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政 林艾放
【摘要】 在頻譜檢測中運用光電自適通信技術,主要是采用光纖以及電纜共同作為通信介質。基于此,本文對頻譜監測中光電自適應通信技術的運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頻譜監測 光電自適應 通信技術
頻譜監測系統能夠對背景噪聲實施動態測試,隨時檢測電磁環境,保證了通信的可靠性。以光纖作為主要介質,電纜作為備用介質,設計出體積小、重量小,能夠實現鏈路自動切換的系統就顯得十分必要。
一、光電自適應通信技術的特性
光電自適應通信系統中同時連接電纜和光纖,通過物理層來調整首選通信介質。通常情況下以光纖作為主選通信介質,電纜為備用。如果光纖鏈路出現問題,物理層的接口設備能夠根據檢測到的信號情況識別出故障,進而自動將通信鏈路轉接到電纜上。同樣,可以將電纜作為主選通信介質,其自動切換的原理相同。這樣,光電自適應擁有兩套鏈路,而且實現自動切換,保證了通信的可靠性。
二、光電自適應通信系統硬件設計
1、光以太網物理接口設計。光以太網接口的功能是由光收發器實現的,完成光信號與電信號的相互轉換,這種傳輸是透明性質的。光收發器在發送信號時,首先將電信號進行轉換,變成光信號之后發送出去。光信號傳回到光接收端口后,同樣會被轉變為電信號,此時光收發器會顯示信號有效,表明接受到的光信號是有效的。光收發器在接受以及發送信號時采用的是獨立的光纖,標準的1X9封裝,激光波長根據系統的需要采用了1310nm,數據串行速率設計為1.25Gb/s,采用FC螺紋接口對機械進行連接,能夠保證連接的可靠度。光收發器使用的是LVPECL電平的對外接口,與使用CML電平的電接口控制器芯片88E1112相連,要針對兩種不同的電平進行信號匹配設計。芯片與光收發器之間的電路如圖1所示。在該電路當中,采用的是交流耦合電容,輸入信號的電平由上下拉電阻根據LVPECL電平的標準進行調整的。當信號從收發器傳遞到芯片時,LVPECL的信號負載則由發送端的下拉電阻提供,信號線上的電容采用的是交流耦合形式。
2、電以太網物接口設計和控制器選擇。在電以太網接口設計中使用的是10/100/1000M以太網模型,借助通電連接器,實現4對以太網收發信號與網絡隔離變壓器之間的連接,信號通過網絡隔離變壓器傳輸給電接口控制器,進而實現協議以及物理層信號之間的轉換。在選擇電接口物理層接口控制器時,考慮到頻譜檢測系統的工作要求,并且實現硬件和軟件設計簡化的目的,采用了88E1112,它具有比較特殊的光電介質自適應檢測功能,其內部電路能夠對電接口以及光接口的兩種信號能量進行監控。在工作中,如果檢測到電接口有信號能量,則會通過電網絡進行數據傳輸,當檢測到有光信號能量時,又能夠通過光纖進行信號的發送和接收。
三、光電自適應軟件設計分析
1、電接口物理層接口控制器初始化分析。該控制器的初始化軟件操作過程中,內部有兩組獨立的寄存器分別對光接口以及電接口實施控制,通過設置進而得出應該使用的寄存器。通過在高溫以及低溫下的測試和實際的運用情況,調整對PHY傳輸到MAC的差分電平范圍。
2、頻譜檢測系統工作過程。頻譜檢測設備對命令信息的控制主要通過以太網接受上位機,進而得到設備的信號頻率信息、帶寬信息等有關參數,對中頻率模擬信號數字化處理,經過變化的中頻信號傳入到信息處理設備中斷后,系統會依據信號帶寬進而選擇是否進行下變頻。當下變頻后,頻譜分析該數字信號,并且處理數字信號,借助光電自適應以太網得將出的結果傳遞給上位機,進而實現上位機對信號的分析和處理。借助頻譜檢測設備,根據得到的信號結果,上位機會對電子環境的實時使用狀況進行判斷,進而通過引導,幫助無線電定位系統有效識別和定位特點頻率信號。
四、結語
在機載環境下,頻譜檢測系統對通信安全、通信設備的體積以及重要有一定要求,將光電自適應通信技術運用到頻譜檢測系統當中,不僅大大簡化了系統電路設計,而且有效地提高了信息傳輸的可靠性,設備的重量和體積也減小。
參 考 文 獻
[1] 李勇. 一種衛星頻譜監測系統設計方案及實現[J]. 空間電子技術. 2008,(03):77-80
[2] 胡積寶. 智能光網絡最大恢復失敗概率的研究[J]. 通信技術,2012,(08):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