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感染者不同血清學標志物模式腎損害的探討
梁 凱,陳 斌,楊冬英,楊玉平
目的 探討HBV感染者不同血清學模式下發生腎損害的情況。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就診患者中檢出的2495例HBV感染者的臨床資料,根據其兩對半檢測結果進行分組,并對各組患者腎損傷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不同血清學模式的乙肝感染者腎損害的發生率不同;HBsAg(+)、Anti-HBe(+)、Anti-HBc(+)模式的HBV感染者腎損害的發生率最高,為15.9%;其次是HBsAg(+)、HBeAb(+)模式,為15.3%;腎損害發生率最低的是HBsAg(+)、HBeAg(+)、Anti-HBc(+)模式,為6.3%。結論 乙肝患者腎損害的發生與兩對半血清學模式密切相關。
HBV;腎損害;血清學模式;兩對半
HBV感染者腎損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它的發生與與其肝功能情況、性別及年齡具有相關性[1-2]。而關于乙肝腎損害與兩對半血清學模式的研究較少,為弄清HBV感染者出現腎損害是否與其血清學模式具有相關性,本研究就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檢測出的2495例HBV感染者中,出現腎損害的患者血清學模式作一統計分析,以了解HBV感染者發生腎損害與血清學模式的關系。
1.1 資料來源 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就診患者中HBV感染者的病歷資料,排除有HIV及其他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的患者,共收集到2495例,其中男性1688例,女性807例,年齡1~87歲。所有資料來源于檢驗科記錄與臨床病歷資料。
1.2 檢測方法 患者入院時取晨空腹靜脈血2~3 ml,3500 r/min離心5 min后,取血清,用Olympus AU640生化分析儀測定其中尿素氮、尿酸、肌酐等腎功能指標,檢測試劑購于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兩對半血清學模式、抗HCV、HAV抗體及HIV抗體檢測用ELISA法,試劑購于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3 腎損害的判斷標準 尿常規檢查,尿白細胞(WBC)≥5個/HP,紅細胞(RBC)≥3個/HP,尿蛋白陽性以及出現腎損害相關管型,血清尿酸、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異常者,當其中一項及以上陽性時,即可判定為有腎損害。尿蛋白>0.1 g/L判定為尿蛋白陽性;血清尿素氮、尿酸和肌酐水平不在各自正常參考范圍者判定為異常。成年人血清尿素氮參考范圍為1.8~7.1 mmol/L,兒童為1.8~6.5 mmol/L;男性血清尿酸參考范圍為150~416 mmol/L,女性為89~357 mmol/L;男性血清肌酐參考范圍為44~132 mmol/L,女性為70~104 mmol/L。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運用SASV8.0統計軟件處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和Fisher精確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對半血清學檢測情況 2495例HBV感染者中,HBsAg(+)、HBeAg(+)、Anti-HBc(+)模式的HBV感染者383例(15.4%), HBsAg(+)、Anti-HBe(+)、Anti-HBc(+)的HBV感染者1539例(61.7%), HBsAg(+)、HBeAb(+)模式的感染者464例(18.6%),其他血清學模式患者109例(4.4%)。見表1。
2.2 各血清模式腎損害分布 2495例中,共349例出現了腎功能損害,腎損害發生率為14.0%,男性294例(17.4%),女性55例(6.8%)。HBsAg(+)、Anti-HBe(+)、Anti-HBc(+)模式的HBV感染者出現腎損害244例,腎損害的發生率最高,為15.9%;HBsAg(+)、HBeAb(+)模式的HBV感染者出現腎損害71例,腎損害發生率為15.3%;HBsAg(+)、HBeAg(+)、Anti-HBc(+)模式的HBV感染者出現腎損害24例,腎損害的發生率為6.3%;其他模式HBV感染者出現腎損害10例,腎損害的發生率為9.2%,見表1。

表1 HBV感染者不同血清學模式腎損害的情況[例(%)]
注:與HBsAg(+)、HBeAg(+)、Anti-HBc(+)模式比較,①P<0.01
本結果顯示,HBV感染者腎損害的發生率為14.0%,其發生率較高,在臨床工作中應該引起重視。HBsAg(+)、Anti-HBe(+)、Anti-HBc(+)模式,HBsAg(+)、HBeAb(+)模式和HBsAg(+)、HBeAg(+)、Anti-HBc(+)模式占本次統計乙肝兩對半血清學模式的95.6%,其他血清學模式因病例數較少,故未對其進行比較分析。在這3種主要的乙肝兩對半血清學模式中,HBsAg(+)、Anti-HBe(+)、Anti-HBc(+)模式的HBV感染者腎損害的發生率最高,為15.9%;其次是HBsAg(+)、HBeAb(+)模式,腎損害發生率為 15.3%。腎損害發生率最低的是HBsAg(+)、HBeAg(+)、Anti-HBc(+)模式,為6.3%。HBsAg(+)、HBeAg(+)、Anti-HBc(+)模式的HBV感染者腎損害的發生率明顯低于HBsAg(+)、Anti-HBe(+)、Anti-HBc(+)模式和HBsAg(+)、HBeAb(+)模式的HBV感染者(P<0.01),表明HBV感染者腎損害的發生與兩對半血清學模式密切相關。
兩對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HBV感染者體內HBV病毒的活動情況,它與體內HBV病毒載量密切相關,HBV病毒載量越高,說明HBV病毒傳染性越強,此時HBV病毒復制也越活躍[3-5]。陸小軍等[6-7]研究表明,HBsAg(+)、HBeAg(+)、Anti-HBc(+)模式病毒載量陽性率明顯高于HBsAg(+)、Anti-HBe(+)、Anti-HBc(+)模式和HBsAg(+)、HBeAb(+)模式,這說明HBsAg(+)、HBeAg(+)、Anti-HBc(+)模式是HBV病毒復制的活躍階段,HBV病毒復制的活躍程度高于HBsAg(+)、Anti-HBe(+)、Anti-HBc(+)模式和HBsAg(+)、HBeAb(+)模式;同時本研究也顯示,HBsAg(+)、HBeAg(+)、Anti-HBc(+)模式腎損害發生率與其他兩種血清學模式具有顯著性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乙肝腎損害的發生與HBV病毒在患者體內的活動情況具有密切的相關性??梢酝茰y,乙肝腎損害的發生并不是在HBV病毒復制活躍階段。
綜上所述,乙肝腎損害具有較高的發生率,臨床工作中一定要高度重視乙肝腎損害的發生。不同兩對半血清學模式腎損害的發生率不同,提示乙肝腎損害的發生與HBV病毒在患者體內的活動情況具有一定相關性,不過其具體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1] 易富,蔡敏琪,梁凱,等.955例HBV感染者腎功能損害的分析[J].重慶醫學,2012,41(9):909-910.
[2] Chacko EC,Surrun SK,Vubarack Sani TP,et al.Chronic viral hepa-titis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J].Postgrad Ved J,2010,86(1018):486-492.
[3] 周正任.醫學微生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785.
[4] 趙素元,黃星,鄒林樾,等.乙型肝炎血清標志模式與病毒載量的關系及意義[J].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2003,31(3):25-28.
[5] 朱平安,朱紅秋,申群喜,等.HBV血清學標志物不同模式與HBV-DNA含量的關系[J].中華醫學研究雜志,2003,3(11):464-467.
[6] 陸小軍,李茜,張磊,等.HBV病毒載量與血清學標志物和肝功能關系的分析[J].華西醫學,2007,3(22):543-545.
[7] 周郁,伏建峰,劉正祥.HBV血清學標志物與HBV病毒載量結果回顧性分析[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2,5:569-570.
661600 云南 開遠,解放軍59醫院檢驗科
R 512.62
A
1004-0188(2014)05-0529-03
10.3969/j.issn.1004-0188.2014.05.026
201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