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當前,世界經濟深度調整,發達經濟體有好轉趨勢,新興經濟體又面臨新的挑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沒有過去,國際貿易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挑戰,貿易發展受到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和貿易保護主義的雙重拖累。全球經濟復蘇進程緩慢艱難,增長動力依然不足,實現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任重道遠。作為當前全球最具活力和潛力的經濟區之一,亞太地區在全球經濟中的作用與日俱增,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的重要力量。
姜增偉:亞太地區在全球經濟中的作用與日俱增
目前亞太地區經濟整體勢頭向好,但仍面臨一系列難題和挑戰。部分亞洲國家經濟增速下滑、通脹上升,甚至出現資本外流、貨幣貶值現象。因此,如何抓住機遇,加強協作,共度時艱,推動亞太地區經濟實現平衡、包容、可持續、創新、安全的增長,成為亞太區各經濟體、工商會組織和企業共同面對的課題。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經濟內在聯系合作的加強,世界各國的發展都不能孤立封閉進行,面臨經濟金融危機都不能獨善其身。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依存的時代,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各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需要合作共贏。
當前世界經濟、國際金融、貿易投資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和失衡現象,充分反映了全球經濟治理結構機制存在嚴重的不足和缺陷?,F行的世界經濟治理機制與規則是由發達國家主導,在許多方面不適合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和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世界貿易組織新議題的談判、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投票權的改革等,都體現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國際規則的與時俱進。全球經濟治理不可能回避世界變化后對現行規則提出的變革訴求。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3年8月在北京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呼吁,全球經濟治理機制應向更包容、更高效的方向改革,新興經濟體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應當在全球決策中享有更多話語權。
在亞太地區,各國發展水平不同,發展需求和產業互補性強,合作潛力遠未釋放、空間巨大。亞太各國商會和工商會組織要積極推動各國工商企業界結成利益共同體,形成命運共同體,把國家間經濟產業的互補性轉化為推動企業發展合作的互助力,不斷擴大利益交匯點,實現互惠共存、互利共贏。
當前,中國進口需求不斷增加,企業對外投資步伐進一步加快。未來5年,中國進口規模有望突破10萬億美元,對外投資規模達到5000億美元。為此,中國貿促會在積極推動出口的同時加大進口力度,促進國家間外貿平衡發展;在積極引進外資的同時,努力促進對外投資,幫助中國企業實現“走出去”的戰略。
童道馳:尋求更高姿態、高水平的開放格局
中國進出口總值1~4月為1324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其中,出口6797億美元,下降4.8%。進口6445.4億美元,下降1.2%;貿易順差為352.4億美元。但是從數據來看,4月份出口,雖然還是在下降,但是降幅在收窄,表明進出口也在處于穩定的階段。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在一季度保持了穩定的勢頭,雖然有所下降,但跟整個的外部環境和內部宏觀經濟環境有一定的關系。一方面,從外部的經濟環境來看,世界經濟的復蘇前景還是非常明朗的。美國經濟相對是比較強勁的復蘇,資本也開始回流。歐盟經濟也趨于穩定,這對于世界經濟的增長保持了良好的穩定作用。但新興市場國家面臨的挑戰比發達市場更大一些,很多新興市場國家在過去一年中,出現了貨幣大幅貶值,貿易逆差擴大,經濟下降速度加快等問題。這對于中國的進出口產生了重大的挑戰,從外部的環境來看,即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挑戰的一面。
中國一直奉行貿易自由化的戰略,自從加入WTO以來,中國積極履行各項承諾,也從世界貿易自由化中受益匪淺。中國為世界貿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現在中國是世界貿易第一大國。中國的進口出口同時都在增長,也為中國國家自身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出口是我們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同時中國的進口也為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帶來了巨大的貢獻。我們的貿易順差在收窄,進出口更加平衡,也是有利于中國經濟的平衡發展,同時也有利于世界貿易的健康發展。
中國奉行的是積極推進世界貿易自由的開放,更高水平的開放。同時,中國也在積極參與其他各種形式的貿易自由化談判,我們希望在亞太地區之間形成一個自由貿易區的形式。亞太地區涵蓋了眾多的人口,占全球經濟總量也比較大。在這個區域形成一個自由貿易區,對于世界貿易和經濟增長貢獻非常大。這也需要各國政府共同努力,更需要工商界的努力,也需要企業界領袖們的貢獻。中國也希望發達國家能夠更加開放市場,現在還有很多發達經濟體,出于自身產業的考慮,很多領域的開放度還不高,對于出口的管制也非常嚴格,在這方面我們希望發達經濟體能夠以更高的姿態,更高的水平開放。
中國正在跟美國商談中美投資協定,和歐洲商談中歐投資協定,這兩個投資協定可以增加中國和這兩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投資貿易的往來。
中國還在加大區域開放的步伐,習主席提出來的“一路一帶”絲綢之路建設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將架設從中國江蘇通往歐洲重要的橋梁,這個經濟帶涵蓋了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這將會對整個亞歐地區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為嘉賓在第三屆世界工商領袖(昆山)大會暨第二屆國際商會亞太CEO峰會講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