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黃天樹先生在甲骨學方面成就顯著,他在甲骨卜辭的時代問題上,卜辭內容的研究方面以及《說文解字》部首與甲骨文的關系方面都有著獨到的見解和細致的發現,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
關鍵詞: 黃天樹;甲骨文;地支紀日;說文解字
黃天樹,福建莆田人。1978-1982年在陜西師范大學獲學士學位。1982-1985年獲碩士學位。1988年在北京大學獲博士學位?,F在是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同時也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并榮獲第五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黃天樹先生知識淵博,勤于學問,在古文字學領域特別是甲骨學方面有很深的造詣。他利用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和大量新出土的文獻資料,對甲骨文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大大推動了甲骨學的發展和進步。他的許多研究成果,為后來的學者的學習和研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此,我們僅就黃天樹先生在甲骨學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貢獻作一個小結。
一、主攻殷墟卜辭的時代問題
近十多年來,在討論甲骨斷代這個問題上,多數學者逐漸認識到必須把甲骨文進行分類(即根據字體等特點把殷墟甲骨文分成不同的類),跟甲骨斷代分成兩個步驟來進行。像賓組、歷組、子組等就是依據字體等特征劃分出來的卜辭。以賓組卜辭為例,黃天樹先生首先根據其字體特點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這類卜辭再分為三個小類,即賓組一類,賓組二類,賓組三類。再從這三類卜辭的稱謂(亞祖乙、小乙、父乙、丁、母壬)來考察發現,賓組三類罕見“父某”一類的稱謂。“父乙”也僅一例。由此可知,賓組三類中至少有一部分卜辭應是武丁之物。再由賓組與出組一類密切的關系可知,賓組三類為武丁晚期之物。至于其時代下限,從其稱謂、與出組的關系、署辭、人名等多方面的考察研究,黃天樹先生認為賓組三類卜辭的時代已晚到祖庚之世,少量卜辭則有可能延及祖甲之初。
從以上所舉的例子我們可以發現,黃天樹先生在論證卜辭的時代問題時,不僅從其字體特點出發,而且聯系卜辭的內容加以綜合考慮得出結論,這種論證方法的嚴謹性也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推崇的。
二、善于從甲骨文的內容中發現玄機
從黃天樹先生的著作看,發現他在研究甲骨文的過程中,善于把一些具有相同特點的甲骨卜辭整理在一起,并集中對某一類卜辭進行細致的探討和研究,從中發現許多我們所不曾注意的一些問題。如他對甲骨文中夜間時稱的考察,方位詞的整理與研究,卜辭中所見地支紀日例的搜集,還有甲骨文中陰陽五行說法的意義探討等。不僅如此,他還發表了許多關于甲骨文中字、詞的補論文章,在同意別人觀點的基礎上做出進一步的補充論證,使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甲骨文的內容以及其中字的含義。舉一個例子,在《甲骨文所見地支紀日例》一文中,大多數甲骨學者都認為商朝人是不以地支來紀日的,如董作賓先生認為,“商代雖用干支紀日,卻以十干為主,有時只記干而不記支?!标悏艏蚁壬才e例認為,“甲子雨”可以省作“甲雨”而不能省作“子雨”。張秉權先生也曾舉過同一例證,他認為“‘甲子只省稱‘甲,而不省稱‘子”。但是黃天樹先生卻不同意這些學者的觀點,他認為用地支來記日的例子在甲骨文中已經出現,只是由于不太多見,所以才不為甲骨學者所注意。在甲骨卜辭中,地支紀日之字之前大多冠有“今”、“翌”、“于”等詞,商朝人卜問時日的卜辭,常常以“今”與“翌”、“來”對舉,或卜辭近稱的紀時之前加虛詞“惠”,遠稱者加虛詞“于”,“惠”與“于”是相對的,如:
貞:惠翌癸未酒。
貞:于來乙酉酒。
所卜時間較近的用“惠”,較遠的用“于”,據此可以看作是是地支紀日之例。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黃天樹先生在反對別人觀點的同時善于運用事實舉例例證,用有力度的證據去反駁,充分顯示出他那治學的嚴謹性和鉆研的細致性。
三、深入探討了《說文解字》部首與甲骨文的關系
早在殷墟甲骨文發現之初,就有學者利用甲骨文與《說文》進行比較研究,開啟了用古文字資料研究《說文》的先河,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是在文字學領域,甲骨學者的研究成果并沒有被充分地加以吸收和利用,黃天樹先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甲骨文與《說文》部首互證,對其篆形和說解等作了補證,撰有《說文部首新證》一文,有助于人們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說文》。黃天樹先生將《說文》部首與甲骨文一一對應,并詳細地做出了解釋。有的部首是指出了它的甲骨文寫法,并將其現在的意思和在卜辭中出現過的意思進行例證比較。而有的部首則是作了詳細的集釋,羅列出各家的說法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不僅如此,黃天樹先生還對甲骨文的語法特點、甲骨文與現代漢語的關系以及近年出土的甲骨新資料釋讀等方面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在《中國語文》、《考古》、《古文字研究》、《中國文字》等刊物上發表論文近100篇,在甲骨學界乃至整個文字學界都產生了很大影響。而且,他的兩部專著《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黃天樹古文字論集》都是我們學習甲骨文所不可錯過的好書。他那勤奮刻苦的治學精神和謙遜嚴謹的作風,也是我們新生代學生學習的光輝榜樣。
參考文獻:
[1]黃天樹著:《黃天樹古文字論集》,學苑出版社,2006年版
[2]黃天樹著:《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科學出版社,2007年10月增訂版。
[3]胡厚宣:《郭沫若同志在甲骨學上的巨大貢獻》,考古學報1978年第4期
作者簡介:劉笛(1990-),女,安徽淮南人,安徽大學2012級文學碩士,研究方向:古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