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壯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的本質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這兩者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梁,又是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在心靈上的溝通。
一、解題回顧有利于更好地實現教學反思
新課標要求我們在制訂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來講,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適用性更廣,持久性更長。許多知識都隨著時間的推移容易遺忘,如果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方法,就可以通過許多渠道獲取知識。所以有必要通過反思,認識到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否有機地融入課程教學內容中去,是否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學過程中,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例如:求y=sin(-■x+■),x∈[-2π,2π]的單調遞增區間。
學生大面積出錯。教師反思是不是講課時方法不對頭而導致學生記憶不牢,所以在講解作業時,把學生出現的錯誤設計成問題,讓學生討論2分鐘。
如:[-■,■]是怎么求來的?單調區間能用并集嗎?
討論結束后,提問作業中出錯的學生回答問題,有的改正了,有的依然出錯,師生共同總結后,又留了一個類似的作業:求
y=sin(-■x+■),x∈[0,π]的單調遞增區間。這次作業效果非常好。
二、教學反思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
我們通常所講的“要給學生授之以‘漁而不是只授之以‘魚”就是這個道理。通過反思,教師可以評價自己的教學過程是否擺正自己的位置,由傳統的知識的傳播者、灌輸者轉變成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而學生卻由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變成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如:學生問題小見:
一名學生演算一道題,怎么算和答案也對不上,真是應了那句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她拿來問我,題:若sinα=■,cosα=■,■<α<π,則α的值滿足 。
學生說:由■<α<π得sinα∈(0,1),cosα∈(-1,0),求出的a>3,與答案a=8不一樣啊。
師說:你取a=4代入已知看有什么結果?
學生說:sinα=■,cosα=■
師問:這樣的結果你發現問題了嗎?學生說它們結果在范圍內呀,老師又說:在找毛病,學生思索,老師提示:sin2α+cos2α=1滿足嗎?
學生恍然大悟,啊,我知道了。這種發現正應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教學反思,實質是帶領學生養成回顧的習慣,知道怎樣解題回顧,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幫助其提高解題能力。在數學教學中,能夠真正提高教學效果。
編輯 薛直艷endprint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的本質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這兩者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梁,又是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在心靈上的溝通。
一、解題回顧有利于更好地實現教學反思
新課標要求我們在制訂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來講,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適用性更廣,持久性更長。許多知識都隨著時間的推移容易遺忘,如果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方法,就可以通過許多渠道獲取知識。所以有必要通過反思,認識到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否有機地融入課程教學內容中去,是否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學過程中,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例如:求y=sin(-■x+■),x∈[-2π,2π]的單調遞增區間。
學生大面積出錯。教師反思是不是講課時方法不對頭而導致學生記憶不牢,所以在講解作業時,把學生出現的錯誤設計成問題,讓學生討論2分鐘。
如:[-■,■]是怎么求來的?單調區間能用并集嗎?
討論結束后,提問作業中出錯的學生回答問題,有的改正了,有的依然出錯,師生共同總結后,又留了一個類似的作業:求
y=sin(-■x+■),x∈[0,π]的單調遞增區間。這次作業效果非常好。
二、教學反思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
我們通常所講的“要給學生授之以‘漁而不是只授之以‘魚”就是這個道理。通過反思,教師可以評價自己的教學過程是否擺正自己的位置,由傳統的知識的傳播者、灌輸者轉變成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而學生卻由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變成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如:學生問題小見:
一名學生演算一道題,怎么算和答案也對不上,真是應了那句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她拿來問我,題:若sinα=■,cosα=■,■<α<π,則α的值滿足 。
學生說:由■<α<π得sinα∈(0,1),cosα∈(-1,0),求出的a>3,與答案a=8不一樣啊。
師說:你取a=4代入已知看有什么結果?
學生說:sinα=■,cosα=■
師問:這樣的結果你發現問題了嗎?學生說它們結果在范圍內呀,老師又說:在找毛病,學生思索,老師提示:sin2α+cos2α=1滿足嗎?
學生恍然大悟,啊,我知道了。這種發現正應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教學反思,實質是帶領學生養成回顧的習慣,知道怎樣解題回顧,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幫助其提高解題能力。在數學教學中,能夠真正提高教學效果。
編輯 薛直艷endprint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的本質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這兩者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梁,又是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在心靈上的溝通。
一、解題回顧有利于更好地實現教學反思
新課標要求我們在制訂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來講,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適用性更廣,持久性更長。許多知識都隨著時間的推移容易遺忘,如果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方法,就可以通過許多渠道獲取知識。所以有必要通過反思,認識到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否有機地融入課程教學內容中去,是否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學過程中,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例如:求y=sin(-■x+■),x∈[-2π,2π]的單調遞增區間。
學生大面積出錯。教師反思是不是講課時方法不對頭而導致學生記憶不牢,所以在講解作業時,把學生出現的錯誤設計成問題,讓學生討論2分鐘。
如:[-■,■]是怎么求來的?單調區間能用并集嗎?
討論結束后,提問作業中出錯的學生回答問題,有的改正了,有的依然出錯,師生共同總結后,又留了一個類似的作業:求
y=sin(-■x+■),x∈[0,π]的單調遞增區間。這次作業效果非常好。
二、教學反思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
我們通常所講的“要給學生授之以‘漁而不是只授之以‘魚”就是這個道理。通過反思,教師可以評價自己的教學過程是否擺正自己的位置,由傳統的知識的傳播者、灌輸者轉變成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而學生卻由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變成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如:學生問題小見:
一名學生演算一道題,怎么算和答案也對不上,真是應了那句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她拿來問我,題:若sinα=■,cosα=■,■<α<π,則α的值滿足 。
學生說:由■<α<π得sinα∈(0,1),cosα∈(-1,0),求出的a>3,與答案a=8不一樣啊。
師說:你取a=4代入已知看有什么結果?
學生說:sinα=■,cosα=■
師問:這樣的結果你發現問題了嗎?學生說它們結果在范圍內呀,老師又說:在找毛病,學生思索,老師提示:sin2α+cos2α=1滿足嗎?
學生恍然大悟,啊,我知道了。這種發現正應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教學反思,實質是帶領學生養成回顧的習慣,知道怎樣解題回顧,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幫助其提高解題能力。在數學教學中,能夠真正提高教學效果。
編輯 薛直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