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
經過這些年的醞釀,外貿轉型升級的氛圍已經形成。廣交會現在每一屆都推出“設計促進貿易”活動,以展示企業自主設計的產品,扶持外貿新增長點。實際上,在提高產品技術、加強產品設計、推品牌方面,不少外貿企業已經做得不亦樂乎,這其中也不乏成功者。
不過,據記者向多方了解,很多中小外貿企業還并不清楚轉型升級該轉向哪里,并且有外貿企業耗費了大量財力之后,做品牌以失敗告終,教訓深刻。這不禁引起我們深思:政策引導與實際執行是否還有差距?中小外貿企業轉型的方向在哪里?什么樣的轉型才適合?一定要做品牌嗎?
“可能外貿企業迫于壓力在自然而然地進行轉型,但是這種小而散的轉型,根本沒辦法帶來整個行業革命性的轉型。”匯孚集團業務經理曹璠在外貿行業打拼多年,透徹了解外貿行業狀況,并對外貿轉型升級有一定的研究。他認為,“只有靠大企業去推動,才能真正實現整個外貿行業的轉型升級。”
小而散的轉型難成氣候?
在剛剛結束不久的第115屆廣交會上,廣州一家無紡布袋外貿企業總理告訴記者,前兩年轉型做過自主品牌,投入了不少資金,結果血本無歸。現在回歸了老本行,繼續做OEM,并且在維持出口的同時,開始慢慢打開國內市場。慘痛的經歷使她意識到:外貿企業一定要認清自己,不能盲目跟風做品牌,踏踏實實提高技術和產品質量才是王道。
另一家工藝品外貿企業在此次廣交會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拿到了訂單。這在工藝品場館整體冷清的情況下,顯得獨樹一幟。記者在其展位了解到,他們在產品設計和品牌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不管是配色還是造型,與周圍展位相比都要高出一個層次,因此受到外商的歡迎。
在轉型升級的路上,外貿企業各出奇招,但是結果大不相同。“做品牌是企業轉型升級的一種方法,只是企業自發去改變現狀。”曹璠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家企業做品牌失敗了,還會有更多的企業在此方面投入錢財,最后可能還是失敗。即便能成功,這種小而散的轉型也只是在某一個小領域的成功,沒有辦法推動中國整個外貿行業的轉型升級。”
他稱,中國重復產品很多,容易打價格戰,從而讓外商得利。以家具行業為例,如果一件家具產品形態設計出來之后很暢銷,不出幾個月,很多工廠都開始生產,仿制非常厲害。直到現在,仍然有很多家具企業在仿制生產,轉型并沒有那么容易。
曹璠認為,目前中國外貿最大的問題是,“還沒搞清楚到底應該怎么去轉型”。外貿這個行業比較特殊,想真正了解這個產業,必定本身一是要有從業經驗,二是要知道行業內具體的產業結構和產業鏈發展的分布。政府和主管部門雖然已經意識到了我國外貿已經到了非轉型不可的時期,但是由于決策部門缺乏對整個外貿行業的第一手資料和實踐經驗,形成了我國外貿行業轉型升級目前這種“有最終目標,無具體辦法”的局面。
在他看來,轉型升級不能單靠外貿企業自發來實現,而要靠國家政策導向。從我國外貿發展的歷程看,政策改革始終貫穿其中。例如,2004年7月1日外貿經營權由審批制改為備案登記制,大批民營外貿企業涌入同臺競技,“中國制造”走向全球。
國有外貿企業做領頭羊?
在曹璠看來,我國的外貿轉型升級可以借鑒日本和韓國的經驗,走組建大型商社的道路,即利用國家直接影響的大型企業,比如商社,作為轉型升級的執行者,然后帶動全國外貿的轉型。日本和韓國的外貿轉型升級也是從小而散做起,之后憑借商社的帶動實現了從OEM到ODM的過渡。
據了解,日本和韓國在20世紀50~60年代時,與我國目前外貿產業面臨的問題一樣:產業以OEM為主,主要通過初級的輕工業產品賺取外匯,缺乏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和設計。但是,在接下來的10多年里,日韓通過大力扶持本國商社,建立起在某些領域擁有絕對優勢地位的大型企業,比如日本的三菱、住友和韓國的三星、現代,進而完成了整個國家的外貿產業轉型升級。很多日韓大型商社甚至在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就已經開始走上OBM的道路。
曹璠認為,正如日韓通過扶持大型商社實現了外貿轉型升級一樣,我國的國有外貿企業應該在這一過程中扮演更為重要和核心的角色。國家應考慮專門針對國有外貿企業出臺配套政策,以國有外貿企業為載體和具體執行平臺,促進外貿產業升級和自主創新。和單純依靠民營企業的自主和自發行為進行的轉型升級嘗試相比,以國有外貿企業為我國外貿產業轉型升級的具體執行者,更能夠集中有限的資源,避免重復浪費,從而實現整個外貿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實際上,1994年之前,國有外貿企業一直是外貿主力軍。曹璠告訴記者,那時候產品出口價格受國家政策指導,比如黃豆出口國家定價每斤7.5元,外貿企業都以這個價位出口,有錢一起賺。但是,加入WTO之后,這些都發生了改變。以前每個省、市、縣都有國有外貿企業,現在民營外貿企業成為主要力量。
“外貿企業價格競爭嚴重,以前黃豆出口價格統一為每斤7.5元,現在民營外貿企業看成本是每斤2元,那么可能就按每斤3元去出口。” 曹璠稱,外商一看價格這么便宜,都來中國購買,實際上錢都被外商賺去了。
而日韓外貿在商社的帶領和規范下,可謂肥水不流外人田。他舉例說,一家中國外貿企業從日本進口廢紙,剛開始認為日本大企業廢紙價格可能貴一些,小公司相對便宜,于是就去找小公司進口。后來發現,日本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廢紙價格基本都一樣,即使不一樣,也就相差一點。
“早在2008年,我國就提出了外貿轉型升級的政策目標。但是,由于缺乏具體的執行政策和執行者,這一目標的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曹璠強調說,“我國外貿行業的轉型升級,要靠真正具有執行能力的國有外貿企業去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