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 清
十少十多
◎ 郭 清

我是一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者,也是一名醫生。潰瘍曾困擾我長達12年之久,令我非常痛苦。記得1995年春節的前一個星期,我感到身體非常難受,臨床醫學的知識告訴我,潰瘍面已經出血,但我堅持沒有住院治療。之后,我用了整整一個春節的時間對自身的疾病以及疾病和健康的關系進行了徹底的反思。
現在,潰瘍病已經被我治好了。其實,潰瘍病受精神因素的影響很大。工作、學習壓力一大,情緒一緊張就會發作。在當時的情況下,這個病單靠吃藥是治不好的。明白了這個基本道理,就會知道:這病只有靠自己管理健康和養生調理才能奏效,不能急于求成。
相信大家對健康“四大基石”都有所了解,其一是合理膳食,參照“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選擇每日食物。其二是適量運動,這需要找到適合自己年齡段的運動方式。我并不把杭州一種比較普遍的運動——登山推薦給中老年人。登山運動不適合中老年人,因為登山對膝關節的磨損較大,容易產生傷害,最適宜中老年人的運動其實是步行。其三是戒煙限酒,而不是戒煙戒酒。我國傳統醫學講究酒的作用,適量飲酒對健康有益。其四是心理平衡,這點最難做到,也最容易被我們忽視。
我國的飲食習慣通常“北咸南淡,東甜西辣”。越往北、往西,人們吃的鹽就越多,健康問題也越多。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油、鹽的食用量。送給大家一句話:“讓食物作為你的藥物,你的藥物應該是你的食物。”
現在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交通便捷,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運動量太少,出汗也少,而出汗是人體進行新陳代謝最主要的方法。在運動中,各臟器調節舒展,人體加速循環,精神壓力也會減緩許多。前不久,一位好友對我說,他正在讀大學的孩子精神上可能出現了嚴重問題,多方求醫未果。我告訴他,他需要和孩子一起努力,盡快找到一種孩子喜歡的運動方式,這對于心理和精神調節非常有效。而運動調節,也是國際精神病學專家普遍認同的。
很多年前,我去日本訪問的時候,日本機場商店的一個水杯引起了我的注意。杯身上用漢字寫著“健康十訓”,即“十少十多”,與各位分享:
“少肉多菜,少鹽多醋,少糖多果,少食多嚼,少衣多浴,少言多行,少欲多施,少憂多眠,少車多步,少憤多笑。”
第一,慢慢起床。特別是中老年朋友,睜開眼以后不要急著起身,先躺在床上活動四肢、頭部,之后再慢慢起來。
第二,“辦大事”(排便)。這個習慣一定要爭取養成。毒素在腸道里積累了一晚,對身體的影響很大,要盡快排出。
第三,喝水。經歷了一晚睡眠后,晨起喝點溫水,能夠有效地清潔、潤滑腸道。
第四,洗澡。早上起來沐浴,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第五,吃早餐。三餐的熱量分配里,早餐所占的比重最大,應該搭配谷物、牛奶、水果等營養豐富的食物。美國哈佛大學對世界多個國家的相關研究表明,科學地吃早餐可以使慢性病患病率、死亡率大幅下降。
(摘自《健康管理》2014年第3期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