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輝,張雅蘭,王曉媛,段旭東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中醫外科,河北 石家莊 050000
聚合性痤瘡(Acne conglobata)屬毛囊閉鎖三聯癥之一,初發于青春期,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且病情相對嚴重,多有家族史,與遺傳有關。有些病者有細胞免疫功能缺陷。目前單純運用西藥治療效果不佳。筆者自2009年1月~2013年6月,采用中藥結合治療聚合性痤瘡68例,并作了對比觀察,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患者均系門診患者,符合聚合性痤瘡診斷標準,按配伍組設計選擇患者,由兩名同年資醫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進行治療。治療組68例中男55例,女13例;年齡18~34歲,平均25±2.0歲;病程1~11年,平均4.3±1.2年;對照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齡16~35歲,平均23.0±2.0歲,病程1~7年,平均4.6±1.2年。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資料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 標準好發于面額、胸部和頸后部,以及后背、臀部,損害呈多形性,包括大量黑頭粉刺、丘疹、膿皰、囊腫、膿腫、和竇道及瘢痕等,為集簇性發生,經過緩慢,常形成疤痕疙瘩。臨床特征為有許多融合性的粉刺、大膿腫、囊腫和竇道形成,以穿透性膿腫和不規則瘢痕形成為特征[1]。
1.2.2 中醫診斷標準
1.2.2.1 風熱證 顏面部多見,白頭或黑頭粉刺多見,舌苔薄黃,脈數。
1.2.2.2 濕熱證 皮膚油膩,以疼痛性丘疹和膿包為主,伴口臭、便秘,舌苔黃膩,脈滑。
1.2.2.3 血瘀痰凝 皮損以結節、囊腫為主,色暗,反復發作,易形成瘢痕疙瘩,舌質紫暗,苔滑或膩,脈澀或弦滑。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治療前30天未用過與本病相關內服藥,7天內未用過與治療相關的外用藥者。
1.4 排除標準 妊娠和哺乳期婦女;化學物質所致的職業性痤瘡;藥物引起的痤瘡;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病,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疾病患者;臨床資料不完善者。
1.5 治療方法
1.5.1 基礎治療 所有患者取創面膿血性分泌物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選擇敏感抗生素口服,一般以大環內酯類藥物為主。
1.5.2 治療組 基礎治療加用腫痛安膠囊(河北奧星集團藥業有限公司生產,規格:0.28g/粒)口服,0.56g/次,3/日,并外用腫痛安膠囊藥粉,以麻油調成糊狀涂敷患處,2/日;對照組:基礎治療和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江蘇中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規格:0.2×20克),2/日。每組均連續治療觀察15天,兩組間在療程結束后做最后療效判定。
1.6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2]中有關痤瘡的療效標準制定。痊愈:皮損完全消退,僅留有色素沉著,無新的皮疹發生;顯效:皮損消退70%以上,新的皮疹少于5個;有效:皮損消退30%~69%,新的皮疹少于10個;無效:皮損消退不足30%,或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
1.7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如表1所示,治療組總有效率92.6%(臨床痊愈36例,顯效18例,有效9例,無效5例);對照組總有效率83.3%(治愈10例,顯效6例,有效6例,無效8例)。兩組比較差異顯著,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表1 治療后兩組療效對照表(例數,%)Tab1 Currative effects of Zhongtong'an capsule in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
聚合性痤瘡是痤瘡中一種較重類型,是一種多因素的疾病,主要與皮脂產生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進及毛囊內丙酸痤瘡桿菌增殖有關,也有一定的遺傳免疫因素。臨床上表現為面部、上胸及后背部等皮脂腺發達部位出現皮損為丘疹、粉刺、膿皰、結節,伴有皮脂溢出,繼之皮損逐漸融合,成為囊腫,觸之柔軟有波動感,破潰后流出惡臭的膿性或黏液性漿液,形成竇道,在皮下彼此相通,在皮膚上成為萎縮或增生性瘢痕。
祖國醫學認為痤瘡歸屬于“粉刺”、“酒刺”、“青春蕾”、“面瘡”等范疇[3]。多由先天腎陰不足,復加后天飲食不節,嗜食辛辣厚味,肺胃郁熱,夾痰濕循經上蒸于面部,郁阻氣血于毛竅,遂生粉刺。《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肺風粉刺》曰:“此證由肺經血熱而成。”痤瘡日久不愈,氣血郁滯,經脈失暢;或肺胃積熱,久蘊不解,化濕生痰,痰瘀互結,致使粟疹日漸擴大,或局部出現結節,累累相連,從而形成聚合性痤瘡,病機當屬痰濕瘀滯,化生濕毒而成。對此已有醫家提出解毒化痰散結的治療方法[4]。
據此辯證,我們選擇屬風熱、濕熱和血瘀痰凝證痤瘡患者,采用腫痛安膠囊內外結合治療取得較好療效。腫痛安膠囊緣自宋代的《普濟本事方》之玉真散化裁而成,此方原治破傷風牙關緊急,口撮唇緊,角弓反張,對各種骨關節疾病有療效。經現代醫家體外抗菌活性試驗[5]發現,腫痛安膠囊對多種臨床分離的G+和G-致病菌如甲型鏈球菌、乙型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等有較強抑菌效果,能起到明顯抗菌消炎效果,對頭面部和體表感染療效極佳。經臨床應用觀察,腫痛安治療聚合性痤瘡,能加速炎癥吸收,具有解毒消腫、行痰散結功效,促進創面平復,具有生肌斂瘡功效,長期應用,患者復發率遠較常規抗生素治療為低。
腫痛安膠囊組成以天南星、制白附子為君藥,化痰消腫散結,以天麻、僵蠶為臣藥,加強化痰散結、通絡止痛之效。防風、羌活、白芷為佐藥,祛風除濕,消腫排膿。三七活血止血,通竅止痛作為使藥。全方組方嚴謹,配伍精湛,臨床治療痰濕瘀滯型聚合性痤瘡具有較好的療效,長期口服安全性較高,本研究驗證了腫痛安膠囊的有效性,為臨床難愈性座瘡及其他體表感染的瘡瘍治療提供了很好的選擇藥物,中藥應用可避免耐藥現象的出現,減緩長期大量抗生素治療對人體造成的損害。
[1]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江蘇: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9:1169.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試行)[M].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2:258.
[3]歐陽恒.新編中醫皮膚病學[M].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0: 470.
[4]單敬文, 翁麗麗, 聶明, 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法對聚合性痤瘡患者血液流變學及微量元素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1,24(10): 2425-2427.
[5]陳斌, 王峰, 李文華.腫痛安膠囊抗菌消炎消腫止痛的作用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 2013, 11(07): 1085-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