兩條邊分別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師:“像上下兩條邊和左右兩條邊,是相對的邊,我們稱之為對邊。也就是說長方形的兩組對邊分別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教師提問:“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生:“相同點是它們的對邊分別相等,不同點是平行四邊形的四個角都不是直角,而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
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應該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點,每個知識點應該引導學生探究到什么程度,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來教,這是每位老師在教學之前應該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問題。這節課上僅僅讓學生領悟到這三種圖形都是四邊形、它們各自的特點和它們之間的異同點是不夠的,它們之間的關系也很重要。教師接下來還應該問: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探究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也就是正方形包含在長方形中。教師也要問: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有什么關系?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把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放在一起認識,而不把長方形、三角形和圓放在一起認識?要讓學生感悟到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有包含關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它們又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教師還可以畫一個示意圖加以輔助說明。教師只有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教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才能使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這樣的知識才是嚴密和科學的。
這樣學生才會一直跟著你的思路走,對你所要講的內容充滿好奇,同時也為營造富有藝術的課堂對話氛圍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課堂對話一定要幽默風趣
所謂幽默,就是詼諧有趣而意味深遠。幽默是一種方法,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智慧。對小學生而言,數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倘若能將幽默引進小學數學課堂,則能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它不僅可以激發興趣,加深理解,幫助記憶,而且能夠啟迪思維,催生智慧,提高素養。因此,我們每個數學教師,應當大膽地、熱情地讓幽默走進小學數學課堂。
要讓幽默走進小學數學課堂,關鍵是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捕捉數學與事物、與文化的聯系,巧妙地運用修辭、情境、故事及語言、動作、表情等多種有趣、可笑的手段,直觀、形象地描述和揭示數學概念和原理,使學生既能享受學習的樂趣,又能頓悟深遠的道理。
夸張法——例如,教學多位數認識,我夸張地說:“只要上帝給我0~9這十個數字,我就能創造世界上的一切數。”這一句夸口,不僅逗出了全班學生的笑聲,而且使學生預見到數的千變萬化,激勵學生大膽運用數字組成其他的數。
兒歌法——例如,教學生記憶乘法口訣,老師可以編一些風趣的兒歌讓學生更加容易地去記憶。
比喻法——例如,為了讓學生了解、記憶0在四則運算中的作用,教學時可以這樣打比方:0遇加、減號,就像碰上水泡,魚兒不會有變化。0遇乘號,就像碰上炸彈,原來一切都完了。用“水泡”“炸彈”生動形象地比喻,深入淺出地說明0在不同運算中的計算結果,學生既感興趣,又能深刻理解,牢固記憶。
以上是本人在教學中常用的一些方法,各位老師可以根據自己學生的性格和具體情境去創造一些好的方法。
營造富有藝術的課堂對話氛圍,既要在課下做好充足的準備,又要根據實際情況運用和創造一些風趣幽默的教學方法。從我們一開始上學就學習數學了,可見其重要性,所以廣大同仁一定要不斷地在教學上創新,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以上是本人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總結的一些方法,望予指正,共同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參考文獻:
[1]劉蘭英.小學數學課堂師生對話的特征分析:上海市Y小學的個案研究.2012屆研究生博士學位論文,2012.
[2]曹一鳴.數學課堂教學實證系列研究[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09.
[3]居士芳.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8).
[4]柳青.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6(12).
[5]楊惠娟.小學數學課堂提問誤區及其對策[J].小學教學研究,2009.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