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緒軍
摘 要:隨著第四媒體概念的提出,網絡新聞這一嶄新的媒介開始迅速抬頭,不斷搶占原本屬于電視新聞的關注時間。一些專營商業網站的新聞版塊為網民提供豐富信息的同時,自媒體的出現也為網絡新聞的發布擴展了平臺。本文通過對網絡新聞的特征和電視新聞的的優缺點比較分析,試圖探索二者在新環境下的生存之道。
關鍵詞:網絡新聞;電視新聞;比較分析
網絡新聞是新聞和互聯網的結合體,是一種全新的復合傳播形態。根據新事物的發展規律,它的發展過程自然少不了支持者的置頂和保守者的阻礙。對于是按照傳統電視新聞的形式去辦還是辦出具有互聯網特色的網絡新聞,人們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提出新聞要朝著自由便利的方向發展,他們要求新聞除了能自由地接受還得能便利地傳播;也有人提出網絡新聞就算與電視新聞有著載體的不同,但也要按照電視新聞的的形式及制作流程去有限地改革。對于以上這兩種觀點暫且不去評論孰優孰劣,下面咱們通過對比網絡新聞和電視新聞各自的特征來看看二者到底各有什么優勢。
一、網絡新聞的優勢及電視新聞的不足
(一)網絡新聞接受平臺具有多樣性,電視新聞的接受平臺比較單一
在移動網絡和無線寬帶技術普及的今天,借助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和筆記本等移動終端,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的瀏覽網絡新聞,這不僅有利于消費者對碎片時間(如廁,等車時等)的利用,還會提高消費者對某種媒體的忠誠度。而電視新聞受電視終端的限制只能在固定時空來被動地接受,因此當受眾網絡消費習慣形成后就很難再回到傳統的電視媒體。
(二)平臺的不同導致了受眾接受網絡新聞的主動與接受電視新聞的被動
電視新聞的播出時間和收看場所都是固定的,觀眾只能在媒體設定的時空內進行有限的選擇。網絡新聞相對電視新聞的核心優勢就是受眾具有主動性,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搜索自己需要的新聞而不受節目表的限制,網民還可以通過發表評論來表達對新聞事件的看法及態度,充分展現主人翁姿態。
(三)與電視新聞相比網絡新聞具有更新快、傳播范圍廣、發布門檻低等特點
互聯網是個全球化平臺,不存在發行或者覆蓋的問題。網絡的即時通訊能力可以使新聞在發生的最短時間內廣泛傳播而避免了電視節目制作的滯后性。網絡新聞的產生使每一個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成為傳播者,微博、微信等社交手段的火熱使每個人都成為自己的媒體發言人,這一行為已經給電視新聞的傳播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二、電視新聞相對網絡新聞的長處
(一)電視新聞的風格嚴肅,其權威性及可信度較高
與網絡新聞相比電視新聞歷史較長,有嚴謹的采寫編流程和健全的把關機制。網絡新聞歷史較短,娛樂化傾向嚴重,把關比較薄弱甚至缺失。為了吸引讀者的閱讀與點擊,編輯不惜擬定與內容嚴重不符的誘惑性標題,嚴重違背了新聞標題擬定原則。由于它的準入門檻較低,許多新聞都源于網民的采集制作,導致傳統新聞記者的特權被剝奪、守門人被踢開,打破了電視新聞采編規則和流程,其中滋生的假新聞和低俗新聞也為社會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危害,造成了網絡新聞可信性和權威性的缺失。
(二)網絡媒介普及程度不及電視媒介
由于因特網無論是在資金還是在對受眾自身素質上的要求都高于電視,因此限制了網絡媒介受眾的數量。截至2013年底國內網民數量達6.5億,但考慮到收視習慣和終端操作問題,網絡新聞的受眾要大打折扣。智能手機和便攜式電腦的發展似乎提高了網絡的普及率,但這些平臺普及的同時也伴隨著操作難度的增加,這也直接限制了一些受眾的閱讀需求。
(三)與網絡媒體相比,電視媒體擁有雄厚的財力、專業的團隊、較高的原創性
電視媒體具有幾十年發展的積淀,其長期積累下的財力、物力以及品牌效應更是網絡媒體所無法比擬。在電視新聞的采編和傳播過程中電視臺擁有大量的專業人員,網絡媒介不僅人手不足,其專業性也備受質疑。許多網絡新聞都是由電視新聞摘抄和拼湊而成,再賦以爆炸性的標題,這就導致了原創性的嚴重不足和同質化現象,各新聞之間所不同的只有標題,與電視新聞相比海量的也只是文字而不是內容,這也引發了新時代下的信息爆炸和信息匱乏。
通過上面的比較可知,網絡新聞具有電視新聞所無法比擬的多樣傳播方式及受眾主動參與的特點,而電視新聞卻具有網絡新聞所缺失的原創性、嚴肅性和權威性。因此,我們認為二者應當相互借鑒,相互融合,以網絡媒體的形式進行傳播,以電視新聞的流程進行制作和把關,將互聯網傳播的廣泛性和自主性與電視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和原創性緊密結合,打造線上線下高度集約的綜合體,只有這樣二者才能互惠共榮,新聞事業也才能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歐陽宏生.打造電視頻道文化品牌[J]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6年12期
[2]高鋼,彭蘭.三級力量作用下的網絡新聞傳播 ——中國網絡媒體結構特征研究[J].國際新聞界.2007(03)
[3]杜海萍.網絡新聞對新聞價值的消解與延伸[J].新聞與寫作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