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諾夫
粉絲可以容忍小米的缺陷并共同參與小米的成長,這是一種新的商業邏輯,將形成一種新的經濟形態。
粉絲范兒源自英文“fandom”,一個非常正式的稱呼,正如體育人士的圈子叫體育界,電影人士的圈子叫電影界,政治家的圈子叫政界,魔王的圈子叫魔界。不過,這個詞也經常用作一種態度,一種狀態,一種在粉絲界生存所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按照《粉絲文化讀本》里的說法,fandom這個詞在《韋氏大辭典》里的釋義有兩個,一個是指所有粉絲的集合,也就是上面說的“粉絲界”;另一個是指一種作為粉絲的狀態和態度,臺本譯作“粉都”,用大陸的習慣來翻譯,比較像是“粉絲范兒”這個詞。
錘子手機發布的盛況,讓許多此前不看好的人大跌眼鏡。羅永浩,一個和手機這個詞八竿子打不著的人,按照他自己的理念做出一款并未見得有多么出眾的手機,開個發布會講講,就有人為此買了單。
這是真的,我身邊就有一位忠誠的老羅粉絲,在發布會后的第一時間下單,她還給我看了預訂成功的短信。我嘗試從任何專業角度向她解釋,即便老羅是文曲星下凡,也不可能憑一己之力從根本上改變整個安卓系統手機生態的基本體驗。盡管她認可我的判斷,但這并不妨礙她堅持成為一名錘子手機的支持者、粉絲和傳播者。
“他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她一邊說,一邊把訂單發布在朋友圈里,享受來自朋友那里更多的質疑,并不厭其煩地向后者灌輸羅的理念。我親眼看到她通過這種方式,成功將一位素未謀面的朋友,轉化成了錘子手機的另一位信奉者。
羅永浩此前在采訪中說,粉絲文化轉換為消費的時候,單品價值必須極低,粉絲能夠接受的價格僅限于50塊、100塊。錘子手機的購買者絕非粉絲,而是擁有同一個價值觀的一個群體。
這顯然是口不擇言。從1900年代有“fandom”這個詞開始,粉絲界的門票從未有過一個固定的售價,哈利·波特的粉絲可以為魔法服裝一擲千金,約翰·列儂的粉絲馬克·大衛·查普曼,甚至為了獨占他而一槍打死了他。
史蒂夫·喬布斯曾經說過,“情感的經濟”將取代“理性的經濟”,產品和市場的競爭將讓位于“與消費者產生共鳴”和“制造讓顧客難忘的體驗”。財經評論者吳曉波在評論小米模式時說,粉絲可以容忍小米的缺陷并共同參與小米的成長,這是一種新的商業邏輯,將形成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未來一切消費都會娛樂化,一個不會講冷笑話的企業將會很麻煩。
這種情形不只發生在有意為之的情況下,例如我們所說的“炒作”,還會在無意間發生。例如,美國有線衛星新聞臺CNBC研究后發現,微軟平板看起來似乎會無人問津,但現實中并非如此,它發布的時候,照樣有幾百粉絲熬夜排隊等待首發,就像蘋果粉絲那樣。文章認為,這是因為微軟的游戲機XBOX擁有大量的粉絲,而后者增加了這個品牌的“時髦度”。
粉絲范兒就是這種“時髦度”的集中體現。滑鐵盧大學的一位教授研究了約翰·列儂、約翰尼·卡什和吉米·亨德里克斯的“粉絲界”之后認為,在消費主義文化盛行的今天,“粉”這種行為在某種程度上類似一種新的宗教。對已故的名人來說尤其如此,他們更類似今天消費文化中的“圣人”,在道德上雪白無瑕,在理念上無比性感。這促使粉絲們用這種理念武裝自己,用“粉絲范兒”要求自己,將理念貫徹到底,比如列儂的和平主義粉絲。
這促成了職業粉絲的誕生。我們都見過他們,他們出現在任何應該出現的場合,手拿熒光棒,眼含熱淚呼喚偶像的名字,沒人能了解他們究竟為何會變成現在這樣。《每日郵報》報道了一個58歲的荷蘭老人在腦部手術植入電極后變成了約翰尼·卡什的粉絲,并一夜之間擁有了該粉絲界所有的粉絲范兒,但電極關掉,這些全都消失了。
很顯然,這項技術并未大規模應用在企業日常的商業行為中,否則我們將看到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世界。但前一陣子凱文·凱利曾經說過,當你擁有1000個鐵桿粉絲,你就可以僅靠他們的支持糊口。毫無疑問,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意識到這一點,并試圖將自己的粉絲界轉化為現金,或者反過來,用現金擴大自己的粉絲界。
事實上,Paul Marsden在《如何計算一個粉絲的價值》里寫過一個粗糙的公式:一個粉絲的價值 = 由她轉化而來的新用戶的百分比×新用戶創造的收益 ×0.8 /粉絲總數。現在,只要拿出計算器,你就可以很容易地算出成為一個“消費圣人”所需的開銷,或者算出自己的“粉絲范兒”所具有的經濟價值,下面該做什么,不需要我多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