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瑋昕
摘 要:別集類是《四庫全書總目》(以下簡稱《總目》)中收錄文獻最多的部類,其正目所著錄的魏晉南北朝文集雖與其他朝代文獻數量相差巨大,但對于文獻的“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有著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總目》;別集;正目;魏晉南北朝;文獻
魏晉南北朝是別集發展的第一個繁盛時期,也是一個文學自覺的時期,“四部之書,別集最雜…此在剪刈卮言,別裁偽體,不必以狠濫病也”,正目對魏晉南北朝文獻的“剪刈卮言、別裁偽體”,主要表現在對前人著錄以及考證工作的評價、對訛漏舛誤的考辨和輯佚上。
一、注重文獻的源流及創始性和不以人廢文
在版本流傳中往往會出現一本流行,則其他版本趨于亡佚的現象。正目卻能夠不因其不善而沒其功,注重早期版本的創始之功及其保存。如《庾開府集箋注十卷》:“然其經營創始之功,終不可沒”;《嵇中散集十卷》:“…不得謂之善本,然…別無更古於斯者。錄而存之”。同時還遵從不以人廢文的標準,最典型地體現在《庾開府集箋注十卷》中:“信為梁元帝守朱雀<舟行>…其立身本不足重。其駢偶之文,則集六朝之大成…自古迄今,屹然為四六宗匠。”
二、對前人著錄及考證的整體評價
能夠較公允的看待前人文獻的整理工作,如《嵇中散集十卷》對前人考證或批評的評價“辨論甚悉”、“考核尤為精審矣”;《璇璣圖詩讀法二卷》:“存以為藝林之玩可矣”;《謝宣城集五卷》先羅列前人的評價后做出定論:“則振孫之言審矣”;《庾子山集注十六卷》:“然比核史傳,實較吳本為詳…不以稍傷蕪冗為嫌也”;《徐孝穆集箋注六卷》中對前人考證中訛漏之處的評價“…參諸此集,可正其訛。而兆宜所箋,略不言及…然箋釋詞藻,亦頗足備稽考”。關于正目所著錄的文獻,前人有很多既定看法,如《陸士龍集十卷》提及前人對陸機、陸云地位問題的看法:“史謂其文章不及機”接著又提出不同的觀點“今觀集中諸啟…與機亦相上下。…要亦未易優劣也。”再如《庾開府集箋注十卷》中前人對庾信人品文品多有詆斥,而張說、杜甫則對其推挹甚至。這反映了正目在對文獻及作者進行評價時注重大家思想的而不偏廢,從而能做出相對公允的判斷。
三、對訛漏舛誤的考辨和散佚年代的確定
正目對文獻進行了詳細的考辨,同時對文獻版本散佚情況也加以注意,為后世“考鏡源流”提供了依據。
(一)辨偽辨誤
俱無定論者,錄而存之:正目文獻在著錄時特別注意對前人考辨工作的考證,對作者不明確的詩文采取錄而存之的態度:《曹子建集十卷》“至於《王宋妻詩》,《藝文類聚》作魏文帝…則眾說異同,亦宜附載,以備參考”、“張溥《百三家集》中亦有統集。以兩本互校…然則是二本者皆明人所掇拾耳?”同時參照史志等審定前人考證之誤:如《陸士龍集十卷》:“如《答兄平原詩》二首…而此本誤作云答機詩”,并推斷其誤收原因“…似非足本。蓋宋以前相傳舊集,久已亡佚…故敘次頗為叢雜”;《鮑參軍集十卷》:“照字明遠,東海人。晁公武《讀書志》作上黨人”;《昭明太子集六卷》:“詩中《擬古》第二首…皆梁簡文帝詩…不容有誤”;此外還從文辭方面,通過對時代或作者語言風格以及文獻間的互證來辨誤辨偽:如《陶淵明集八卷》:“且《五孝傳》、《四八目》所引《尚書》自相矛盾…當必依托之文”、“其《五孝傳》文義庸淺,決非潛作。…庶幾猶為近古焉。”從兩種文獻記載的相互矛盾及文辭來辨偽,也反映出《總目》“近古”的文獻思想;《何水部集一卷》:“《玉臺新詠》載遜《學青青河邊草》一首…顯為後人所妄加…蓋字句亦多所竄亂,非其舊矣”;《庾子山集注十六卷》:“如《小園賦》…而璠以為用古韻,未免失之穿鑿”。還有一些從文辭與事實相結合的角度來辨誤辨偽:如《璇璣圖詩讀法二卷》:“與序所言,全然乖異。…不應矛盾至此”可見文獻記載與事實的矛盾性,“其文萎弱,亦不類初唐文體…則唐初實有是圖…益知詩真而序偽。”通過文辭與其他文獻的互比來辨偽;《鮑參軍集十卷》:“考其編次,既以樂府別為一卷,而…乃列入詩中…不應舛互若此…此為後人重輯之明驗矣。”;《庾子山集注十六卷》:“集末《彭城公夫人爾朱氏墓志銘》…并考核年月,證以《文苑英華》,知為楊炯之文誤入信集。”
(二)明確文獻的散佚年代
由于魏晉時期文獻歷時久遠,舊本都已亡佚,因此《總目》選錄的版本都由后人輯佚而成。提要對文獻的存亡散佚,后人的輯佚刊刻情況花費了大量筆墨,并且對其中的錯謬加以指正,考辨頗為精細,條理十分清晰。如《昭明太子集六卷》中“案《梁書》本傳,稱統有集二十卷。…《宋史?藝文志》僅載五卷,已非其舊。《文獻通考》不著錄,則宋末已佚矣”;《何水部集一卷》:“宋黃伯思《東觀馀論》有遜集跋,稱為春明宋氏本…則元、明間已不存矣”;《陸士龍集十卷》:“…似非足本。蓋宋以前相傳舊集,久已亡佚。” 這些結論對于考證源流和考察當時人們對文獻的傳播接受情況,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整理本)[M].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2]張舜徽.中國文獻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
[3]柳燕.《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研究 [J]. 華中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論文 2008
作者簡介:吉瑋昕,女,河北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