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銀亞
摘 要:“活動德育”已成為新時期德育的亮點之一。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在當今教育界備受推崇,它無形卻很有成效。我校不僅將“活動”作為學校德育的主要策略,同時也將“活動德育”作為學校辦學的重要特色去努力實踐。通過豐富多彩、具備時代氣息、富有兒童情趣的英語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得到啟迪,受到教育,取得收獲。
關鍵詞:活動德育;英語節;學校
一、我校實踐“活動德育”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以外語教學為特色的民辦學校,大部分學生的思想較為活躍,有個性,且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以及挑戰心理,對待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他們在學校里不再僅僅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更多的是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我們認為,活動在道德發展和道德教育方面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所以,傳統的德育模式對于我校學生來說,不僅會限制他們的思維,而且對培養學生的德育素養也是極為不利的。因而學校德育工作不能光憑規章制度和抽象的政治說教,必須有生動活潑、豐富多樣的適合青少年特點的活動,使學生樂于接受教育而收到實效。
活動德育具有較強的延伸性,它以學科教學活動、班級管理活動、心理輔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日常生活、開展的教育活動等日常學習生活開展德育的基本場地,使其成為德育系統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豐富多彩、具有時代氣息、富有兒童情趣的各類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得到啟迪、受到教育、取得收獲。
二、從“英語節”看德育活動的價值
1.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學校舉辦英語節,為的是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英語、講英語、用英語的興趣,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在第16屆英語節上,學校創設了“錢塘好聲音”英語歌曲大獎賽。對于初中階段的青少年而言,音樂具有比較珍貴的教育價值。類似“錢塘好聲音”歌曲比賽活動的舉行,能夠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氣氛,進而能夠激發他們的興趣,形成主動參與的渴望。
活動結束后,教師都會要求學生寫出參與活動的心得并為活動的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一個初一學生這樣寫道:英語節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和平臺。展示自我,感受成功。我們會在這種展示中體驗成長和進步的喜悅,也讓自己變得更加自信。因此,我要積極地參與到英語節的各項活動中去,學校為我們提供了“英語朗讀比賽”“錢塘好聲音”等各項比賽。我相信每項活動都會帶給我全新的體驗。
英語節的舉辦有利于發掘學生的潛能。當學生的一技之長展現在別人面前,得到來自同學以及老師的贊慕之后,他們就會增強自信心,產生很大的動力,對其他方面的發展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2.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德育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弘揚其主體性。具有主體性的主體才能成為具有德性或道德人格的“道德主體”。而傳統德育目的是傳授道德知識,教師在形式上處于主導的地位,扮演著道德權威的角色,與此相對應,作為教育對象的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的甚至被壓制的地位,這使學生的主體性難以在更高的程度上
得到發揮。而活動德育在激發與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方面卻有較多優勢:它給學生提供更為廣泛的學習空間和更為充分的實踐機會,在實踐中感受、領會、體驗,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活動來從知、情、意、行幾方面深化認識,力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增強自主性和自覺性。
在整個英語節活動中,學校始終堅持以學生為開展德育活動的主體。學生幾乎全程參與整個英語節活動,從方案的提出、班標的設計、作品的排練、海報的宣傳到活動的主持、舉辦,均由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教師只起指導作用。他們還自排英語課本劇、英語歌曲大合唱、英語詩朗誦、英語小故事等節目,由學生自己準備道具、音樂、化妝等。自編英語電腦小報比賽,由學生自己設計、排版,英語書寫比賽,英語墻報比賽,英語學習網站漫游等活動。英語節期間各班在班主任的組織下,開展相關的主題班會活動。孩子們還紛紛參與英語節名稱、主題、圖標、口號的征集,并動員全家參與。孩子們用自己所學的英語,自行開展活動,有的甚至拉英語好的家長前來“贊助”和指導,可以說,英語節已經深入到孩子的內心,其已經成為展現學生才能的重要平臺。
為了進一步提升中小學生在英語節活動中的主體性作用,我們給予了學生更多掌控英語節的權利。學校決定從第16屆英語節開始將指揮棒交給學生,讓學生奏響屬于自己的美妙樂章,讓學生將自身的才能盡情地揮灑在這片未知的土地。
此外,為了滿足學生的需求,我們也會組織具有針對性的調研,如,針對學生想要扮演的角色以及英語節的活動形式的建議進行相關的調查,以便讓英語節活動更為完善,最大地發揮教育實效。通過調研活動的展開,也讓學生感受到了自身價值的提升。學生的思維空間超乎想象,有的提出要表演與英語有關的節目,有的提出要辦一期英語小報,有的提出要舉辦一次化裝舞會,更有甚者,提出要制作一個英語網站。此次,英語節的主題同樣是征集了學生的意見,很多學生紛紛開動腦筋,提出了各種富有個性化的英語節主題,最終由教師評委會經過一番綜合比較,采納了眾議將第16屆英語節主題定為“ Show your voice,show your confidence”。活動板塊主要包括錢塘好聲音、錢塘好記性、錢塘好視野等,每一個板塊都各具特色,其中包含著不同的教育元素,在多樣化的學習活動中能夠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與主體能力,而且能夠培養中小學生具備多元化的能力素養,包括組織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等。
3.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
針對我校是外語學校的特色,我們在設置英語節的活動時更加注重拓展孩子的文化視野,發展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第9屆英語節開展了與美國小朋友進行筆友聯誼活動,鼓勵學生了解其他國家的交流文化,且宣傳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開展爭當合格地球村小公民的活動。第12屆英語節我們組織學生來到貧困山區,并組織英語義賣為貧困兒童捐款活動。學生在用英語溝通交流的同時,增長了英語交際的意志和能力,開闊了視野,開啟了胸懷。
第13屆英語節我們開展了建設英語文化長廊活動。通過英語文化長廊的建設,培養了學生主動去了解異國文化,開闊了他們的文化視野,發展了他們的智力,使他們掌握跨國文化交際策略,同時促進他們在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中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使本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相互融合,使他們具有“傳承文明,開拓創新”的意識和能力。一份份小報(這小報哪里來?做什么用?)是孩子們心中的一個世界,它凝聚了了解世界的熱情,放飛了走向世界的夢想。
4.為學生張揚個性、表現自我、展示才華提供了平臺
文藝匯演是每屆英語節的亮點和重頭戲,學生(下轉第200頁)(上接第199頁)盡情地展示著自己的風采,在時間上英語節由原來的一周延長到一個月;在內容上包括英語知識競賽、新概念英語講座、英語角活動、電影配音大賽、電影欣賞、英語歌曲卡拉OK賽、動漫畫巡展、青年教師英語風采大賽、外教觀摩課、英語游園會、英語匯報演出等;在形式上涵蓋了音樂劇、舞蹈、小品、歌唱、英語觀摩課等。每年的英語節都是一次學生潛能的挖掘與學校德育工作的提升過程。“英語節”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關注每一個學生,真正辦成全體學生自己的節日。每個學生既是演員又是觀眾、既是表演者又是策劃者。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參與中發現自己、體驗快樂、體驗成功,在開心過節的同時,提高了創新能力、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學校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舞臺,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吸納中西方優秀文化,以優秀文化潤澤教育,滋養人的心靈,培養具有大氣、底氣和靈氣的現代學生。
綜上所述,德育活動是學生參與自我教育的載體,是連接學校與社會、老師和學生的紐帶與橋梁,其能夠讓教師、學生以及社會之間的關系更為和諧。事實證明,豐富多彩的活動,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知識素養,促使他們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從而能夠潛移默化地將德育知識融入中小學生性格的構建中。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用足夠的耐心和定力,始終堅持以“活動德育”為核心,注重為學生搭建活動平臺,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體驗、明理、踐行,讓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接收德育的沐養,從而提高學校德育的實效性。我們深信,把德育根植于生活,根植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中,必定能開出最美的花,結出最甜的果!
參考文獻:
[1][美]霍爾·戴維斯.道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陸有銓,魏賢超,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美]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王承緒,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楊懷祥.構建活動德育模式 實現德育中“人”的回歸.教學與管理,2007(3).
[4]于天紅,李冰梅.論活動德育課程的意義.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