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麗麗
摘 要:本文通過對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學生的調查,探究體育高職院校新聞學專業學生的文學素養及學習狀況,分析文學作品賞析課程存在的問題,提出新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體育高職院校;新聞專業;文學作品賞析;教學新模式
在高校開展《文學作品賞析》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個提高每個學生的“閱讀、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和審判美”。《文學作品賞析》教學一般采用講授法,緊扣教材,注重具體分析。通過運用比較和聯系的方式對學生想象和聯想進行啟發,利用現代化的電教設備和音像資料輔助教學,允許學生提出不同意見,達到師生雙向交流,促進消化鞏固。這個方法在本科院校新聞專業的學習普遍適用,但是,對體育高職院校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說,講授法效果不好,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要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一、文學素養及學習狀況
(一)學生構成。學生來源復雜,體育特長生占三個年級人數的50%以上。體育類和非體育類的學生在大學有著相似的生活學習環境,人格特質沒有差異,但文化知識水平、文學素養、學習能力、理解力較其他普通高校學生要差一些,往往在鑒賞作品時不得要領。
(二)學習興趣。在被調查的三學生中,專業操作技能、新聞捕捉能力兩類基本能力是學生最迫切掌握的。包括攝影攝像、圖像圖像處理、視頻制作及新聞采訪寫作等等實踐能力,由于操作性強,學生學習積極性高。
(三)學生特長。體育院校的學生多由體育特長或成績一般學生組成,學生擅長運動及課外活動,綜合素質有待提高。被調查的學生中,有65%的學生表示,他們攝影攝像、圖形圖像處理能力較強。但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對綜合素質要求較高的《文學作品賞析》學習有抵觸心理。
二、存在問題
(一)教學一體化設計思路與被動學習的矛盾
在教學設計上,教師教學注重學生自學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由于該課程有較強的可讀性,只有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教師指導才有所生發。
由于學生學習能力及學習興趣缺失,普遍認為《文學作品賞析》不能提高專業操作技能,加之作品閱讀量少,甚至不能保證預習教師授課作品,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二)課堂互動缺乏
在《文學作品賞析》教學中,教師設計多種問題與學生互動。由于學生文學素養較低,閱讀范圍較窄,互動性不強,教師的設計思路無法得到學生的回應。學生無法在自學和教師輔導相結合的基礎上,掌握作品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加強閱讀與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也達不到學生提出獨特見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學習效果。
(三)理論教學充分,實踐教學缺乏
由于《文學作品賞析》是理論課程,重在對作品本身進行分析與評價。課程教學與專業操作技能、新聞捕捉能力兩類基本能力的結合不充分。課堂教學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低,不能體現該門課程給學生帶來的學習價值。
三、教學新模式探討
(一)引入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給學生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的實施及最終的評價, 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環節中的基本要求,項目結束后應有產品產生。在項目的驅動下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將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結合。《文學作品賞析》教學引入項目教學法,將理論和專業操作實踐相結合,做到“教、學、做”三位一體。
如將《文學作品賞析》中小說、戲劇模塊相結合,設計實踐教學方案——文學作品的“讀、研、寫、演”。讓學生依據項目的要求,通過進行小說及戲劇腳本的創作,了解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小說情節的推進及典型環境的營造,提高學生戲劇鑒賞能力。同時,通過新聞專業操作技能攝影攝像及后期制作的操作,產生產品——小說、劇本和微電影。
(二)運用體驗式學習理論為學生提供職業角色情境。
體驗式學習, 即學習過程被置于各種虛擬的或真實的語言情境之中。通過活動、游戲和情境, 讓學生在親歷親為的參與過程中觀察、反思和分享,獲得閱讀式學習和聽講式學習無法得到的經驗、認識和能力。研究表明,人通過閱讀可獲得10%的知識,通過聽講可學習到15%,而通過親身經歷和體驗則能學習到80%。體驗式學習,適用于掌握職業操作技能重于掌握學科體系的體育高專學生。
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注重新聞采寫,對學生溝通能力要求較高。針對體育高專院校學生表達能力較弱的特點,《文學作品賞析》要求每個學生都模擬教師授課,實行散文、詩歌模塊現場授課,由聽課學生進行點評的模式。讓學生按教學任務在教師教學的仿真情境中體驗教師、評委的角色要求。同時,通過模擬校園體育雜志制作過程,真實體驗記者、校對等新聞從業者職業角色的要求, 用角色責任感激發對《文學作品賞析》學習的積極性。
在了解學生文學素養、學習狀況基礎上,思考教學方法,引入新的教學模式:項目教學法、體驗式學習等結合,將操作技能融入理論性強的《文學作品賞析》教學中,激發學生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學習。
參考文獻:
[1]馮恩大.高職專業技能課的模塊式教學改革——以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為例[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7期;
[2]朱長寶,季峰.高職院校新聞專業學生新聞素養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 年第14 期;
[3]張志達.淺談文學作品賞析課教學[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 年 第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