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曉敏
摘 要:隨著美術新課程教育的深入推進,鄉村美術教育順勢而為,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引進新的理念和方法,使美術課堂教學變得生動靈活起來,鄉村學生審美能力得到一定提高。但由于受閱歷、體驗和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鄉村學生對美術學習也存在相應的制約因素,諸如課堂教學材料匱乏,學生美術學習興趣不夠濃厚、美術基礎知識淺薄等問題的存在,依然影響著鄉村美術教育的創新發展。從鄉村美術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出發,在鄉村美術課堂教學中融入諸葛亮的管理學思想,初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將結合具體實際操作,加以綜合闡述。
關鍵詞:諸葛亮;管理學;鄉村美術;教育
一、鄉村學校美術教育面臨的突出問題
1.鄉村學生美術基礎知識不扎實
由于受我國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等因素的影響,鄉村的美術教育受到經濟、思想等因素的制約,導致學生美術認知和識別的碎片化,加上鄉村學生父母外出及日常工作忙碌等原因,鄉村學生美術素養培育上很難得到保障,鄉村的學生對美術的學習仍停留在課本上那點內容,缺乏校外美術教育的補充,大大影響了鄉村學生在美術基本認知、基礎素養等方面的提升,以致鄉村學生美術基礎知識不夠扎實。
2.鄉村學生美術學習興趣不濃厚
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鄉村美術教育很難得到足夠的重視,美術學科缺乏升學誘因;教學模式的單一化,教師僅停留在知識的灌輸和說教上,簡單類比其他學科的分數考核成績的方法,降低了鄉村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由于大部分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和鄉村生活閱歷,在課堂內容設計上沒有準確把握鄉村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美術認知水平,不能把美術教學與鄉村特色緊密結合起來,讓鄉村學生親身真實體驗和感悟美術。
3.鄉村學校美術教學素材不充裕
從學校教學硬件條件來看,鄉村學校大都缺乏專門的畫室和
有關美術教學的用具和材料,圖書室關于美術方面的教育教學資料也相對不足。缺乏必要的美術素材,教師不易按學科特點進行規范的教學,僅僅停留在用粉筆在黑板上演示,很難發揮作畫的示范作用。鄉村學生受經濟條件和家長重視程度的影響,購買水彩顏料、國畫顏料、紙筆對于鄉村的學生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花費,部分學生不能得到滿足,缺乏必需的教學材料和美術用品,缺少服務于教學開展的基本工具,要上好美術課,進行優質的鄉村美術教育更是難上加難。
二、讓“諸葛亮”管理思想融入鄉村美術課堂教學
諸葛亮的治國之道充滿了管理的智慧,他采用勸農節用,立本強末的經濟政策,鞏固蜀國經濟基礎;他運用立法施度,齊之以禮的策略,讓君謀其政,臣謀其事;他舉賢薦能,知賢用賢,讓蜀國能以西川之地,得三足鼎立之勢?!疤绕錈o思,即無美術”!筆者通過近五年的鄉村學校美術教學磨礪,把諸葛亮管理思想導入美術課堂
教學中。
1.立本強末,巧過“基礎”關
組織鄉村學生開展校園寫生活動,提高學生的美術造型能力。校園中,有很多美麗的植物花卉,隨著四季的變幻,這些植物形態、顏色各具風韻,為校園寫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校園里各個學生的動作、表情不同,各具特色,也給寫生教學提供了很多原生態的素材,借校園一角通過人物描寫生練習提升學生的造型能力。例如,在《徒手畫校園》一課時,在設計徒手畫教學中補充了植物花卉寫生,及人物寫生,并且在設計上循序漸進,由簡單的植物花卉寫生過渡到稍難的建筑寫生,再升華到較難的人物寫生,通過徒手畫校園系列課程的線描寫生練習來扎實并提升學生美術的造型基礎能力。
2.齊之以禮,巧過“興趣”關
(1)在增加特色內容方面,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努力開發當地美術課程資源,大膽對原有教材進行增、改,補充一些學生愿意學習、教師所擅長或有特殊興趣的內容。如:剪紙、沙畫、葉雕、竹雕,引導學生把美術學習與生活經驗、周圍環境相聯系,表現生活、贊美生活。
(2)在改進教學方式上,開放教學過程,激發學生興趣。如根據教材設計,組織學生以“生態游”的方式,去田野、河邊、草地上、花叢中寫生。這樣學生不但興趣盎然,作品富有真情實感,而且在寬松、愉快、自由的環境里,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了自由發揮。
(3)在優化評價體系方面,建立發展性的評價體系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評價不僅重“技”,更偏重“情”。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對學生的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美術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學生多方面的表現,重視對學生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例如,在《京劇臉譜——蛋殼的妙用》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課。蛋殼一頭大一頭尖,呈橢圓形非常有趣,利用蛋殼開展京劇臉譜制作能讓學生在玩耍中學習知識,在探索中增長才干。小巧的形體是進行人物頭部造型、繪制京劇臉譜的好材料,能使情感、生活與藝術語言融合一起,凝聚成新穎、出奇和獨特的藝術品。很適合學生好動、好玩、好奇和好探究的心理特點,蛋殼制作工藝品取材方便,不需花錢,造型有趣,裝飾(上接第191頁)性強,易學易教,易出效果,因此很受學生的歡迎。
3.舉賢薦能,巧過“氛圍”關
一個班級的美術喜好熱情程度,一部分取決于美術老師的個人魅力與美術業務能力,另一部分還是需要美術尖子生的配合帶動。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要有一溪源頭活水,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作為鄉村美術教師要注意自我提高完善,豐富知識儲備,拓展興趣愛好,提高專業水平。教師要抓住對尖子生的培養,善于挖掘功底突出特長學生的潛能,把有特長的學生做為骨干力量,因材施教,使其充分發展,進一步提高美術技能技巧,美術表現、鑒賞、創作和審美等諸方面的能力,開展各種各樣的技能展示活動,使一些有美術專長的學生脫穎而出、光彩照人。另外,教師要用尖子生輻射帶動。學生都有種從眾心理與被表揚鼓勵的愿望,每次美術課前筆者都會整理出一些上次的優秀作業本,展示給大家看,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思維特征和情感興趣的差異,與學生進行互動點評,并且表揚這些作品,激勵其他學生向尖子生學習。例如,在上《青春風采》時大部分學生是采用繪畫的形式來變現自己所設計的服裝,但是唯獨一位學生竟然奇思妙想地用了沙子來表現他的服裝設計作品,別出心裁的方式與材料深深吸引了我,于是我將這位學生的作品在全班學生面前展示,重點表揚了他的奇思妙想的創意,并且鼓勵其他學生向他學習,大膽創新展示出自己的最美作品。
4.草船借箭,巧過“素材”關
美術終究是來源于生活,取材也是來源于生活的,美術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鄉村學校在廣闊土地上擁有大量原生態的美術資源,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豐富的想象創作空間。為此,鄉村教師首先應從生活開始,讓學生盡可能發揮最大的想象空間。我巧妙運用鄉村“美術資源”,豐富美術課堂。例如,《以刀代筆——留青竹刻》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的目標是使學生初步了解木版畫制作的基本知識及藝術特色,使學生初步了解木版畫制作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由于材料原因,農村學校很難開設版畫課程。但是我巧借鄉村“美術資源”的優勢——竹子,開展了系列《留青竹刻》課程,來填補鄉村版畫開設的空缺。留青竹刻正是利用了竹子表面的青筠雕刻圖案的;在刻之前要先用蠟燭的內外焰來熏黑拋光竹子表面,猶如黑白木刻版畫在刻之前要涂上黑色油墨一樣的效果;再用針把設計好的圖案過稿到竹子表面,然后借鑒黑白木刻的一些技法進行雕刻。通過留青竹刻,解決了鄉村學校版畫課難開展的問題。
我點滴引入了諸葛亮的管理,融入日常的鄉村美術教育教學課堂中去,但對于更深、更廣、更遠的鄉村美術教育來說,可以說事路漫漫其修遠。作為一個年輕的美術教師,我愿常懷著一顆年輕的心,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的精神,胸懷大愛,在鄉村美術教育慢慢長路中上下求索。
參考文獻:
[1]袁詩弟.論諸葛亮的管理思想與治國方略.四川經濟管理學院學報,2005(2).
[2]施海波.樹葉的新用途.中國美術教育,2011(2).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