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鮑長江
實驗,既是物理教學的基本形式,又是物理教學的基本手段,同時也是學生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徑。因此,對物理教學中的實驗教學,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往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把實驗教學也當成知識進行教學,老師講實驗,學生背實驗。課堂上老師把實驗目的、實驗器材、實驗過程、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以及實驗結論都清清楚楚地講給學生,讓學生再一一背下來。這樣的實驗教學的確給學生的考試增添了不少的分數,然而,學生的操作能力、實踐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卻在教和背的過程中被抹殺了,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的高材生,產生一批能“紙上談兵”的專家。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的觀念和理念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素質教育的新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落后的應試教育,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在不斷地發生著改變,我們的各種考核評價制度也在發生著改變,對于像物理、化學、生物等實驗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也增添了實驗操作能力的考查,逐漸由知識化考查向能力化考核轉變。
隨著教育觀念的變化和素質教育發展的不斷深入,我們的實驗教學觀念也應該跟著發生轉變,不能再把實驗作為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通過實驗教學教會學生如何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并能動手去操作它、實踐它,不是“授之以魚”,而是“授之以漁”。實驗教學目的,也跟著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由知識掌握變為能力培養,這樣一來,又一新課題擺在我們教育者的面前,如何通過實驗來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呢?下面就通過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來談談這方面的認識,以此共勉:
一、要讓學生有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物理學科在這方面有著與其他學科不可比擬的優勢,物理學科的內容多是以學生身邊發生的事和自然現象為依托,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和編寫的。課本選擇了大量圖片,來幫助學生喚起記憶,在課上產生情境意識,來激發學生興趣。課本上選擇的實驗,也都是一些操作簡單,器材易取,現象明顯,趣味性強的簡單實驗,實驗的便捷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也是顧及學生的興趣而設計的。除了挖掘教材的“趣味”,教師也應該通過自己的能力,借助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語言等來為學生的學習制造“趣點”。通過教師的造“趣”,學生的找“趣”,讓課堂變得輕松、快活,又快樂,這樣的教學,學生“何樂而不為呢”。
二、要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勉,相互促進的雙方互動過程,和諧的氣氛非常重要。實驗課不同于一般課堂,學生動手操作實驗時,本組內的同學相互交流與提醒是必要的,課堂有點聲音,甚至個別走動都是正常的,教師應該明察秋毫,對于亂講話,隨意無目的走動的學生加以制止,切不可對全體學生大聲地呵斥和訓責,這樣做會使正常的交流討論都不能進行,對于個別的基礎薄弱的學生要鼓勵他大膽動手,讓他們克服自卑,怕被別人笑話的心態,讓他們主動融入課堂,此外,教師輕松的步態,和藹的語言,方便靈活的教學方法都可以創造出和諧、輕松而又活潑的課堂,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才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實驗操作中,否則,沉悶壓抑的課堂中,搞得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就像警察與小偷,不光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影響他們靈活性的發揮,更別說“讓學生放開手腳了”。
三、實驗內容的選擇要有便捷和可操作的特點
課本實驗由于考慮到學生知識面和知識層次的需要,實驗安排內容多而且廣泛,實驗的類型設計的也是多種多樣,操作要求高,嚴密的實驗多數安排為演示實驗;操作較高、較嚴密的可以在教師指導下完成的安排為學生分組實驗;操作簡便、器材易取的設計為課后小實驗,讓學生自己在課后完成,讓學生復習和鞏固實驗技能。對于實驗內容的選擇,教師要精心靈活處理這三類實驗之間的關系,對于演示實驗,教師要精心設計,精心做,因為這些課堂是學生基本實驗技能學習的主陣地,他們十分關注教師的一舉一動,并把他們儲備下來,逐漸形成自己的實驗技能。因此,演示實驗課,教師的每一個流程都要嚴謹,每一個操作都要規范,切不可大意。在演示實驗中,有些比較簡單的實驗也可以安排為學生的分組實驗,給他們創造動腦動手的好機會,既可以幫助他們理解知識,又可以進一步培養他們動手進行實驗操作的能力,實現將知識能力化、實踐化。
四、少一些禁錮,多給一些自由
實驗既是將知識實踐化的過渡階段,同時也是通過實踐化獲取知識的過程,實踐性、操作性、情境性特點比較明顯。教師在這樣的課堂中應該少一些禁錮,多一些開放,多一些自由,讓實驗課接近于自然,接近于生活。可是實驗室的很多規定往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自由。進了實驗室就會看到很多實驗室規定,如損壞實驗器材要按價賠償,有的甚至是三倍賠償,當學生看到這些條款他們心中怎么想呢,尤其是遇到一些易碎的玻璃制品,他們是大膽想,大膽做,冒著被罰的風險,還是安分守己,明哲保身呢,我看還是后者居多。記得我指導學生用注射器測大氣壓值這個實驗時,當時一個學生不小心碰碎了一支注射器,當時農村藥店不多,玻璃注射器很難買,他就買了一只獸用注射器,花了20多元,后來我觀察這個學生再上實驗課時一直在一邊看,很少動手。為此,我內疚了很久。實驗課由于課堂的特殊性,教師應該靈活處理,對學生少一些斥責,多一些鼓勵,因為他們的操作能力還處在成長階段,操作過程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很正常,教師應該放松心態,不要讓自己的語言成為禁錮學生思想和行為和一劑毒藥,不要用“你怎么這么蠢”,“人家都會了,你還不會”“豬腦子”“別做了,去看看別人怎么做”這一類語言來扼殺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和操作積極性。
實驗操作能力是學生踏入社會進行社會實踐的基本能力,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為學生實驗活動的指導者,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者,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編輯 薛直艷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