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霄平
摘 要:新《英語課程標準》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和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體驗,使英語課程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要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巧妙地將授課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言和運用語言。讓英語走進生活,讓生活再現(xiàn)英語,讓我們的英語教學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英語教育;生活化教學;創(chuàng)造情景;模擬生活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為生活而教育”。新一輪的英語課程改革也著重強調了英語生活化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和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體驗。因此,在日常的英語教學工作中,我們一直尋求著一種最佳的教學方法--生活化教學,將英語教學與生活融為一體,用生活理念構建英語教學大課堂,把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英語,并為生活所用,真正發(fā)揮英語的交流作用。
教師應在《新課標》指引下,在課堂上要盡量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語言環(huán)境,提供生活化的語言材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逐漸形成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在動態(tài)真實環(huán)境中使用英語進行活動的積極性,讓生活走進課堂。
一、創(chuàng)設生動、真實的生活情境
語言學家克魯姆說過:“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該是創(chuàng)造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用自己已學到的語言材料。”教師應善于創(chuàng)設各種真實的情境,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說的機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學會表達思想,學會選擇學過的、合適的語言。例如在教學JEFC Book 2 Lesson 69 Part 2時,由于這部分內容是Seeing the doctor,于是我?guī)磲t(yī)生的白大褂、聽診器、體溫表和一些藥品,把講臺當成是醫(yī)務室,真實地創(chuàng)設了一個病人看醫(yī)生的生活場景。輪到扮演醫(yī)生的同學穿上白大褂,帶上聽診器,耐心地詢問病情;扮演病人的同學愁眉苦臉,語氣微弱。由于看醫(yī)生是同學們生活中的事,他們覺得很容易進入角色,興致也就特別高,同時又很好地鞏固了看病的日常用語。
二、組織符合學生生活經驗的游戲、活動
課堂上需要教師整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組織游戲、活動,適當運用于教學過程中。記得溝通式教學法的倡導者之一Brumfit說過:“好的老師總是關心學生是否能迅速地使用到他所學的。”由于JEFC Book1 Lesson 79的主題是學生喜愛的運動——Flying a kite,我一改常規(guī)教學,實施開放式教學,室內課與室外課相結合。先學習必備的有關放風箏的語言知識和重點句型,然后帶學生去操場放風箏,讓他們用英語進行交流。這節(jié)英語活動課教學設計新穎,,非常迎合初一學生的心理特點,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帶學生去操場體驗放風箏,自然地創(chuàng)設了“對話情境”,體現(xiàn)了“讓語言教學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為生活而用”的教學理念。在隨意、輕松、愉悅的交際氛圍中,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并在與同伴交際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發(fā)展了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又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由于學生走出了課堂這塊小天地,交際環(huán)境不再受到空間的制約,學習的焦慮情緒減至最低,學習的快樂指數(shù)明顯提高,學習效果可想而知。(三)利用角色扮演,模擬生活進行語言實踐學生運用新、舊語言知識,就某一話題發(fā)揮想象,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自編對話,模擬生活進行角色扮演。通過表演,在真實語境中學習真實語言,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參與課堂的交際活動中,讓他們體會生活中的英語。例如在教學JEFC Book3 Lesson 37時,學生在掌握了以下句型 What was it made of ? Where/ When was it made ? What was it used for ? Who was it used by?后,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銀幕上展示故宮博物館的古玩,讓學生分組進行角色表演,為了鞏固所學句型。
情景:Suppose you are visiting the Palace Museum. There are many old things on show.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of five. Onestudent acts as a guide. The other four students are tourists. They ask the guide about the old things in the museum.表演為了突出真實性,加上簡單道具,導游手持喇叭和導游旗,其余游客均戴上旅游帽,就組成了一個小旅游團,學生表演惟妙惟肖,將本節(jié)課推向了高潮。
三、利用媒體技術,創(chuàng)造動感情境
媒體有著傳統(tǒng)英語教學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它利用聲音、圖像、動畫、文字,從多方面刺激學生各種感覺器官,它能把抽象的語言用直觀具體的形象體現(xiàn)出來,并能創(chuàng)造動感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媒體技術的運用,為英語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改變了以往chalk-talk單調的教學,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學生能更好地接受掌握新知識。例如在教學JEFC BOOK2 Lesson 75時,如果利用常規(guī)的實物、圖片、簡筆畫等很難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達到預期的效果。我于是充分利用媒體技術,給學生提供了帶有聲音的動感情境,并制造懸念,激起學生編對話的欲望。
動感情景一:一群孩子在陰森森的樹林中遠足,其中一位看見遠處樹叢中有樹葉在晃動,并聽見吼叫聲。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編出對話。
A:Is there anything in the forest ?
B: No, I dont think there is anything in it. I think there is nothing init.
A: 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your ears. I think theres something in it .
Maybe its a tiger.
學生話音剛落,教師一點鼠標,頓時走來一只猛虎,猜對了的同學非常有成就感,這一情境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又創(chuàng)設了其他幾個動感情境,讓學生自由編對話,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動感情景二:遼闊的草原上傳來馬叫聲
動感情景三:平靜的湖面上傳來鴨叫聲
動感情景四:空籃子里傳來貓叫聲
綜合上述來看,要想實現(xiàn)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我們必須打破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壁壘,將課堂教學融入學生的真實生活中,讓英語走入學生的生活。美國教育家畢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圍就是課程的范圍。”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有著非凡的魅力,它是聯(lián)系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橋梁,它把活動置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在無形中淡化了學生的學習意識,強化了學生的生活意識,對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有著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