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潔
摘 要:當今社會發展與綜合語境下,對于城市競爭力的話題著重在于對城市發展、區域政策、國際地位等方面帶來的經濟影響和非經濟影響,大多數的影響是積極的和有效的。體育賽事對區域的經濟和非經濟影響都在不同程度、不同層面推動了經濟的增長。體育賽事的結構效應體現著其與區域城市的關聯性,以及對城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影響,從而吸納就業、提升效益、促進消費,有效推動太原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就體育競賽對山西省的經濟與非經濟影響進行淺議,關注在調整產業結構條件下體育賽事的舉辦使得太原市在新經濟的背景下更好地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推動提高城市資源配置能力,推動區域發展,從真正意義上增進城市整體競爭力。
關鍵詞:體育競賽;結構效應;區域政策;產業競爭力;效應維度
當前,體育的價值正在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在經濟轉型和全球化背景下,體育產業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已經成為國內外產業研究的新熱點。作為第三產業的體育產業,其核心是體育競賽,體育競賽(國家體委訓練競賽綜合司,1991)是指:“在裁判員主持下,按統一的規則要求,組織與實施的運動員個體或運動隊之間的競技較量”。體育產業在美國等西方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之一,其產值份額已經位于整個經濟體系行業排名的前列。1999年,美國體育產業產值為2125.3億美元,占GDP比重2.4%,國內產業排名6;1997年,日本分別為528億美元,2.4%,第6。另外,產業競爭力是城市競爭力的核心,在此,我們主要從產業關聯的視角談及體育賽事和城市競爭力的關聯性。體育賽事對城市產業競爭力的關聯機制是復雜的,其短期效應又難以衡量,所以筆者不求在城市競爭力的一般概念上討論體育賽事的意義,而集中討論其經濟增長效應和結構效應,從長期來看,這兩者其實是統一的。經濟增長、產業結構和城市品牌等效應維度的發展細化,使得體育賽事對區域城市競爭力的影響程度更具可操作性和直觀性,也激發和拓展了我們對于山西本地區域體育產業發展研究模式的新思考。
近幾年,體育賽事對區域影響的研究已經成為國外體育經濟研究的一個熱點,研究的對象從綜合性體育賽事,如奧林匹克運動會,到單項體育賽事,如足球世界杯、馬拉松和賽車等,成果可謂汗牛充棟。隨著山西經濟和對外交流的進一步增強,太原市舉辦的體育賽事無論在規模上還是級別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如,太原國際馬拉松賽等四大賽事陸續舉行。其中,2012年太原國際馬拉松賽報名參賽總人數達1.5萬人;2012年9月1日至4日在山西體育中心自行車館舉行的全國場地自行車冠軍賽;9月13日至16日舉行的全國場地自行車錦標賽都取得了圓滿的成功。9月23日至28日在山西體育中心游泳館舉行的2012年全國跳水錦標賽,更是山西新的跳水館首次承接全國高水平的跳水比賽。體育賽事對區域的影響是多維度的。主要包括:體育參與和體育發展影響、社會影響、遺產影響、城市復興影響、旅游影響、經濟影響,這幾個方面也有重疊(Adam Brown&Joanne Massey,2001)。一般而言,體育賽事對區域的影響可分為經濟影響和非經濟影響。總體來看,大多數學者認為體育賽事對區域經濟的影響是積極的。巴塞羅納奧運會1987~1992年期間的經濟影響為1942萬億比塞塔(約合164億美元),加上直接影響(1166萬億比塞塔,約合96億美元),巴塞羅納奧運會的總經濟影響為3108萬億比塞塔(合260.48億美元)。奧運會經濟影響導致的就業效應為59,328人(Brunet,1995)。另外,新南威爾士財政部和塔斯馬尼亞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1997)合作進行的對悉尼奧運會經濟影響的研究采用莫納什多區域模型(Monash Multi-Regional Model),研究指出,(1994/9~2005/06)期間,奧運會對新南威爾士州的GSP和真實家庭消費的影響的凈現值分別為63億澳元和31.3億澳元,對澳大利亞整體GDP和真實家庭消費的影響的凈現值分別為63.5億澳元和37億澳元,奧運會平均每年創造7000多個追加工作機會,12年期間為新南威爾士州總共創造9.95萬個就業機會,為整個澳大利亞創造9.87萬個就業機會。再者,加拿大體育旅游聯盟(Canadian Sport Tourism Alliance)在2003采用了體育旅游經濟評估模型(Sport Tourism Economic Assessment Model: STEAM)對2002年“萬事達”加拿大世界滑冰賽事的經濟影響進行了評估,結果證明都為舉辦城市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大量例證已證明體育賽事推動了經濟的增長。
體育賽事對區域的非經濟影響包括的范圍很廣,但因其很難被量化,故在此略談。較系統的研究有:艾塞克斯(Essex)和切克利(Chalkley)合作對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研究(1998,1999,2004)
一改成本收益研究方法,從奧運會歷史的視角,著重研究了奧運會對城市改變、城市發展和區域政策及國際地位等方面的影響。研究指出奧運會在體育和城市變化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總體上看,國外體育賽事對區域的經濟和非經濟影響正面影響已經被證實。而國內在體育設施和運動隊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方面的研究比較少,這可能與我國原先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習慣了體育場館設施和運動隊都由政府包辦的做法有關,所以大家對公共財政資助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和運動隊沒有太多的爭議。受我國北京成功舉辦2008年第29屆奧運會的帶動,近年來對體育賽事與區域發展的研究受到了重視,主要聚焦于奧運會對舉辦城市經濟的影響,但就體育競賽對山西省的經濟與非經濟影響研究鮮有見到,而體育賽事對區域的經濟影響體現得更為明顯。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是太原市經濟發展的戰略部署之一。體育賽事的舉辦,一方面通過提供科學的方法和充足的實踐實例,使得太原市在經濟全球化、經濟市場化、城市化和新經濟的背景下,獲得獲取各種流動資源,更好地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推動提高城市資源配置能力,推動區域發展、創造財富、提高人民生活的能力,真正體現體育賽事促進太原經濟更大發展的目標,更能從真正意義上增進城市整體競爭力。
山西省是我國經濟發展的較為落后的區域,太原作為山西省的省會,具有帶動山西經濟發展的龍頭作用。發展經濟、推動經濟的增長一直是太原市工作的重點,而前人的研究已經證明,體育賽事對推動經濟增長有顯著的作用。體育賽事影響城市競爭力的機制包括經濟增長效應、產業結構效應和城市品牌效應。經濟持續增長是城市競爭力的基礎和顯性指標。體育賽事的結構效應體現著體育賽事與城市各部分的關聯性,以及體育賽事的發展對城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影響。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的工作者,我們應當思考如何就太原的歷史、文化、地理特征、經濟及現有產業結構等因素發展體育競賽,進而推動太原經濟的增長。其次,太原作為資源型和重工業型的省會,肩負著由資源型城市向多元化產業型模式發展的歷史使命。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國發〔2013〕45號)中指出“依托資源型城市產業基礎,發揮比較優勢,大力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提升產業競爭力,實現產業多元發展和優化升級”。體育賽事具有產業關聯度大、吸納就業能力強、投入產出效益高、消費市場潛力大等特點,它的發展將有效地推動太原市產業結構的有效調整。隨著山西體育中心等體育設施的建設完善,今后的國際賽事和各種活動舉辦也會有越來越有利的條件,通過體育賽事的一系列活動所產生的品牌效應,更能快速有效地提升我市的城市形象,從而吸引更多的資源,增加太原市的城市競爭力。因此,從產業經濟學的視角,在城市競爭力的理論框架下,綜合計量分析、社會調查、歷史回顧等方法,研究與實踐體育賽事對太原市城市競爭力的影響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話題。
參考文獻:
[1][美]布倫達·G·匹茲,戴維·K·斯托特勒.體育營銷原理與實物[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美]李明,蘇珊·霍華思,丹·馬宏尼.體育經濟學[M].遼寧: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3][美]小羅賓·阿蒙,理查德·M·索撒爾.體育場館賽事籌辦與風險管理[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4][美]史蒂芬·多布森,約翰·戈達德.足球經濟[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5]鮑曉明.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6]陳秀山,張可云.區域經濟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7]方福前.論研究奧運經濟影響的思路與方法[J].北京社會科學,2010(2).
[8]何慧嫻.讓數字演義體育無線精彩:電子競技運動及其在中國的發展[J].體育文化導刊,2004(8).
作者簡介:李潔,山西財經大學體育學院教師;研究方向:體育產業經營及市場營銷管理。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