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輕馳
在美經歷食品索賠
◎ 葉輕馳
前陣子,我到美國旅游,住在女兒家里。有一天,幾個多年不見的朋友聚會,地點就在女兒家里。一大早,我就去超市采購,準備做一桌子菜。
送走客人后,我覺得肚子不舒服,一個晚上連著上了好幾趟廁所。
見我吃壞了肚子,女兒很擔心,從家庭藥箱里拿出一些腸胃藥讓我吃。隔天一早,我和鄰居們聊天,提到了這事。沒想到,我回到家里不久,就有人按響了門鈴。開門一看,是個陌生的白人男子。那人自我介紹,說同住在一個小區,是位律師。男子毛遂自薦,說愿意當我的代理律師。
男子果斷讓我把昨晚的剩菜和未用完的食材都拿出來,又撥通了食品安全部門的電話。沒多久,就有人員上門,將那些飯菜都打包好送去化驗。
幾天后,化驗結果出來了。飯菜和食材的質量以及制作過程都沒問題,且在保質期內,沒有變質。相關人員仔細查詢了我做菜和存放的過程,發現是其中某種食材的存放方法有問題,所以才導致了我的腸胃不舒服。
原來是我自己造成的!我仔細看了看那種食品,在美國,那是多數人家都常食用的。盡管上面沒有詳細提到保存的方法,但大多數美國人都知道。不過,因為我初來乍到,所以才會存放不當。
我把這個結果告訴律師,并表示歉意,說讓他白忙了一場。對方卻笑著告訴我,這場官司才要開始呢!而且贏的概率相當高。果然,律師很快就將生產廠家告上了法庭,理由是食用說明上沒有詳細說明存放的方法導致顧客吃出了問題,所以該由廠家負責。
在美國,這類小官司有專門簡化的程序,打起來并不麻煩。意外的是,在進入司法程序前,廠家竟然派人過來,表示愿意庭外和解,并支付了一筆賠償費。我和律師商量后,也同意了和解。
拿著賠償費,支付了律師的費用,我和律師都喜笑顏開。律師告訴我,哪怕廠家再周全,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從這方面入手的話,食品安全案子的勝訴率是極高的。一旦聽說身邊有人吃出了問題,馬上就會有律師主動上門。畢竟,這對于律師們來說,可謂天上掉下的餡餅,沒人會客氣的。
(司志政 摘自《意林·原創版》2014年3月 圖/周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