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萬仁
摘要:數學是一門和生活聯系密切的學科,生活也是檢驗數學教學和學習的最佳場所。在數學教學中,建立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需要任課教師在教學中盡量將教學內容以生活化的方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內在動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267-01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學習能力要與活動相結合。,數學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過去講例題----背結論---記公式----做練習的階段,而應該使數學學習貼近生活,使其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數學教學也應該與生活密切聯系,充分體現數學教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特征。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就是要從豐富的生活情景中去捕捉身邊的數學現象,指導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還能使學生會了解數學的價值,便于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從而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營造生活化的學習氛圍;善于在教學課堂中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讓學生了解學好數學的必要性和意義;利用啟發式教學,促進課堂教學模式的生活化,幫助學生形成嚴密的數學思維;采用生活化游戲進行教學,化難為易,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一、營造生活化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愉快、主動的學習數學知識
學習氛圍影響著學生智力的發展,與學生的學習熱情的高低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所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與所學數學知識點相關的生活原形生動形象地展現在數學課堂上,為學生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畫面,營造生活化的課堂氛圍,從而打消學生對數學的陌生感和畏難心理,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數學學習中。比如,在學習《元、角、分》這一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模擬現實生活中買東西的情景,設計一個“小小商店”,讓學生們分別扮演“售貨員”和“顧客”、“收銀員”,體驗買一件“商品”應付多少錢,應找回多少錢,買兩件“商品”一共應付多少錢,找回多少錢。這些喜聞樂見的、現實生活中常見的情景,學生很容易接受,既通過模擬角色激發興趣,又通過身臨其境感覺到數學知識的自然和親切,為學習、鞏固新知營造了一種自然、積極、愉快的學習氛圍,拉近了數學與現實的距離,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二、在教學課堂中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讓學生了解學好數學的必要性和意義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這就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念。因此,小學數學教學必須以現實生活為依托,將富有生活氣息的知識運用數學課堂,在教學課堂中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了解學好數學的必要性和意義,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下決心學好數學知識。例如,在開展“四則運算”的相關內容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對生活中出現的數字情境加以聯想,讓學生真正了解數學知識點在實際生活中的使用情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狀態,緊接著,教師再尋找適當的物品,指導學生對物品進行定價買賣,借助實際模擬生活中的情境,使學生學有所用,在鞏固所學數學知識的同時不但收獲了更多的數學知識,還讓學生明白了學好數學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感覺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從而更加喜歡數學。
三、利用啟發式教學,促進課堂教學模式的生活化,幫助學生形成嚴密的數學思維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學習數學知識能夠培養學生理性思考的習慣。基于此,在實際教學中,數學教師要善于利用啟發式教學,來促進課堂教學模式的生活化,鼓勵學生通過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幫助學生形成嚴密的數學思維。例如,為了更好地啟發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數學思考,可以為學生出這樣一道題:“老師最近想買一套房子,你們能幫我設計一套可行的方案嗎?”學生一開始對這一問題束手無策,這時老師及時提供自己的月收入、實際存款情況,以及不同地段的有代表性的幾套房源情況,然后再啟發學生從戶型、地段上進行選一選,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實際。學生得到這些啟發后,立刻展開討論。這樣的教學也利于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既能促使學生了解更多的數學知識,又能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四、采用生活化游戲進行教學,化難為易,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愛玩、好動,因此,將生活化的游戲引入數學課堂,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并能充分調動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從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提高數學學習能力。比如,在學習相遇問題的內容時,這一知識點存在著三種類型:一是相向或相對而行;二是相背而行;三是同向而行。這一知識點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難點,也是重點。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弄清三者之間的區別,掌握各自不同的解題規律,我組織學生搞了一次小小的游戲:根據自愿的原則,兩兩組合依次站到教室前面,分別演示這三種不同的情形,5分鐘后將交流表演心得。學生們都興致勃勃,個個都認真參與,積極分析三種情形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不僅很容易地理解了什么是相向、相對、相背、同向,而且加深了對相遇問題三種情況的認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數學作為一門推理演算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學科,由于其抽象性和邏輯思維要求較高,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學習該門課程比較費力。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將豐富的生活情景融人數學課堂上,指導學生如何將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數學學習的難度,提高了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繆亞紅.論如何讓小學數學在生活化教學中綻放活力[J].陜西教育(教學版).
[2]顧文會.讓小學數學教學根植于學生生活[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1
[3]鄭朝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幾點有效分析[J].科學中國人;2016,(01).