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
“當你對一個行業傾注感情的時候,做起來才會更積極、更有動力。”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AC Schnitzer中國區總經理楊丹說自己很幸運,多年來懷著對賽車的獨有情懷,將興趣當成事業去做。他是一位低調的賽車手,也是一位睿智的管理者。從英國蓮花到全球最大的奔馳汽車改裝商BRABUS,再到現在的寶馬汽車改裝品牌AC Schnitzer(亞琛施納澤),楊丹的事業始終圍繞著汽車運動和改裝車展開。
在職業生涯里,楊丹見證了英國蓮花和BRABUS進入中國的過程,并親身參與到其中。說到現在投身AC Schnitzer,楊丹說自己對寶馬車始終很鐘愛,憑借多年來與德國改裝界的良好關系,加之中國改裝車市場潛力巨大,將寶馬改裝車引入中國也就成了順其自然的事。
熱愛:帶領寶馬改裝車進中國
“AC Schnitzer2009年正式進入中國,到現在已將近5年時間。”楊丹認為,“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不斷發展,改裝車的文化底蘊將越來越深厚,未來中國改裝車市場的潛力很大。”
AC Schnitzer成立于1987年,總部設在德國亞琛市,專門針對寶馬汽車和MINI轎車做升級和改裝服務,是世界最大的寶馬改裝車廠商。20世紀60年代,AC Schnitzer就開始為寶馬生產賽車,直到現在還在幫助寶馬成功運營DTM車隊,并有一支施納澤車隊。在為寶馬生產賽車的幾十年里,AC Schnitzer積累了豐厚的改裝車技術,并逐漸將其運用到民用車中,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目前AC Schnitzer提供全線寶馬集團的改裝產品,從1系到7系,再到MINI的所有車型,未來甚至會有S3、S8電動車。楊丹告訴記者,目前在中國市場主要引入三種車型,分別是ACS5、ACS6和ACS7,定價都在100萬元人民幣以上。
“我們對這些車型從內到外都做了升級。從外形看,這些車型都是加寬車體,比原型車寬8~10公分,在視覺上有非常大的飛躍。再比如,ACS5和ACS6被稱作獵鷹版本,因此引進時都會有特定的獵鷹標志。在內飾方面,對真皮座椅做了特殊的改裝,并對懸掛系統做了調整。針對中國市場定制了電子產品,比如在車內安裝電視。” 楊丹透露,2013年,AC Schnitzer開始對寶馬發動機進行改裝,提高了功率。”
實際上,從中國市場進口環節上來講,整車的稅費是比較高的。楊丹舉例說,4.0排量以上的車進入中國,增值稅、消費稅、關稅等最后算下來要超過144%。一輛4.0排量以上的車在國外賣10萬歐元的話,到國內可能要賣到24.4萬歐元,成本很高。而3.0排量以下的車型進口稅率只有22%,相比4.0排量以上車型便宜很多。
不過,排量較小的車型,動力輸出往往沒有大排量車型那么強勁。楊丹告訴記者,鑒于此,AC Schnitzer對小排量車型的引擎進行了改裝,大大提升了動力,能夠滿足這一部分駕駛者有大排量輸出的駕駛感覺。
在楊丹看來,不管是內部改裝,還是外部升級,都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我們的車型沒有簡單地分為舒適版或豪華版,而是致力于每一部車都不一樣,比如不同的外觀顏色組合,不同的輸出功率。”
品位:傳遞一種理念而非一件商品
楊丹說,AC Schnitzer進入中國市場,并不是去傳達一件商品,而是要傳遞寶馬的品位和文化理念。而入手點在哪里?楊丹認為,寶馬并不是大眾品牌,一年的銷售量不會達到幾十萬部。“我們要做的就是更細致。”
楊丹拿穿衣來比喻汽車改裝。他舉例說,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我們父母的衣服顏色、款式可能都是一樣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家需求品位不一樣了,喜好也不一樣了。改裝車也一樣,就是要滿足個性化需求,并在此過程中向市場傳達正確的品位和理念。
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解釋品位。20世紀80年代,很多年輕人穿衣很夸張,有些矯枉過正,比如穿很肥的褲子吸引眼球。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標新立異的穿法并不代表品位高。就比如,穿著做工考究的中式或西式服裝,可能也會受到很多人關注。但是,這兩種關注的內涵是不一樣的。當然,這是一個文化積累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同樣的,改裝車市場也是一樣。在目前的中國改裝車市場,一些人拿黃金貼車,或者把車裝飾得很奇怪。楊丹認為,這些情況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應該去接受。但是,作為有責任感的商家,要向市場灌輸更正確的改裝理念。
“我們沒有投機心理,不是做幾年賺了錢就走了,而是要用一輩子去做這個事業。” 就像他對于汽車運動的熱愛一樣,楊丹對市場的責任感也實實在在,“我們對中國改裝車市場有強烈的使命感,真正成功的企業都應該這么做。”
在楊丹看來,一個品牌只有本土化了,才算是成功的品牌。AC Schnitzer在德國生產大量的寶馬賽車,速度比法拉利快,但車型較小。然而,這種適合于歐美的產品,并不適合中國市場。
為了使寶馬改裝車適應中國水土,AC Schnitzer邀請德國設計師來中國,親身感受中國文化,了解中國建筑、路面、油品等實際狀況,并據此制定更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策略。說到底,這并不是簡單的貿易買賣過程,而是文化傳遞過程。
堅持:貿易逆境下沉淀品牌
這幾年隨著全球貿易形勢堪憂和國內經濟的冷卻,AC Schnitzer也感受到了消費者需求的降溫。據楊丹介紹,中國豪華車市場跟幾年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沖動消費變少了,消費者更加理性。由于消費者的收入預期不理想,花錢時變得很謹慎。對于AC Schnitzer推出的寶馬改裝車,以前可能半小時就賣出一臺,現在消費者往往要考慮幾天才決定買不買。
除了這些市場方面的因素,楊丹認為還有三個因素影響AC Schnitzer在中國的業務。
他分析稱,首先是匯率波動大。AC Schnitzer進口寶馬改裝車到中國,主要通過歐元結算。2009年時,1歐元大約兌9.5元人民幣,最低時1歐元兌7.6元人民幣,到現在1歐元大概兌8.6元人民幣。這么大的匯率區間跨度,使AC Schnitzer進口業務受到不小的沖擊。
然后是中國進口稅收調整因素。對于進口商品來說,都面臨增值稅、關稅和消費稅的問題。隨著中國加入WTO,汽車進口關稅不斷降低,但是針對不同排量的消費稅是在不斷提高的。“稅費調整對我們的影響比較大。”楊丹舉例說,中國商務部于2011年底對美國進口車征收“雙反稅”,持續到2013年底才結束。而AC Schnitzer有一些寶馬原型車恰是在美國生產的。雖然“雙反稅”稅率不高,但是直接增加了AC Schnitzer的進口成本。
另外,對于AC Schnitzer這樣的汽車進口商來說,進口環節需要銀行提供資金和信用證支持。楊丹說,前幾年市場形勢好時,各家銀行給出的融資政策彈性較大。現在隨著經濟環境的下行,已經能感受到銀行金融支持的緊縮,比如費率、利息率等都有一些調整。
雖然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AC Schnitzer進口業務的開展,但是楊丹對中國改裝車市場持樂觀態度。他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始終沒有低于7%,且中國人口基數大,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和財富的積累,寶馬改裝車在中國還是有剛性需求的。
“就寶馬這個德國品牌來說,我們并沒想在短時間內博得市場需求的爆發,更多的是要在歷練中沉淀。”楊丹由衷地說,“將寶馬品牌的文化底蘊和理念傳導給中國消費者,讓中國消費者接受,才是最重要的。”
期待:改裝車市場政策跟進
中國改裝車市場潛力被業界看好,有人甚至說它有幾千億元的市場規模。但是,讓楊丹感受深刻的是,時至今日,中國改裝汽車法規仍不明朗。為了將寶馬改裝車順利引入中國,楊丹充分研究了中國改裝車市場和法規,發現如果在國內進行改裝,將面臨上牌、注冊、驗車等一系列問題。鑒于此,AC Schnitzer選擇了進口寶馬原裝改裝車的方式。“這是最合理、合法的一種進口渠道。” 楊丹說。
當然,進口原裝車能享受到德國生產線上最好的工藝,汽車質量也有保障,但同時也會產生一個問題,即銷售價格相對較高。楊丹認為,這并不是大問題。“在品牌進入初期,這是有好處的。它能幫助我們選擇金字塔尖上的客戶。” AC Schnitzer過去5年在中國的表現,印證了楊丹的這種觀點。目前AC Schnitzer在中國積累了大量的優質客戶資源,而且這些客戶對寶馬品牌的忠誠度很高。
在歐美、日韓等很多國家和地區,汽車改裝是很常見的事情。但是,對于中國來說,這還是一個年輕的市場。這個市場不僅能創造就業,還能為國家上繳大筆的稅收。那么,將這個市場管理好,就需要法律法規的跟進。
然而,不時見諸新聞頭條的飆車事件,使不少人對改裝車有一定的誤解,認為改裝車就是用來飆車的。“這并不是我們倡導的理念。” 楊丹解釋說,飆車只是少數人的行為,但不能因為個例,就將整個市場一棒子打死。這對于在改裝車市場上辛苦耕耘了多年的商家來說,是不公平的。“關鍵是如何去引導和規范這個市場,比如年輕人想開快車,可以去賽車場開,而不能在大街上。當然,這需要相關制度的不斷完善。”
作為中國改裝車市場的一員,AC Schnitzer也在盡力為相關法規制度的建立出謀劃策。AC Schnitzer是德國高性能車協會的重要一份子,它通過德國政府同中國商務部、質檢總局等部門去積極溝通,并邀請中國相關部門去德國考察如何管理好改裝車市場。
2013年,寶馬在中國的銷量是36.9萬臺,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10年前,寶馬在中國的銷量可能只是該數字的20%,但是之后每年都在成倍地增長。“這就意味著國內現在有很多原型寶馬車的駕駛者。”楊丹很快就捕捉到這一數字傳遞的市場商機,“從2014年開始,AC Schnitzer改變了產品策略。我們開始為普通寶馬車主提供升級服務,并將本著這個理念來拓展在中國的營銷渠道。5年前,AC Schnitzer集中于寶馬整車進口,現在我們將更多地關注改裝車配件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