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松強
摘 要:中老年教師的職業倦怠是當前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相當困擾的一個問題。從中老年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和倦怠形成因素分析,進而提出具體措施,對緩解中老年教師的職業倦怠,促進其專業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倦怠型;緩解途徑
一般而言,教師的發展階段可按“3、6、9”來劃分,即3年內成為一名合格教師階段,3~6年具有一定教學風格階段,6~9年是一個分化期,有些教師成為骨干教師或學科帶頭人,甚至有成為學者型教師,專業發展勢頭良好。另一些教師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開始厭倦自己的職業,提不起精神,專業發展也減慢,甚至停滯不前,而逐漸成為“倦怠型”教師。
一、“倦怠型”中老年教師概念
教師職業倦怠是指教師在長期壓力體驗下產生的一種情緒、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它主要由三個維度組成:情緒衰竭、去個性化以及降低的自我成就感。情緒衰竭是指個體的情緒處于極度疲勞狀態;去個性化是指個體以消極否定的態度對待學生;自我成就感是指個體對自身工作意義的肯定。“倦怠型”中老年教師就是指具有以上狀態特征的中年、老年教師。
二、“倦怠型”中老年教師專業發展的特征
1.課程意識的淡化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課程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的理念和目標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必須非常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為什么要教這些內容,教這些內容該用什么方式,從實踐層面是怎樣的。中老年教師由于對其職業的倦怠,很少或者不去問自己為什么要教給學生這樣一些東西,他們關注的只是讓學生取得比較滿意的考試成績就行,至于方法和過程不在考慮之內。
2.學習態度的弱化
“新課程是一本讀不完的書”,要當好教師,必須保持著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同時,新課程理念先行,在整體設計上、實際操作上,十分強調動態性,更關注教學方式的創新,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老年教師由于職業的倦怠,原有知識結構的局限,再加上大部分人已評上中高職稱,他們中一部分人就不愿去學習新的東西。
3.教師舊文化的固化
新課程改革對中老年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場“革命”,迫使他們要改變支撐原有教育行為的“舊文化”,從而走向合作與對話、探究與反思,關注個體經驗,形成個人風格,從而重新構建與新課程相適應的、嶄新的教師文化。然而,中老年教師已經習慣了原有的傳統的教師文化,他們大多不愿去尋求他人的幫助,在教育教學中以“自給自足”為榮,缺乏團隊合作意識。而且以一種內隱的方式對教師的行為和發展逐步施加消極的影響,成為教師參與新課程的精神負累。
三、“倦怠型”中老年教師專業發展減慢、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
1.專業導向上的政策性因素
很普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點是青年教師,學校重點在青年教師身上,教研部門更是如此,這本來是沒錯的,但問題是:慢慢地,“重點”成了唯一,中老年教師幾乎成了被遺忘的角落,甚至幾乎成了“沉默的一代”。這種現象是很不正常的。這樣的發展對于中老年教師,對于教育的發展的影響都很大。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行政和教科研部門的政策、制度的設計是一個重要原因。久而久之,青年教師成了核心,進入了“中央”,而中老年教師逐步被邊緣化,他們只是指導者而不是比賽者、展示者,只是鼓掌者而不是深度的參與者、研討者。殊不知,中老年教師的缺席,這樣的發展不僅是不完整的,缺少整體建構,而且,這種看起來對中老年教師的“照顧”,實在是一種不信任,甚至是一種傷害。
2.職業待遇、壓力因素
我國正處于社會變革期,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教師的生活和工作沖擊很大。目前,教師的社會地位、物質待遇有了較大的改善,但還是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境況。教師的收入因地域差異、學校差異而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同時,越來越多的不公平、潛規則的現象在影響和腐蝕著教師的心靈;政府、社會、家長對教師職業要求越來越高。晉職、培訓、科研、課改、深造、業績和形式多樣的各種考核考證,像潮水般涌向教師,再加上來自生活、家庭和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可以說,這個時期教師的職業壓力比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大。有調查顯示:絕大部分教師有職業倦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問題,更何況是中老年教師乎!
3.個人因素
“倦怠型”中老年教師普遍存在惰性。這種惰性,既是滿足于天長日久形成的經驗使然,又是有一種擔心、顧慮、畏懼心理的存在。他們的進取精神開始消退,少了激情,少了追求,少了自我超越,漸漸地安于現狀。人到中年,便覺得自己老了,更是心理上的“老”、精神上的“老”,這是最為可怕的。這種“初老癥”似乎正在中年教師身上蔓延。中年教師尚且如此,老年教師覺得自己老了,萬事皆休,也就“正常”了。
四、促進“倦怠型”中老年教師專業發展途徑的思考
占教師群體相當比例的“倦怠型”中老年教師,由于職業倦怠的侵襲,探索精神的減退、特別是得過且過不求進步思想的影響,使得他們的專業發展舉步維艱,嚴重制約著教師隊伍的整體和諧發展,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1.政策導向,人文管理
教育行政部門在制定評職、評優等政策上,教研部門在設計教師專業發展的制度上,對中老年教師不但不能遺漏,而應加以重視,促其成為參與者、研究者、發展者、成功者。還應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形象。對教師的工作多一些理解、寬容、支持與配合,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圍等。這些是緩解降低中老年教師職業倦怠的前提因素。學校既要牢牢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把“以師為本”“以學生為本”作為學校管理的出發點、歸宿點,又要構建科學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統一的管理模式,還要建立“以師為本”的教師評價機制,真正為教師構建和諧的人本化工作環境,這是緩解降低職業倦怠的關鍵因素。
2.有規劃、分階段、多途徑的發展
每一階段的教師專業發展都有其特定的條件和要求?!熬氲⌒汀敝欣夏杲處熞惨粯印R虼?,對中老年的專業發展要考慮其的個性差異、不同的經歷和實際水平,全方位地關注其專業發展的合理性、有效性與科學性,既要注重橫向統一的要求,更要注意特殊群體的縱向發展的客觀存在與可行性。根據其發展階段,針對在某個發展階段應該解決的問題而提出要求。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無論學校,還是教師個人,都要有“過程概念”“階段概念”。具體地說,要了解中老年教師專業發展有幾個階段,“我”處在什么樣的發展階段,現在主要應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學校對不同階段的中老年教師的發展提出具體的任務。
另外,還應尋求中老年教師專業的多途徑、多模式的發展。根據其特殊群體、特殊情況,不能照搬年輕教師的模式。中老年教師的優點各不相同,缺陷也不是表現在同一個方面,因此,他們專業的發展,往往是發揮自己的優勢,克服自己的劣勢的過程。他們專業發展的模式,應是發展順序的不同安排,發展任務的不同組合、發展策略的不同選擇。不管采用哪一種模式,都會獲得殊途同歸的效果。
3.引導中老年教師自主超越自我的發展
個體的活動是個體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沒有個體的活動就談不上任何發展。因此中老年教師首先要主動樹立專業發展意識,面對新課程改革,不僅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了解世界現代教育的前沿情況,努力轉變教育觀念,而且還要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育技術。要通過自己的專業發展來領悟、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方法,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理性辯證地看待自己的教育行為習慣,揚長避短,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其次教師要對自己的發展負責,要有發展意識,這就需要教師積極規劃自我發展。自我發展規劃是溝通個人發展目標與學校發展目標的橋梁。中老年教師只有認識到發展規劃在促進自身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清楚如何制訂發展規劃,既要分析自己的現狀,又要提出發展目標及措施。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和文化底蘊,達到超越自我發展。
endprint
要做到超越自我發展,首先要做到用研究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教學行為。態度決定一切。中老年教師不應該是一個“教書匠”,而應該成為一個不斷研究、勇于創造的研究者。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件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其次是借助被實踐證明了的有效的研究載體和方法?!敖涷炓浦病笔墙處煂I行為中一種較為常見的活動,要強調的是,經驗移植注重將別人經驗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但這種運用絕不能僅僅停留在移植的表面,那種只是為了熟悉教材內容的聽課行為也最多能達到“依樣畫瓢”的程度。
“課例研究”也是一種很好的載體和方法。它有利于中老年教師發現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助于他們系統化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從而在根本上提升了自己的素質。
“反思性探究和實踐”是運用得更多的一種促進專業發展的研究方法。它從研究自身的專業活動出發,把自己的專業活動作為教師專業發展中的“關鍵事件”,為豐富教師個人的教育教學智慧提供了又一條更為可靠、更有價值的思路?!胺此夹蕴骄亢蛯嵺`”源于對“教案”的進一步研究,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性探究提供了原始資料和物質依托。在這一模式中,理想的教師對自己專業活動的反思包括五個環節:(1)行動——教師上課、專家聽課;(2)對行動反思——教師反思、專家評課;(3)自我澄清——教師意識關鍵所在、專家分析問題原因;(4)改進或創新——教師提出其他方法、專家提供備選方案;(5)新的嘗試——其本身又是一種新的行動,它實際上已成為新一輪循環的起點。其中,自我澄清環節是反思性探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環節。
這些研究與實踐,若能真正落到實處,就能避免以往教科研中“從理論到理論,有用的沒有研究,研究的沒有用處”的怪現象,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條中老年教師專業得到發展的最佳途徑。
參考文獻:
[1]葉瀾.“新基礎教育”發展性研究報告集[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2]尹天松.影響教師發展的深層原因及策略[D].華東師范大學,2005.
[3]白益民.教師的自我更新、背景、機制與建議.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2(04).
[4]葉瀾.新世紀教師專業素養初探.教育研究與實驗,1998(01).
[5]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8.
[6]葉澤濱.富有創造性:中小學教師的努力目標.教師教育研究,2002(05).
編輯 薛直艷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