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卉
摘 要:思想品德教學是現階段素質教育的基礎,是給學生確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前沿陣地,是學校實施德育的主要途徑。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行和教學理念的發展與轉變,思想道德教學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在農村思想道德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許多缺陷與不足。
關鍵詞:農村;思想品德;素質教育
思想品德教學是現階段素質教育推行的先鋒,對引導初中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的行為習慣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如何提高農村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解決農村思想品德教學的缺陷,探索農村思想品德教學的新渠道,是當下農村思想品德教學工作的重點。
一、現階段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缺陷
中國是農業發展大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7%。因此,在農村,農村人口的道德教育一直是一道難關,思想品德教學受到了種種因素的影響。雖然農村思想品德教育緊跟著素質教育推行的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這些成就背后存在著很多問題。以下幾方面就是現階段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1.農村教師專業化水平較低
農村初中普遍缺乏專業的教師,每所初中思想品德專業畢業的教師很少。“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必須專業化水平高,做到“要給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如果要讓學生取得好成績,提高學生自己的道德水平,教師就必須具有給予學生取得這些的條件的能力,教師才疏學淺是無法正確教導學生的。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師仍然存在專業化水平較低的情況。
2.教師的教學觀念老舊落后
由于我國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課堂是教師的課堂,以教師的教為主,學生的學為輔,或直接忽視學生的學,只注重教師的教,沒有做到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思想品德課是一門以理論為主的學科,要求學生要理解其中的知識而不是死記硬背。傳統的思想品德課堂以教師的教為主,一節課下來,差不多都是教師在傳授知識,從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農村相對于城鎮來說設施不完善,教育投入相對較少,這就導致了教學手法的單一性,上課只是教師站在講臺上,用粉筆在黑板上寫寫,嘴里說說,沒有吸引學生學習的樂趣。
3.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理論與生活實際脫節
思想品德這門學科的生活性是它的主要特點。教師應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但是農村學生的生活閱歷太淺、視野太窄、見識不足,這就導致教師在課堂上舉的例子學生們并不熟悉,甚至課本上出現的例子學生也不懂、不知道。尤其是在農村寄宿學校,學生平時沒機會去了解當前社會的時事,回家后沒有電腦上網去查詢教師所要求的資料,父母忙于農活,加上父母文化水平也較低,無法在學習上給予學生幫助,所以學生只能依靠在課堂上聽教師的介紹了解時事。
4.教學設施不完善導致活動課受限制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許多思想品德教師也產生了新的教學觀念,也想以學生為主體,把課本圖文并茂的展現給學生。但是由于農村教學設備的不完善,教師的一腔熱血最終還是無法得以實現,只有在領導來視察時,才有幸使用一次多媒體。
二、應對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缺陷的策略
鑒于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缺陷,必須要找到相應的對策去解決。在此指出了以下相應對策。
1.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聘請思想品德專業畢業的教師任教
教師應及時充實新的知識,并擴大信息源。由于目前在農村,教室多媒體的配置不可能短期完善,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電腦或者辦公電腦收集各種資料,拓寬自己的思路,借鑒更為先進、優秀的教學方法,轉變自己的教學模式,讓自己具備能夠正確教導學生的能力。
2.進行多樣化教學,使學生愛學
教師在思想品德課中多關注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能夠愛上教師的教學。久而久之,學生自然愿意和教師親近,課堂上愿意把自己的思想和疑問與教師同學交流。這樣才可以使各種觀點自由暢通,在寬松的氛圍中,學生才能夠把學習當成一種娛樂,從而形成自己的見解。進行創造性(把粗糙的概念故事化,多飲用前人的事跡教導學生)教學,使學生會學、愛學、有興趣的學。這樣才能在學習中找到快樂。新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培養綜合能力為主。進行個性化教學,使學生樂學。學生個性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在教學中應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方法,面向全體學生,但不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發展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探究性學習,使學生活學。教師應樹立以教材為依托,以學生為主體,著眼學生的能力培養,進行創造性的教學。
3.思想品德教學要使理論向生活回歸
教師應該要關注農村學生現在的日常生活,在教材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而且還要“備學生”,要充分了解農村學生的認知水平,在課堂上舉例時盡量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舉學生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例子,由淺及深的引導學生運用理論來解釋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4.針對教學設備不完善的對策積極推進多媒體技術與思想品德教學的整合
教師可以提前備好課,在備課的過程中把有關的網上內容下載到U盤里,上課時拷貝到多媒體中,就可以讓學生使用多媒體學習。
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只要教師積極投身于素質教育,只有教法、觀念不斷更新,關注學生的發展,與時俱進,才能順應新課改的形勢做一個優秀的思想品德教師,農村初中學生的思想品德課學習方式才能得到徹底改變。
參考文獻:
[1]張志堅.“讀”,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08(Z5).
[2]梁啟華.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要善于利用鄉土資源[J].大眾科技,2010(07).
[3]楊樹夫.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薄弱環節[J].新課程:教研版,2009(08).
[4]朱佳嫻.東風“無力”百花殘:思想品德教學“無力感”之管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1(Z2).
[5]張一平.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J].教育前沿:理論版, 2008(09).
[6]李會年.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芻議[J].學周刊,2011(23).
編輯 薛直艷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