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學良
摘 要:藝術畫為毛織產品的應用開辟了一條新途徑,打開了一扇毛織文化藝術的創造之門。描述毛織藝術畫的制作過程,分析不同提花結構在藝術畫中的差異,從而說明現階段影響毛織藝術畫品質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解決的方法。
關鍵詞:電腦橫機;毛織藝術品;圖片處理;提花結構
2013年4月,中國(開封)首屆民間工藝美術作品評選結果揭曉,東莞大朗選送的毛織藝術作品《清明上河圖》榮獲金獎,如圖1所示。該作品是利用電腦橫機編織而成,由此說明電腦橫機除了生產毛織服裝、圍巾、披肩、手套等穿戴型毛織類產品外,它還能與中國字畫結合,開辟一個嶄新的世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成為我國文藝世界的一顆新星。毛織藝術作品《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團隊向您展現其部分作品如圖2所示。作品以針為筆、以線為墨,將古今中外的經典名畫重新演繹得惟妙惟肖,受到了廣大藝術專家、藝術品愛好者的好評,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
圖1 毛織藝術作品《清明上河圖》榮獲金獎
■ ■
(a) (b)
圖2 其他毛織作品
毛織藝術品用途廣泛,可用于家庭裝飾、辦公室裝飾以及會議場所裝飾;作為藝術品用于藝術收藏,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因其可以進行個性化設計,也是贈送
佳品。
一、電腦橫機編織毛織藝術品的過程
毛織藝術品是把國畫、油畫、水墨畫、字畫、相片等使用電腦橫機以毛織的形式編織出來,再進行洗水整燙,裝裱成一幅作品。以毛織藝術作品《清明上河圖》的制作為例,首先將《清明上河圖》導入計算機進行顏色、亮度、尺寸等方面的處理以后,再將經過處理的圖片導入德國STOLL機器的MI軟件中,將計算機里的16色合成電腦橫機能識別的8種顏色,并對色彩的飽和度、雜質等進行處理,使之連接過渡處的色彩,得到更流暢自然的花型。下面以德國STOLL電腦橫機為例,詳細說明毛織藝術品的制作過程。
1.確定素材
在制作毛織藝術品之前,首先依據需要或要求確定制作的主題,然后依據主題,選取相關的圖畫、字畫或相片等作為原始的素材,如圖3所示。
■
圖3 原始素材
2.素材處理
將原始素材在Photoshop軟件中進行處理,設定圖像尺寸的大小,并根據畫面顏色在“圖像——調整”里對曲線、色彩、亮度/對比度、色相/飽和度等進行調節,使得圖片的顏色達到最佳效果,如圖4所示。
■
圖4 圖像調整
3.并色處理
將圖片導入電腦橫機M1花型軟件中,為了使它的效果好,一般將顏色設定為16色,生成M1軟件的花型。由于電腦橫機編織技術的限制,現階段只能編織8種顏色,因此要將相近的顏色進行并色處理,使得花型最終用8種顏色來表現。
4.提花處理
M1花型軟件中雙面提花的種類有背面條紋提花、芝麻點提花、網絡提花等,根據創作作品要求及不同提花類型的效果特點進行選擇,目前主要以網絡提花為主。
5.文件處理
處理花型使之生成能夠在電腦橫機上編織應用的花型文件,用U盤等移動磁盤讀入機器。
6.上機編織
按作品表現要求選擇電腦橫機,一般來說電腦橫機機號越高表現越細膩。
上機編織的過程主要包括:按照花型的顏色與電腦橫機的不同來選擇編織的紗線;用U盤將花型文件輸入電腦橫機;按花型文件的要求將紗線穿好在電腦橫機相應的沙嘴上;依據電腦橫機的種類、花型文件的組織結構、所用紗線的情況來設置工作參數進行編織。
7.洗燙裝裱
將編織好的藝術作品洗水、整燙平整,如圖5所示,最后進行裝裱。
■
圖5 水洗、整燙平整后毛織藝術品實物
二、電腦橫機編織毛織藝術品使用不同提花結構的編織分析
依據毛織藝術品的特點,一般采用條紋提花、芝麻點提花、網絡提花等雙面提花結構來編織,下面分析各類型雙面提花結構的組織特性。
1.背面條紋提花
背面條紋提花就是面線圈顏色的紗線在編織面線圈的同時編織底線圈,其他不編織面線圈顏色的紗線也要編織底線圈如圖6
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使用8種顏色編織時,同一個花型行中,在編織白色的地方,面針編織了一個面線圈,底針編織了八個底線圈,其面底線圈之比為1∶8,這種情況,因為面底線圈行數相差太大,容易露底色,并且上機編織時,面底線圈拉力不均衡導致編織困難,所以在實際應用中,只在兩種或三種顏色編織時使用,多種顏色編織時一般很少采用背面條紋提花。
■
圖6 背面條紋提花線圈圖
2.背面芝麻點提花
背面芝麻點提花就是面線圈顏色的紗線編織面線圈的同時1隔1編織底線圈,其他不編織面線圈顏色的紗線也是1隔1編織底線圈,如圖7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使用8種顏色編織時,同一個花型行中,在編織白色的地方,面針編織了一個線圈,底針編織了4個線圈,其面底線圈之比為1∶4,所以在實際應用中,當提花顏色相對較少或者毛料不適合用其他提花結構時可采用背面芝麻點提花。
■
圖7 背面芝麻點提花線圈圖
3.網絡提花
網絡提花就是面線圈顏色的紗線只編織面線圈而不編織底線圈,其他顏色的紗線則按照一定的規律編織底線圈,如圖8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使用8種顏色編織時,同一個花型行中,在編織白色的地方,面針編織了一個線圈,底針也只編織了一個線圈,其面底線圈之比為1∶1,采用網絡提花結構編織的布片其布面較平整,不容易露底色,所以在編織多色藝術品時通常采用網絡提花結構來制作。
■
圖8 網絡提花線圈圖
三、影響毛織藝術品品質的成因分析
經過幾年的探索研究,毛織藝術品的品質有了較大的改進,但相對于傳統的刺繡和十字繡等手工作品,還存在著顏色不夠豐富、制作不夠精細、顏色交接處不夠自然等不足。
1.機器因素
目前的電腦橫機一般是使用4條沙嘴導軌,每邊能夠排列8把沙嘴,由于毛織藝術品的顏色分布是毫無規律的,在組織結構上只能采用提花結構,所以限制了紗線顏色的使用,最多只能用8種顏色來制作,使得毛織藝術品的表現效果不夠細膩、逼真,要想能夠將原作品的意境完全體現出來,必須突破紗線顏色數量的限制。目前德國STOLL公司最新研發的機器已經突破了技術難關,使用了8條沙嘴導軌,每邊能夠排列16把沙嘴,這樣一來就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倍,機器新技術的應用勢必大大提升毛織藝術品
的藝術效果。
2.紗線顏色因素
雖然現在市面上有各種各樣不同成分的紗線,但在顏色方面還不能滿足毛織藝術品的需要。一幅精美的藝術作品對顏色的搭配十分講究,有時極其細微的顏色差異就會使得作品的效果相差
甚遠。對于這個問題,一方面靠平時對紗線顏色的積累,另一方面可以針對不同的作品來定染紗線,以使毛織藝術品的效果達到
最佳。
毛織藝術品不僅將毛織的應用拓展到裝飾領域,還創新了藝術創作的手法,豐富了民間藝術的種類和文化內涵,對于推動毛織產業和藝術創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毛織產品的應用開辟了一
條嶄新的途徑,打開了一扇毛織文化藝術的創造之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腦橫機技術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這使得毛織藝術品的效果更加細膩、更加逼真,毛織藝術品必將成為人們追求時尚和藝術的新寵。
編輯 馬燕萍
endprint
摘 要:藝術畫為毛織產品的應用開辟了一條新途徑,打開了一扇毛織文化藝術的創造之門。描述毛織藝術畫的制作過程,分析不同提花結構在藝術畫中的差異,從而說明現階段影響毛織藝術畫品質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解決的方法。
關鍵詞:電腦橫機;毛織藝術品;圖片處理;提花結構
2013年4月,中國(開封)首屆民間工藝美術作品評選結果揭曉,東莞大朗選送的毛織藝術作品《清明上河圖》榮獲金獎,如圖1所示。該作品是利用電腦橫機編織而成,由此說明電腦橫機除了生產毛織服裝、圍巾、披肩、手套等穿戴型毛織類產品外,它還能與中國字畫結合,開辟一個嶄新的世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成為我國文藝世界的一顆新星。毛織藝術作品《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團隊向您展現其部分作品如圖2所示。作品以針為筆、以線為墨,將古今中外的經典名畫重新演繹得惟妙惟肖,受到了廣大藝術專家、藝術品愛好者的好評,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
圖1 毛織藝術作品《清明上河圖》榮獲金獎
■ ■
(a) (b)
圖2 其他毛織作品
毛織藝術品用途廣泛,可用于家庭裝飾、辦公室裝飾以及會議場所裝飾;作為藝術品用于藝術收藏,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因其可以進行個性化設計,也是贈送
佳品。
一、電腦橫機編織毛織藝術品的過程
毛織藝術品是把國畫、油畫、水墨畫、字畫、相片等使用電腦橫機以毛織的形式編織出來,再進行洗水整燙,裝裱成一幅作品。以毛織藝術作品《清明上河圖》的制作為例,首先將《清明上河圖》導入計算機進行顏色、亮度、尺寸等方面的處理以后,再將經過處理的圖片導入德國STOLL機器的MI軟件中,將計算機里的16色合成電腦橫機能識別的8種顏色,并對色彩的飽和度、雜質等進行處理,使之連接過渡處的色彩,得到更流暢自然的花型。下面以德國STOLL電腦橫機為例,詳細說明毛織藝術品的制作過程。
1.確定素材
在制作毛織藝術品之前,首先依據需要或要求確定制作的主題,然后依據主題,選取相關的圖畫、字畫或相片等作為原始的素材,如圖3所示。
■
圖3 原始素材
2.素材處理
將原始素材在Photoshop軟件中進行處理,設定圖像尺寸的大小,并根據畫面顏色在“圖像——調整”里對曲線、色彩、亮度/對比度、色相/飽和度等進行調節,使得圖片的顏色達到最佳效果,如圖4所示。
■
圖4 圖像調整
3.并色處理
將圖片導入電腦橫機M1花型軟件中,為了使它的效果好,一般將顏色設定為16色,生成M1軟件的花型。由于電腦橫機編織技術的限制,現階段只能編織8種顏色,因此要將相近的顏色進行并色處理,使得花型最終用8種顏色來表現。
4.提花處理
M1花型軟件中雙面提花的種類有背面條紋提花、芝麻點提花、網絡提花等,根據創作作品要求及不同提花類型的效果特點進行選擇,目前主要以網絡提花為主。
5.文件處理
處理花型使之生成能夠在電腦橫機上編織應用的花型文件,用U盤等移動磁盤讀入機器。
6.上機編織
按作品表現要求選擇電腦橫機,一般來說電腦橫機機號越高表現越細膩。
上機編織的過程主要包括:按照花型的顏色與電腦橫機的不同來選擇編織的紗線;用U盤將花型文件輸入電腦橫機;按花型文件的要求將紗線穿好在電腦橫機相應的沙嘴上;依據電腦橫機的種類、花型文件的組織結構、所用紗線的情況來設置工作參數進行編織。
7.洗燙裝裱
將編織好的藝術作品洗水、整燙平整,如圖5所示,最后進行裝裱。
■
圖5 水洗、整燙平整后毛織藝術品實物
二、電腦橫機編織毛織藝術品使用不同提花結構的編織分析
依據毛織藝術品的特點,一般采用條紋提花、芝麻點提花、網絡提花等雙面提花結構來編織,下面分析各類型雙面提花結構的組織特性。
1.背面條紋提花
背面條紋提花就是面線圈顏色的紗線在編織面線圈的同時編織底線圈,其他不編織面線圈顏色的紗線也要編織底線圈如圖6
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使用8種顏色編織時,同一個花型行中,在編織白色的地方,面針編織了一個面線圈,底針編織了八個底線圈,其面底線圈之比為1∶8,這種情況,因為面底線圈行數相差太大,容易露底色,并且上機編織時,面底線圈拉力不均衡導致編織困難,所以在實際應用中,只在兩種或三種顏色編織時使用,多種顏色編織時一般很少采用背面條紋提花。
■
圖6 背面條紋提花線圈圖
2.背面芝麻點提花
背面芝麻點提花就是面線圈顏色的紗線編織面線圈的同時1隔1編織底線圈,其他不編織面線圈顏色的紗線也是1隔1編織底線圈,如圖7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使用8種顏色編織時,同一個花型行中,在編織白色的地方,面針編織了一個線圈,底針編織了4個線圈,其面底線圈之比為1∶4,所以在實際應用中,當提花顏色相對較少或者毛料不適合用其他提花結構時可采用背面芝麻點提花。
■
圖7 背面芝麻點提花線圈圖
3.網絡提花
網絡提花就是面線圈顏色的紗線只編織面線圈而不編織底線圈,其他顏色的紗線則按照一定的規律編織底線圈,如圖8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使用8種顏色編織時,同一個花型行中,在編織白色的地方,面針編織了一個線圈,底針也只編織了一個線圈,其面底線圈之比為1∶1,采用網絡提花結構編織的布片其布面較平整,不容易露底色,所以在編織多色藝術品時通常采用網絡提花結構來制作。
■
圖8 網絡提花線圈圖
三、影響毛織藝術品品質的成因分析
經過幾年的探索研究,毛織藝術品的品質有了較大的改進,但相對于傳統的刺繡和十字繡等手工作品,還存在著顏色不夠豐富、制作不夠精細、顏色交接處不夠自然等不足。
1.機器因素
目前的電腦橫機一般是使用4條沙嘴導軌,每邊能夠排列8把沙嘴,由于毛織藝術品的顏色分布是毫無規律的,在組織結構上只能采用提花結構,所以限制了紗線顏色的使用,最多只能用8種顏色來制作,使得毛織藝術品的表現效果不夠細膩、逼真,要想能夠將原作品的意境完全體現出來,必須突破紗線顏色數量的限制。目前德國STOLL公司最新研發的機器已經突破了技術難關,使用了8條沙嘴導軌,每邊能夠排列16把沙嘴,這樣一來就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倍,機器新技術的應用勢必大大提升毛織藝術品
的藝術效果。
2.紗線顏色因素
雖然現在市面上有各種各樣不同成分的紗線,但在顏色方面還不能滿足毛織藝術品的需要。一幅精美的藝術作品對顏色的搭配十分講究,有時極其細微的顏色差異就會使得作品的效果相差
甚遠。對于這個問題,一方面靠平時對紗線顏色的積累,另一方面可以針對不同的作品來定染紗線,以使毛織藝術品的效果達到
最佳。
毛織藝術品不僅將毛織的應用拓展到裝飾領域,還創新了藝術創作的手法,豐富了民間藝術的種類和文化內涵,對于推動毛織產業和藝術創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毛織產品的應用開辟了一
條嶄新的途徑,打開了一扇毛織文化藝術的創造之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腦橫機技術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這使得毛織藝術品的效果更加細膩、更加逼真,毛織藝術品必將成為人們追求時尚和藝術的新寵。
編輯 馬燕萍
endprint
摘 要:藝術畫為毛織產品的應用開辟了一條新途徑,打開了一扇毛織文化藝術的創造之門。描述毛織藝術畫的制作過程,分析不同提花結構在藝術畫中的差異,從而說明現階段影響毛織藝術畫品質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解決的方法。
關鍵詞:電腦橫機;毛織藝術品;圖片處理;提花結構
2013年4月,中國(開封)首屆民間工藝美術作品評選結果揭曉,東莞大朗選送的毛織藝術作品《清明上河圖》榮獲金獎,如圖1所示。該作品是利用電腦橫機編織而成,由此說明電腦橫機除了生產毛織服裝、圍巾、披肩、手套等穿戴型毛織類產品外,它還能與中國字畫結合,開辟一個嶄新的世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成為我國文藝世界的一顆新星。毛織藝術作品《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團隊向您展現其部分作品如圖2所示。作品以針為筆、以線為墨,將古今中外的經典名畫重新演繹得惟妙惟肖,受到了廣大藝術專家、藝術品愛好者的好評,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
圖1 毛織藝術作品《清明上河圖》榮獲金獎
■ ■
(a) (b)
圖2 其他毛織作品
毛織藝術品用途廣泛,可用于家庭裝飾、辦公室裝飾以及會議場所裝飾;作為藝術品用于藝術收藏,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因其可以進行個性化設計,也是贈送
佳品。
一、電腦橫機編織毛織藝術品的過程
毛織藝術品是把國畫、油畫、水墨畫、字畫、相片等使用電腦橫機以毛織的形式編織出來,再進行洗水整燙,裝裱成一幅作品。以毛織藝術作品《清明上河圖》的制作為例,首先將《清明上河圖》導入計算機進行顏色、亮度、尺寸等方面的處理以后,再將經過處理的圖片導入德國STOLL機器的MI軟件中,將計算機里的16色合成電腦橫機能識別的8種顏色,并對色彩的飽和度、雜質等進行處理,使之連接過渡處的色彩,得到更流暢自然的花型。下面以德國STOLL電腦橫機為例,詳細說明毛織藝術品的制作過程。
1.確定素材
在制作毛織藝術品之前,首先依據需要或要求確定制作的主題,然后依據主題,選取相關的圖畫、字畫或相片等作為原始的素材,如圖3所示。
■
圖3 原始素材
2.素材處理
將原始素材在Photoshop軟件中進行處理,設定圖像尺寸的大小,并根據畫面顏色在“圖像——調整”里對曲線、色彩、亮度/對比度、色相/飽和度等進行調節,使得圖片的顏色達到最佳效果,如圖4所示。
■
圖4 圖像調整
3.并色處理
將圖片導入電腦橫機M1花型軟件中,為了使它的效果好,一般將顏色設定為16色,生成M1軟件的花型。由于電腦橫機編織技術的限制,現階段只能編織8種顏色,因此要將相近的顏色進行并色處理,使得花型最終用8種顏色來表現。
4.提花處理
M1花型軟件中雙面提花的種類有背面條紋提花、芝麻點提花、網絡提花等,根據創作作品要求及不同提花類型的效果特點進行選擇,目前主要以網絡提花為主。
5.文件處理
處理花型使之生成能夠在電腦橫機上編織應用的花型文件,用U盤等移動磁盤讀入機器。
6.上機編織
按作品表現要求選擇電腦橫機,一般來說電腦橫機機號越高表現越細膩。
上機編織的過程主要包括:按照花型的顏色與電腦橫機的不同來選擇編織的紗線;用U盤將花型文件輸入電腦橫機;按花型文件的要求將紗線穿好在電腦橫機相應的沙嘴上;依據電腦橫機的種類、花型文件的組織結構、所用紗線的情況來設置工作參數進行編織。
7.洗燙裝裱
將編織好的藝術作品洗水、整燙平整,如圖5所示,最后進行裝裱。
■
圖5 水洗、整燙平整后毛織藝術品實物
二、電腦橫機編織毛織藝術品使用不同提花結構的編織分析
依據毛織藝術品的特點,一般采用條紋提花、芝麻點提花、網絡提花等雙面提花結構來編織,下面分析各類型雙面提花結構的組織特性。
1.背面條紋提花
背面條紋提花就是面線圈顏色的紗線在編織面線圈的同時編織底線圈,其他不編織面線圈顏色的紗線也要編織底線圈如圖6
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使用8種顏色編織時,同一個花型行中,在編織白色的地方,面針編織了一個面線圈,底針編織了八個底線圈,其面底線圈之比為1∶8,這種情況,因為面底線圈行數相差太大,容易露底色,并且上機編織時,面底線圈拉力不均衡導致編織困難,所以在實際應用中,只在兩種或三種顏色編織時使用,多種顏色編織時一般很少采用背面條紋提花。
■
圖6 背面條紋提花線圈圖
2.背面芝麻點提花
背面芝麻點提花就是面線圈顏色的紗線編織面線圈的同時1隔1編織底線圈,其他不編織面線圈顏色的紗線也是1隔1編織底線圈,如圖7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使用8種顏色編織時,同一個花型行中,在編織白色的地方,面針編織了一個線圈,底針編織了4個線圈,其面底線圈之比為1∶4,所以在實際應用中,當提花顏色相對較少或者毛料不適合用其他提花結構時可采用背面芝麻點提花。
■
圖7 背面芝麻點提花線圈圖
3.網絡提花
網絡提花就是面線圈顏色的紗線只編織面線圈而不編織底線圈,其他顏色的紗線則按照一定的規律編織底線圈,如圖8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使用8種顏色編織時,同一個花型行中,在編織白色的地方,面針編織了一個線圈,底針也只編織了一個線圈,其面底線圈之比為1∶1,采用網絡提花結構編織的布片其布面較平整,不容易露底色,所以在編織多色藝術品時通常采用網絡提花結構來制作。
■
圖8 網絡提花線圈圖
三、影響毛織藝術品品質的成因分析
經過幾年的探索研究,毛織藝術品的品質有了較大的改進,但相對于傳統的刺繡和十字繡等手工作品,還存在著顏色不夠豐富、制作不夠精細、顏色交接處不夠自然等不足。
1.機器因素
目前的電腦橫機一般是使用4條沙嘴導軌,每邊能夠排列8把沙嘴,由于毛織藝術品的顏色分布是毫無規律的,在組織結構上只能采用提花結構,所以限制了紗線顏色的使用,最多只能用8種顏色來制作,使得毛織藝術品的表現效果不夠細膩、逼真,要想能夠將原作品的意境完全體現出來,必須突破紗線顏色數量的限制。目前德國STOLL公司最新研發的機器已經突破了技術難關,使用了8條沙嘴導軌,每邊能夠排列16把沙嘴,這樣一來就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倍,機器新技術的應用勢必大大提升毛織藝術品
的藝術效果。
2.紗線顏色因素
雖然現在市面上有各種各樣不同成分的紗線,但在顏色方面還不能滿足毛織藝術品的需要。一幅精美的藝術作品對顏色的搭配十分講究,有時極其細微的顏色差異就會使得作品的效果相差
甚遠。對于這個問題,一方面靠平時對紗線顏色的積累,另一方面可以針對不同的作品來定染紗線,以使毛織藝術品的效果達到
最佳。
毛織藝術品不僅將毛織的應用拓展到裝飾領域,還創新了藝術創作的手法,豐富了民間藝術的種類和文化內涵,對于推動毛織產業和藝術創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毛織產品的應用開辟了一
條嶄新的途徑,打開了一扇毛織文化藝術的創造之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腦橫機技術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這使得毛織藝術品的效果更加細膩、更加逼真,毛織藝術品必將成為人們追求時尚和藝術的新寵。
編輯 馬燕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