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超
【摘要】 本文首先對無線電監管的內容以及網格化技術的應用優勢進行了介紹,然后分別從可行性分析、基于網格化的無線電監管分層實現以及具體的網格化無線電監管應用等方面對網格化無線電監測與管理進行研究與討論。
【關鍵詞】 無線電 網格 監測 管理
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無線信號被應用到日常的無線通信中,對其進行管理可以有效保證無線電頻率資源的有效利用,確保各無線電業務或工作站等免受非法無線頻段的干擾,促進無線通信向規范化方向不斷發展。網格化管理技術在精細偵測、實時分析、動態評估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優勢,將其應用到無線電監測與管理中可實現資源信息的共享與整合,滿足無線電應用日益增長的需求。
一、網格化無線電監測與管理概述
網格化管理具有三方面特點,分別為統一服務、資源共享以及協同工作。統一服務是指網格使用分散異構技術對網格內的資源進行統一管理,進而統一向用戶提供服務,用戶只需要登錄服務界面即可查詢和獲取相關的服務。資源共享是指網格化管理技術可以對分散的資源進行整合,形成數據倉庫,避免資源的重復與浪費,提升同一網格內的協同工作效率和資源共享效果。協同工作是指網格化管理技術除了對資源進行整合外還可以使用業務協同解決機制將資源調度、工作內容等整合起來,促進各部門間的協同工作。
無線電資源是有限的,對其進行檢測與管理可以有效保證各資源得到有效利用,避免無線干擾。無線電監測可以對監測范圍內的電磁環境進行常規、環境以及特種監測;對無線電發射臺的位置、輻射強度、背景噪聲等進行監測;對突發事件或特殊事件的電磁吸納后進行監測等。
二、 網格化管理在無線電管理中的應用
2.1 應有可行性分析
無線電信息系統具有資源分布性、系統異構性、管理動態性、區域自治性以及系統自相似性等。從上述特性出發,應用網格技術對無線電進行管理,將多個無線電信息系統整合為一體化程度高、資源共享性強、可實現協同工作的一體化信息管理系統,推動無線電管理向更加完善、成熟的方向發展。其應用可行性包括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網格技術使用統一的、規范的通信協議和數據結構對網格內的數據進行管理,可以將整個網格區域內的數據聯網到集中化管理的數據倉庫中,還可以提升系統的兼容性與擴展性。二是網格技術使用面向服務的SOA架構來提升資源的共享效果,可有效消除各異構系統應用中存在的信息孤島問題。三是網格技術使用虛擬服務技術構建無線電管理信息系統,這樣不僅可以提升物理設備的利用率,還可以降低開發成本,簡化系統開發流程。
2.2 無線電管理網格化分層
第五層為信息總覽層,負責對轄區內需要監測的無線電資源、無線電業務狀態、無線電業務低地域分布等進行顯示,供相關工作人員了解轄區無線電管理情況。第四層為公共信息層,其所展現的信息進行了細化處理,可以顯示局部地區的細節特征等。第四、第五層協同工作可以為管理人員提供無線電的宏觀管理。第三層為統計分析層,該層可以向下一層采集相關數據信息,利用該信息對對無線電業務進行統計分析與挖掘處理,所獲得的統計結果可顯示給上一層,供上一層分析與制定決策。如在該層對450-470MHz頻段進行分析可以獲得其時域、頻域、空域等信息,還可以獲得不同頻率在某一地區的占用度,為后續頻率的分配與管理提供決策依據。第二層為監測/業務網絡層,該層負責對無線電業務及其所使用的頻譜信息等進行監測,監測指標有地理信息、頻率信息、臺站信息、業務活動狀態信息等,該層監測屬于動態監測,以業務為單位。第一層為管理網格層,該層屬于最小尺度的網格管理,負責管理區域的矢量化劃分,具體信息記錄與管理內容自定義等。
2.3 無線電管理中的網格化應用
第一部分主要是對象部件進行數字化編碼,建立詳細的資源數據庫,之后依照統一規范的規則對所監管的對象進行數據采集與數據分析為無線電信息管理系統的運行提供數據支撐。第二部分主要是對具體的監管對象、業務屬性等進行多級網格化劃分,實現網內信息資源、服務資源、數據資源以及管理資源的整合,推動無線電管理向精細化、動態化轉變。第三部分主要是對具體的無線電業務進行網格化處理,促進信息查詢、監管職能、空域分析、預警與預測等向網格化方向發展,進一步明確監測對象與管理主體,構建更加直觀、清晰的管理平臺,發揮網格化監管的應用優勢。
參 考 文 獻
[1] 王芙蓉. 網格化無線電監測和管理的分析與應用[D]. 浙江工業大學,2012
[2] 徐弘良. 網格化無線電監測系統總體設計原理概述[J]. 中國無線電,2013(2):57-59
[3] 鐘猛. 電磁環境監測可視化系統的研究與開發[D]. 四川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