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英
素質教育是注重開發人的智慧和潛能,重視人個性發展的教育。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動精神,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是素質教育的靈魂,集中體現了自主的教育思想。因此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自然需要自主,提倡以發展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為根本目的的開放型、自主化的教學模式。下面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實現自主化談幾點膚淺的認識。
一、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主動靈活地駕馭課堂,是實現課堂教學自主化的基礎和前提
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決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方法、內容、進度和質量,是影響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再則由于小學生受年齡和心理發展的限制,他們的學習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也需要教師作必要的指導。實現課堂教學自主化,教師首先必須自主,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
教師自主還表現在課堂教學的組織調控。應充分調動學生注意力與積極性,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面向全體學生,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與媒體,讓學生主動觀察、討論、探索知識,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堅持啟發教學,在知識銜接處、轉折處巧妙設疑,顯示出高超的課堂調控水平。在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是實現課堂教學自主化的重要條件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是內因,教師只是外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沒有學生的參與,教師設計再好的方法也是徒勞。有人說:沒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教學是失敗的教學。素質教育本來就是個性發展的教育,我們就必須在教學中始終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只有這樣我們教學的自主化,才可能有落腳點,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在教學中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就需要老師注意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氣氛,創設問題情境,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勝、好動的特征,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要多組織討論,讓學生在多向交流中參與。討論能集思廣益,既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充分表現的機會,又有利于學生間交流,學習別人的優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協作的意識。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時,教師可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先讓學生準備好若干個三角形,事先量好每個角度,然后老師有意讓學生任意報兩個角的度數,老師快速“猜”出第三個角的度數,幾次表演之后,學生就奇怪了。教師就抓住學生想知道個究竟的時機,展開教學,組織學生小組探究其中的規律,一下子把學生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為順序完成教學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師還可利用自身有利條件,熱愛每一個學生,發揮皮格馬利翁效應。通過表情、態度、行為方式將期望傳遞給學生,學生就會受到鼓舞,更加信賴教師,給教師以積極的反饋,從而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會給教學產生積極的效果,另外教師應使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每個人都具有祈求成功,避免失敗的天性,學生對成功的事情最容易發生興趣,所以獲得成功的體驗,恐怕是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最好的策略。
三、注重學生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是體現課堂教學自主化的核心和關鍵
數學的本質是思維,學生素質提高的重要指標是思維水平的提高。因此落實素質教學,培養學生思維力是核心,也成了課堂教學自主化的核心內容。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首先需要教師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設計合理的過程和選擇適合學生認知發展的思維訓練材料,在教學中要加強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多方感知獲得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其次要教給學生基本的思維方法與策略;第三要提供創設些數學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方法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發展思維,并逐步培養學生具有問題的意識;第四要不斷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發表獨立見解,給學生提供發揮創造力的情境,發展培養他們的思維品質與方法,特別是創造思維的培養。比如在教學“分數除以整數”時,教師可這樣安排:出示例題1/5÷3,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解決這一問題(小組討論)教師作適當的提示(如轉化成已經學過的整數除法計算)。經過小組討論、探究,學生想出好多方法:
1/5÷3=3/15÷3=1/15
1/5÷3=(1/5×5)÷(3×5)=1÷15=1/15
1/5÷3=(1/5×1/3)÷(3×1/3)=1/15÷1=1/5
然后老師再讓學生觀察并研究每種方法有著哪些局限性?哪種方法最方便?通過這樣教學,學生弄清了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并得到很好的思維訓練。
在教學中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滲透在學生探求知識的嘗試活動中,滲透在思維過程的展示中,滲透在課堂練習的設計,滲透在小結評價中。將來不管學生從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銘刻于其頭腦中的數學觀念、思維方法才能隨時隨地地發生作用。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能力,是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也是課堂教學自主化的靈魂。
四、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是課堂教學實現自主化的有力保證
學生在生理、心理結構、接受能力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而素質教育又要求我們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的發展。因此我們在注重學生學會學習同時,必須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即根據各個學生的實際水平,設定幾個不同層次的學習組,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同進抓好“兩頭“,對學有困難的學生,要分析產生困難的原因,有針對性地補差,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要積極創造條件,使他們脫穎而出。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成功的機會,真正使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實現教學的自主化。
在教學中教師在設計提問,組織討論,板演練習的時候,要以“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教育思想為指導,因人而異地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對學生評價同樣又應有不同的標準,對學生的表達、操作等應以表揚鼓勵為主。分層教學就形式而言一般可分兩類,一類可歸納為顯性分層設計,指教師預先將內容與學生劃分不同的學習組,明確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規定哪些必修內容?哪些為選修內容?使學生達到不同的水平。如在計算教學中,教師可讓基礎較好的學生,直接做較難,靈活性的習題,而讓大部分學生在完成基本題時可選做帶星號的習題,個別學有困難的學生干脆只做基本題。這樣既減少學生無效的學習,節省了教學時間,又滿足了不同學生的需要,并且獲得相應的成功。特別增強了學有困難學生的學習信心,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卑感,促使他們的身心健康的發展。另一類可稱作隱性分層設計,即教師不明確劃分小組也不提出不同要求,采用開放式彈性的教學,同樣可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得到發展,多用在同一內容的探索活動中。分層教學在講究層次性同時,更要注重開放性,(即彈性),不局限于一種方法、思路、結論的探索,充分體現了教學的自主性,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一位學生在自己水平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確實做到了學生個性、潛能的發展,是實現課堂教學自主化的有力保證。
課堂教學自主化是素質教育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其實質是教師、學生在教學中充分自主,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為的是為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提供服務。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現自主、實施數學學科的素質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不斷地思考、探索、實踐、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